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发的安全事故面前,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近两年,纺织行业发展步入深度调整期,在这一特定时期,《棉纺织技术》作为老牌的纺织科技类期刊,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中积极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点关键技术,报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带着对安全防护及行业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记者走访了同时兼任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期刊社长刘强。
记者:《棉纺织技术》作为老牌的纺织类科技类期刊,致力于纺织科技传播和导向,在近年的发展中,作了哪些努力?
刘强:《棉纺织技术》以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为宗旨,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准确把握纺织行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技术热点、讨论焦点、生产难点,及时报道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并努力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向相关交叉学科渗透来策划选题;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纺织企业积极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力举新人新作,培养、造就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记者:众所周知,由于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棉纺织技术》是如何保持在行业的影响力的?
刘强:你说得很对,传统媒体有一些影响,但我认为科技期刊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棉纺织技术》的传播优势更加使其影响广泛,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转型,主要还是紧贴市场、拓展服务。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主动走访调研企业,报道热点技术,服务读者;二是策划定制服务,开辟随刊赠阅等个性化服务形式;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发行渠道,推出期刊单篇文章、电子刊下载服务以及电子书和热点技术汇集专辑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建立读者服务群,提供贴身服务。
记者:近两年,纺织行业发展步入深度调整期,在这一特定时期,《棉纺织技术》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中都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刘强:积极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点关键技术,报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比如异纤检出和计算机自动配棉;多组份纤维复合混纺纱、功能性纱线、新型结构纱线等的开发,节能减排、环保生产技术的实施效果,智能化新设备的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高性能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等,引导企业开拓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记者: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是创新的基础,《棉纺织技术》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制度是怎么样的?
刘强:一是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编辑队伍;二是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提升学历和职称、在职考取出版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三是对职称晋级的人员和持证上岗的人员实施工资激励;四是制定编辑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激励编辑人员策划热点选题、提升编校技巧;五是购置先进的网络在线采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记者:对于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哪些看法?《棉纺织技术》又该如何调整和适应行业的变化以保持领先?
刘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民生产业与支柱产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型转变,借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契机,纺织行业必将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我们对行业充满信心。《棉纺织技术》作为媒体,必将尽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纺织行业一起并肩作战。通过策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选题,积极引导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记者:元丰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近两年又是如何发展的?
刘强: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转制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本,注重高性能纤维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发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以及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公安消防、电力、冶金、航天航空、现代农业等领域。近两年公司组织实施了“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警用战训服特种功能面料及差别化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航天航空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等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对上游芳纶、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应用以及下游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时实现了逆势增长,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安全防护纺织品是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里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类,市场需求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元丰不仅在短短几年中迅速站稳市场,并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元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刘强: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市场潜力巨大,元丰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安全防护纺织品的研究开发,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我们一是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围绕警用、消防、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等八大领域,打破按功能划分产品的传统思维,围绕具体的应用需求,整合技术优势,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二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了“陕西省产业用高性能纤维应用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其中高级以上职称和硕士学历科技人员占到70%以上,专业涵盖纤维材料、纺织、染整等;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对外合作,聚集优势资源,建立了“陕西省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性及陕西省内的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终端用户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四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成长与促进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连续承办三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检测平台,组织技术交流辅导,对下游服装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记者:在做好元丰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些目标公司还会做出哪些重要调整和规划?
刘强:公司未来仍然是坚持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和开发,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和中期目标,不断优化产业板块和创新链条,研制高端产品,引领技术市场,打造高效团队,塑造卓越品牌,建设国内一流的纺织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探索与 “互联网+”时代的契合点;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三是要练好内功,加强企业研发、营销以及管理能力建设;四是扩大对外合作,聚集行业优势资源;五是强化市场模式创新,促进科技与市场的密切结合。
记者:《棉纺织技术》作为老牌的纺织类科技类期刊,致力于纺织科技传播和导向,在近年的发展中,作了哪些努力?
刘强:《棉纺织技术》以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为宗旨,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准确把握纺织行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技术热点、讨论焦点、生产难点,及时报道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并努力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向相关交叉学科渗透来策划选题;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纺织企业积极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力举新人新作,培养、造就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记者:众所周知,由于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棉纺织技术》是如何保持在行业的影响力的?
刘强:你说得很对,传统媒体有一些影响,但我认为科技期刊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棉纺织技术》的传播优势更加使其影响广泛,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转型,主要还是紧贴市场、拓展服务。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主动走访调研企业,报道热点技术,服务读者;二是策划定制服务,开辟随刊赠阅等个性化服务形式;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发行渠道,推出期刊单篇文章、电子刊下载服务以及电子书和热点技术汇集专辑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建立读者服务群,提供贴身服务。
记者:近两年,纺织行业发展步入深度调整期,在这一特定时期,《棉纺织技术》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中都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刘强:积极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点关键技术,报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比如异纤检出和计算机自动配棉;多组份纤维复合混纺纱、功能性纱线、新型结构纱线等的开发,节能减排、环保生产技术的实施效果,智能化新设备的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高性能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等,引导企业开拓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记者: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是创新的基础,《棉纺织技术》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制度是怎么样的?
刘强:一是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编辑队伍;二是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提升学历和职称、在职考取出版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三是对职称晋级的人员和持证上岗的人员实施工资激励;四是制定编辑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激励编辑人员策划热点选题、提升编校技巧;五是购置先进的网络在线采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记者:对于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哪些看法?《棉纺织技术》又该如何调整和适应行业的变化以保持领先?
刘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民生产业与支柱产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型转变,借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契机,纺织行业必将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我们对行业充满信心。《棉纺织技术》作为媒体,必将尽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纺织行业一起并肩作战。通过策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选题,积极引导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记者:元丰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近两年又是如何发展的?
刘强: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转制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本,注重高性能纤维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发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以及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公安消防、电力、冶金、航天航空、现代农业等领域。近两年公司组织实施了“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警用战训服特种功能面料及差别化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航天航空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等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对上游芳纶、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应用以及下游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时实现了逆势增长,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安全防护纺织品是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里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类,市场需求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元丰不仅在短短几年中迅速站稳市场,并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元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刘强: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市场潜力巨大,元丰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安全防护纺织品的研究开发,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我们一是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围绕警用、消防、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等八大领域,打破按功能划分产品的传统思维,围绕具体的应用需求,整合技术优势,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二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了“陕西省产业用高性能纤维应用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其中高级以上职称和硕士学历科技人员占到70%以上,专业涵盖纤维材料、纺织、染整等;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对外合作,聚集优势资源,建立了“陕西省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性及陕西省内的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终端用户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四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成长与促进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连续承办三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检测平台,组织技术交流辅导,对下游服装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记者:在做好元丰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些目标公司还会做出哪些重要调整和规划?
刘强:公司未来仍然是坚持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和开发,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和中期目标,不断优化产业板块和创新链条,研制高端产品,引领技术市场,打造高效团队,塑造卓越品牌,建设国内一流的纺织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探索与 “互联网+”时代的契合点;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三是要练好内功,加强企业研发、营销以及管理能力建设;四是扩大对外合作,聚集行业优势资源;五是强化市场模式创新,促进科技与市场的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