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滓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幅员面积1374平方公里,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5公里。是白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0年2月13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全区辖4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有55个行政村,4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4.4万人。“十一五”以来,浑江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等历史机遇,围绕“保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上水平、抓稳定、促和谐”,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了经济快转型、发展大跨越。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7.9%;其中区属生产总值达到83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0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7.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8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3亿元,是2005年的10.3倍,年均增长5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五年共引进大小项目344个,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05.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7倍,年均递增60%;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7.2:34.8:48调整为9:46:45。形成了东圣焦化、正基卓岳、曙光工贸、胜利煤业等19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2户,比2005年增加52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140元和6921元,年均分别递增14.6%和11.1%。
“十二五”期间,是浑江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浑江区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决心没有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和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等战略机遇和政策倾斜。随着白山与长春、沈阳、丹东、大连高速公路的开通,浑江区的中心地位和枢纽优势更加显现,“生态牌”、“特色牌”大有可为,为融人“长吉图”、“白通丹”和“东北东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承接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未来几年必将释放出巨大潜能,呈现出强大的后劲。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结构调整,浑江区粗放、单一、原始的发展方式逐步朝集约、高效、节能方向发展,通过谋划包装实施重大项目,浑江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本质性的“软硬”调整,为“十二五”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此,浑江区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新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
“十二五”期间,浑江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区域经济大提速、大跨越这个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民生为第一目标,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三产活区、特色富区”,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的长白山中心城区,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2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0:45.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4%。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发展是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全部工作的“牛鼻子”: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发展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十二五”期间,就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大提速、大跨越这个主题,如何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浑江区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到突出位置,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区域协作、三产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发展资源、发展空间: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实施开发开放战略,构建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生态发展不动摇,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必须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更加自信从容。
未来5年,浑江区重点要加快5方面工作:
一是以“三动”战略为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由粗放、单一、耗能向高效、集约、低碳方向转变。
1.通过项目带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煤及煤化工产业,5年内实现年产焦碳180万吨、煤化工产品3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吉林省重要煤化工产业基地目标。镁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5年内达到以稀土镁合金、系列镁合金板材、镁合金压铸件为主要产品,年产金属镁2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目标。铁及围钢产业,五年内达到年产铁精粉150万吨,球团120万吨的生产配套能力。绿色及特色生态农业产业,5年内初步构建起具有长白山生态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旅游及城区服务业,整体开发三道沟镇龙山湖风景区为龙头,打造沿鸭绿江旅游经济带重要的生态旅游城镇;鼓励发展金融、证券、融资、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鸭绿江、浑江流域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文化。
2.通过投资拉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建设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球型硅微粉、高岭石超微细粉等项目,逐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能级。
3.通过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苏州非矿院、北京大学等战略联盟协作,尤其在煤炭行业,采取新工艺,整合提升单井生产能力,压缩小规模矿井,争取五年内,在浑江区培育出振东煤业、正基卓岳集团和胜利煤业集团3个年产分别超百万吨的煤矿企业,在区 域内形成年产原煤500万吨、精煤200万吨的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粉煤灰、尾矿渣综合开发范围层次,5年内使传统产业朝向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方向发展。
二是以“三化”目标为导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束缚,最终实现富民强区。
1.推进工业化。充分发挥特色经济园区平台作用,科学合理配置市场要素资源,通过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和销售网络建设,形成资源共享、节能降耗的工业发展目标。着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人才战略,促进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推进生态城镇化。围绕“一城、两带、一基地”的生态城镇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城市西扩,整合建立新六道江镇,将新六道江镇、七道江镇扩容进市区。建设西部生态宜居新城。以六道江镇为重点,加强西部片区中心镇建设,打造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型城镇和交通物流型城镇;以三道沟镇为重点,加强生态边境城镇建设,打造以边贸旅游为产业特色的国内外修养度假型旅游城镇:以红土崖镇为重点,加强南部片区中心镇建设,打造以农产品加工和农家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型城镇。逐步壮大生态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具有浑江特色的生态城镇化道路。
3.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以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发为主,重点围绕林蛙系列产品、食用菌、池沼公鱼、无公害蔬菜、长白山道地中草药材等种养殖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以特色水资源为主,着力开发建设弱碱离子水、纯净水和功能饮料等特色产品,打造长白山特色品牌。以种养殖、加工标准制定为主,全力做好林蛙、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三是以“三保”体系为重点,加快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以构建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工作体系为重点,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1.以保民生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积极弘扬创业文化,完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实施居民保障性住房工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效便捷、畅通安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体育、文化、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2.以保稳定为重点,完善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社会组织常态监管机制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充分发挥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载体作用,完善“区委书记大接访”和“区级领导接案包访”工作机制,扩大群众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以保安全为重点,构建完整的社会安全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浑江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四是以“三基”建设为载体,加快强基富民固边工作步伐
以基层党建、群众素养培养和创建平安边境地区为重点,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1.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的示范作用。加强社区基层党建、非公企业和两新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2.以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素养为重点,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以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为重点,在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素质。以促进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作用,加大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培训农民和失地农民,切实提高城乡广大群众文明道德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
3.以“五位一体”治边机制为基础。争创全国最稳定的边境地区。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切实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作用,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城区,为全市争创全国最稳定边境地区做出应有贡献。
五是以“三促进”工作为手段,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通过促进改革开放和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1.促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达到行政审批事项少、收费标准低、办事效率高的效果;继续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2.促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更加开放的眼界、胸襟、思维和姿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在思路定位上,坚持生态招商、择商选资,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及央企战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优势明显、行业技术领先、投资气魄大的战略投资者。
3.促进区域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同长吉图先导区、东北东部经济带对接合作,建设白通丹鸭绿江经济合作示范区,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新格局,实现“通边达海、通达国际”的开放目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做好朝鲜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全力推进三道沟镇临时过货通道升级为国家级二类口岸,早日实现与朝鲜通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和境外原料基地。
(作者系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凡夫)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7.9%;其中区属生产总值达到83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0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7.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8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3亿元,是2005年的10.3倍,年均增长5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五年共引进大小项目344个,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05.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7倍,年均递增60%;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7.2:34.8:48调整为9:46:45。形成了东圣焦化、正基卓岳、曙光工贸、胜利煤业等19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2户,比2005年增加52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140元和6921元,年均分别递增14.6%和11.1%。
“十二五”期间,是浑江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浑江区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决心没有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和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等战略机遇和政策倾斜。随着白山与长春、沈阳、丹东、大连高速公路的开通,浑江区的中心地位和枢纽优势更加显现,“生态牌”、“特色牌”大有可为,为融人“长吉图”、“白通丹”和“东北东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承接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未来几年必将释放出巨大潜能,呈现出强大的后劲。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结构调整,浑江区粗放、单一、原始的发展方式逐步朝集约、高效、节能方向发展,通过谋划包装实施重大项目,浑江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本质性的“软硬”调整,为“十二五”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此,浑江区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新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
“十二五”期间,浑江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区域经济大提速、大跨越这个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民生为第一目标,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三产活区、特色富区”,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的长白山中心城区,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2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0:45.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4%。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发展是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全部工作的“牛鼻子”: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发展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十二五”期间,就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大提速、大跨越这个主题,如何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浑江区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到突出位置,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区域协作、三产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发展资源、发展空间: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实施开发开放战略,构建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生态发展不动摇,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必须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更加自信从容。
未来5年,浑江区重点要加快5方面工作:
一是以“三动”战略为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由粗放、单一、耗能向高效、集约、低碳方向转变。
1.通过项目带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煤及煤化工产业,5年内实现年产焦碳180万吨、煤化工产品3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吉林省重要煤化工产业基地目标。镁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5年内达到以稀土镁合金、系列镁合金板材、镁合金压铸件为主要产品,年产金属镁2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目标。铁及围钢产业,五年内达到年产铁精粉150万吨,球团120万吨的生产配套能力。绿色及特色生态农业产业,5年内初步构建起具有长白山生态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旅游及城区服务业,整体开发三道沟镇龙山湖风景区为龙头,打造沿鸭绿江旅游经济带重要的生态旅游城镇;鼓励发展金融、证券、融资、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鸭绿江、浑江流域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牌文化。
2.通过投资拉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建设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球型硅微粉、高岭石超微细粉等项目,逐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能级。
3.通过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苏州非矿院、北京大学等战略联盟协作,尤其在煤炭行业,采取新工艺,整合提升单井生产能力,压缩小规模矿井,争取五年内,在浑江区培育出振东煤业、正基卓岳集团和胜利煤业集团3个年产分别超百万吨的煤矿企业,在区 域内形成年产原煤500万吨、精煤200万吨的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粉煤灰、尾矿渣综合开发范围层次,5年内使传统产业朝向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方向发展。
二是以“三化”目标为导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束缚,最终实现富民强区。
1.推进工业化。充分发挥特色经济园区平台作用,科学合理配置市场要素资源,通过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和销售网络建设,形成资源共享、节能降耗的工业发展目标。着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人才战略,促进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推进生态城镇化。围绕“一城、两带、一基地”的生态城镇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城市西扩,整合建立新六道江镇,将新六道江镇、七道江镇扩容进市区。建设西部生态宜居新城。以六道江镇为重点,加强西部片区中心镇建设,打造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型城镇和交通物流型城镇;以三道沟镇为重点,加强生态边境城镇建设,打造以边贸旅游为产业特色的国内外修养度假型旅游城镇:以红土崖镇为重点,加强南部片区中心镇建设,打造以农产品加工和农家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型城镇。逐步壮大生态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具有浑江特色的生态城镇化道路。
3.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以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发为主,重点围绕林蛙系列产品、食用菌、池沼公鱼、无公害蔬菜、长白山道地中草药材等种养殖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以特色水资源为主,着力开发建设弱碱离子水、纯净水和功能饮料等特色产品,打造长白山特色品牌。以种养殖、加工标准制定为主,全力做好林蛙、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三是以“三保”体系为重点,加快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以构建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工作体系为重点,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1.以保民生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积极弘扬创业文化,完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实施居民保障性住房工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效便捷、畅通安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体育、文化、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2.以保稳定为重点,完善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社会组织常态监管机制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充分发挥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载体作用,完善“区委书记大接访”和“区级领导接案包访”工作机制,扩大群众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以保安全为重点,构建完整的社会安全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浑江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四是以“三基”建设为载体,加快强基富民固边工作步伐
以基层党建、群众素养培养和创建平安边境地区为重点,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1.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的示范作用。加强社区基层党建、非公企业和两新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2.以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素养为重点,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以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为重点,在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素质。以促进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作用,加大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培训农民和失地农民,切实提高城乡广大群众文明道德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
3.以“五位一体”治边机制为基础。争创全国最稳定的边境地区。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切实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作用,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城区,为全市争创全国最稳定边境地区做出应有贡献。
五是以“三促进”工作为手段,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通过促进改革开放和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1.促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达到行政审批事项少、收费标准低、办事效率高的效果;继续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2.促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更加开放的眼界、胸襟、思维和姿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在思路定位上,坚持生态招商、择商选资,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及央企战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优势明显、行业技术领先、投资气魄大的战略投资者。
3.促进区域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同长吉图先导区、东北东部经济带对接合作,建设白通丹鸭绿江经济合作示范区,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新格局,实现“通边达海、通达国际”的开放目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做好朝鲜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全力推进三道沟镇临时过货通道升级为国家级二类口岸,早日实现与朝鲜通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和境外原料基地。
(作者系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