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区块链的神秘感已经渐渐褪去。如今,利用其分布式账本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区块链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众多行业加速落地。随着新基建不断发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数据等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代表作用愈发重要。同时在各地“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的发展战略下,区块链在服务民生、助力企业、脱贫攻坚等方向的作用越发明显。实际上,我们过去多次谈到,区块链 政务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北京、湖南等地已出台区块链三年发展规划,并将2020年到2022年三年视为区块链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处“新基建”的产业地位不同,不同地区对区块链的定位有所不同,但共识是:推动区块链与多技术融合的应用,能够解决城市、产业协同中的信任问题,让数字经济更可信更有活力,也让便民利民的成效能够落地。
政务是区块链的核心应用场景
当前,区块链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成为助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2020年,我国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密集发布,各行业使用率逐步提高,产业规模稳步提升。而在此时的2021年,政策扶持引导、创新应用仍然是区块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的协同发展将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我国区块链将逐渐形成国家发声,地方落实,自主创新,产业引领,合理监管的新发展格局。毫无疑问,“区块链 政府服务”,解决了政务数据共享、保真与安全等问题,实现了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政务综合服务效率和水平。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在区块链实际应用场景里,政务服务成为应用最多的领域。不论是不动产登记,还是社保、医疗、税务领域,区块链在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势明显。过去,通信解决了人与人的连接问题。当数据过多产生的时候,连接就应变成“链接”,这使数据成为可靠、可信、可用的数据。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通过其不可篡改、去中介化、可追溯等特点,让数据账本安全可信,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协同和提高效率。自区块链站上风口后,在当前经济形势的推动下区块链技术在各产业的落地正在逐渐加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正在筹建的区块链政务应用超过90项。早在2017年7月,北京就出台了《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表明了对这项技术的首肯。如今已有不少“链 政务”落地。如,近期,安徽省住建对省级核准建设工程类企业资质和执业人员资格注册等共12类资质资格证书,全部实现制发电子证照,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打造“区块链 电子证照”模式;北京海淀推出全区统一政务服务APP,覆盖区级和街镇两级1600余项事项网上办理等等。
有报道显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指出,区块链技术将使传统生产关系发生深刻改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区块链助力中国智慧政务发展驶入快车道》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从2008年起开始飞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超过3000亿元。预计未来5年内,电子政务将保持13%的年增长率。实际上,多地政府在较早期就已经注意到了区块链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提出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务服务。可以说,政务监管的友好有效、行政审批的高效便捷,数据共享的安全实施,对政府政务既是要求也是难点,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让这一切有效实现。
新基建是政务区块链的基础
区块链在经济领域“助燃剂”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多数行业和企业实现了“互联网化”,正向“数字化”迈进。区块链能有效助力行业、企业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金融、保险、支付、房产等领域,可提供技术平台、商品溯源、数字存证、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等服务。
我们知道,2021年“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可以推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块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从产业角度讲,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将推动数字经济下产业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催生出一批区块链 物联网、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平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讲,区块链有望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确权,一方面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另一方面将推动数字经济下数字资产交易的有序发展。
当然“新基建”不只是区块链,还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区块链作为服务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是关键。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加快我国政务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间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毕竟,区块链不仅仅是一个单点技术,需要与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相连接,未来需要多种技术融合形成组合架构的模型。我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新基建”战略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引领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包括布局与量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等。加快创建多学科交叉的组合型技术科学创新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应用与落地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鼓励建立示范试点项目与融合发展平台,同时新基建本身也是“区块链 ”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要将产业区块链与其他新基建领域深度融合,共同为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挑战与监管的并存
前面我们提到,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政务“数据孤岛”。从我国整体市场发展进程看,在互联网 政务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良好,但大量地方政府在横向与纵向存在明显的数据壁垒,政务数据资源碎片化、政务协同缺乏信任基础。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解决政务“数据孤岛”难题,利用区块链数据存储方式,为链接链上的参与各方建立数据交易的信任基础,在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实现数据确权、安全加密、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维护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合作,优化政务服务,简化企业、群众办理业务的流程,增强政府公信力。毕竟,区块链可建立非人为控制的信任系统,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在区块链与政务深度融合过程中,打破数据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难界定的问题,实现各地区、各部分之间以信任和共识为基础的数据流通。并且,通过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实现链上政务数据生成、存储、使用和更新的全程留痕,保障数据安全性。
不过,在技术和应用方面无论公链还是联盟链,资产上链问题仍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目前在资产链上链下数据同步、确权和定价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另一个挑战在于跨链,不同链之间信息和资产的互操性问题亟待解决。这有利于“数据孤岛”的打通,实现价值的自由流通。当前跨链的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以及可拓展性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缺乏高效的跨链标准来促进各链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技术,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落地应用。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程度也远低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普遍没有达到预期。同时,相关地区主管部门无法理解区块链技术和创新应用模式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对新技术应用仍缺乏信任,认为区块链技术在短期内无法取得有效成果。二是区块链系统建设涉及多方数据互联互通,受制于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建设和协调成本较高,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需打破部门间职能屏障和数据孤岛,面对新挑战,有关部门主观上不愿意推动。三是除金融、政务、溯源等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反映较好之外,其他如交通、家电等行业一些已落地运行的区块链应用,大多还在小范围的试点运行中,还也未能够引起预期的社会反响。此外,区块链可拓展性较弱,尤其是TPS较低,亟须通过改进共识算法、提升硬件环境、采用更高效的加密算法记忆落盘数据库等方式进行改进。目前从申请与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来看,我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我国在区块链发展上更偏重应用,相较于西方国家,在核心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多方面尝试,攻关核心技术,占据主动地位,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对此我们也是做足了准备。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监管沙盒持续扩容。2020年8月,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11个创新应用均已通过复审并完成登记。随着试点城市和应用项目的陆续落地,中国版监管沙盒正在持续扩容。当前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国内已有小蚁链、比原链、量子链等公有链,但目前公有链应用落地存在一定金融风险,短期内对我国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未来区块链技术与多个行业领域的融合,监管范围也应随之扩大,监管场景更加复杂,这为我国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开展监管沙盒试点,我国监管需及时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脚步,通过建立监管规范、提高监管水平做到对金融科技的有效管理,实现规范化、有序化。
后记
当前,政务区块链已经涵盖了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等多个场景。如前文所说,区块链在社区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养老,便民服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应用模式,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術优势。随着区块链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 民生的更多发展前景。况且,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智慧城市的构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们将其作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下区块链已经显露出可观的市场前景,随着进一步实践,区块链会在更多行业更多场景中落地。区块链底层技术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赋能的基础设施层面,比如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所以,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智慧政务这一利民便民的理想目标。
政务是区块链的核心应用场景
当前,区块链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成为助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2020年,我国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密集发布,各行业使用率逐步提高,产业规模稳步提升。而在此时的2021年,政策扶持引导、创新应用仍然是区块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的协同发展将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我国区块链将逐渐形成国家发声,地方落实,自主创新,产业引领,合理监管的新发展格局。毫无疑问,“区块链 政府服务”,解决了政务数据共享、保真与安全等问题,实现了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政务综合服务效率和水平。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在区块链实际应用场景里,政务服务成为应用最多的领域。不论是不动产登记,还是社保、医疗、税务领域,区块链在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势明显。过去,通信解决了人与人的连接问题。当数据过多产生的时候,连接就应变成“链接”,这使数据成为可靠、可信、可用的数据。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通过其不可篡改、去中介化、可追溯等特点,让数据账本安全可信,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协同和提高效率。自区块链站上风口后,在当前经济形势的推动下区块链技术在各产业的落地正在逐渐加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正在筹建的区块链政务应用超过90项。早在2017年7月,北京就出台了《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表明了对这项技术的首肯。如今已有不少“链 政务”落地。如,近期,安徽省住建对省级核准建设工程类企业资质和执业人员资格注册等共12类资质资格证书,全部实现制发电子证照,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打造“区块链 电子证照”模式;北京海淀推出全区统一政务服务APP,覆盖区级和街镇两级1600余项事项网上办理等等。
有报道显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指出,区块链技术将使传统生产关系发生深刻改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区块链助力中国智慧政务发展驶入快车道》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从2008年起开始飞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超过3000亿元。预计未来5年内,电子政务将保持13%的年增长率。实际上,多地政府在较早期就已经注意到了区块链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提出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务服务。可以说,政务监管的友好有效、行政审批的高效便捷,数据共享的安全实施,对政府政务既是要求也是难点,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让这一切有效实现。
新基建是政务区块链的基础
区块链在经济领域“助燃剂”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多数行业和企业实现了“互联网化”,正向“数字化”迈进。区块链能有效助力行业、企业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金融、保险、支付、房产等领域,可提供技术平台、商品溯源、数字存证、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等服务。
我们知道,2021年“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可以推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块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从产业角度讲,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将推动数字经济下产业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催生出一批区块链 物联网、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平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讲,区块链有望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确权,一方面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另一方面将推动数字经济下数字资产交易的有序发展。
当然“新基建”不只是区块链,还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区块链作为服务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是关键。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加快我国政务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间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毕竟,区块链不仅仅是一个单点技术,需要与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相连接,未来需要多种技术融合形成组合架构的模型。我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新基建”战略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引领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包括布局与量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等。加快创建多学科交叉的组合型技术科学创新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应用与落地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鼓励建立示范试点项目与融合发展平台,同时新基建本身也是“区块链 ”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要将产业区块链与其他新基建领域深度融合,共同为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挑战与监管的并存
前面我们提到,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政务“数据孤岛”。从我国整体市场发展进程看,在互联网 政务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良好,但大量地方政府在横向与纵向存在明显的数据壁垒,政务数据资源碎片化、政务协同缺乏信任基础。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解决政务“数据孤岛”难题,利用区块链数据存储方式,为链接链上的参与各方建立数据交易的信任基础,在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实现数据确权、安全加密、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维护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合作,优化政务服务,简化企业、群众办理业务的流程,增强政府公信力。毕竟,区块链可建立非人为控制的信任系统,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在区块链与政务深度融合过程中,打破数据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难界定的问题,实现各地区、各部分之间以信任和共识为基础的数据流通。并且,通过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实现链上政务数据生成、存储、使用和更新的全程留痕,保障数据安全性。
不过,在技术和应用方面无论公链还是联盟链,资产上链问题仍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目前在资产链上链下数据同步、确权和定价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另一个挑战在于跨链,不同链之间信息和资产的互操性问题亟待解决。这有利于“数据孤岛”的打通,实现价值的自由流通。当前跨链的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以及可拓展性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缺乏高效的跨链标准来促进各链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技术,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落地应用。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程度也远低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普遍没有达到预期。同时,相关地区主管部门无法理解区块链技术和创新应用模式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对新技术应用仍缺乏信任,认为区块链技术在短期内无法取得有效成果。二是区块链系统建设涉及多方数据互联互通,受制于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建设和协调成本较高,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需打破部门间职能屏障和数据孤岛,面对新挑战,有关部门主观上不愿意推动。三是除金融、政务、溯源等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反映较好之外,其他如交通、家电等行业一些已落地运行的区块链应用,大多还在小范围的试点运行中,还也未能够引起预期的社会反响。此外,区块链可拓展性较弱,尤其是TPS较低,亟须通过改进共识算法、提升硬件环境、采用更高效的加密算法记忆落盘数据库等方式进行改进。目前从申请与获批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来看,我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我国在区块链发展上更偏重应用,相较于西方国家,在核心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多方面尝试,攻关核心技术,占据主动地位,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对此我们也是做足了准备。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监管沙盒持续扩容。2020年8月,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11个创新应用均已通过复审并完成登记。随着试点城市和应用项目的陆续落地,中国版监管沙盒正在持续扩容。当前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国内已有小蚁链、比原链、量子链等公有链,但目前公有链应用落地存在一定金融风险,短期内对我国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未来区块链技术与多个行业领域的融合,监管范围也应随之扩大,监管场景更加复杂,这为我国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开展监管沙盒试点,我国监管需及时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脚步,通过建立监管规范、提高监管水平做到对金融科技的有效管理,实现规范化、有序化。
后记
当前,政务区块链已经涵盖了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等多个场景。如前文所说,区块链在社区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养老,便民服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应用模式,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術优势。随着区块链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 民生的更多发展前景。况且,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智慧城市的构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们将其作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下区块链已经显露出可观的市场前景,随着进一步实践,区块链会在更多行业更多场景中落地。区块链底层技术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赋能的基础设施层面,比如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所以,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智慧政务这一利民便民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