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经济回旋,足够进退的空间正是四川。
“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西部里最典型的是四川,因为四川占西部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2015年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说。
实际上,这并非李克强第一次谈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2013年8月19日,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李克强就说,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作为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其重要性再次被摆到了突出位置。“没有政策洼地就很难形成回旋余地。”接受财新周刊记者专访时,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说,“过剩产能淘汰,如果不注意节奏,很多人很可能就没饭吃。现在很多传统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如果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传统产业也能升级发展。”
作为“经济回旋余地”,四川县域又该如何担当,怎样把县域经济的存量做优,增量做大呢?
回旋余地→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个梯度发展的过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地理梯度”。
20世纪80到90年代,江、浙、粤、沪等东部地区,因受益于市场化政策、地理优势和中国整体的人口红利,而取得了长达30年的持续发展。可是,因三大红利的渐渐消失,东部地区突然“跑不动”了。
迈达尔理论认为:随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生产分布上必然会产生两种趋势,即生产向某些地区集中的极化趋势和生产向广大地区分散的扩展趋势,前者形成极化效应,后者形成扩展效应。30年的发展,极化效应使东部地区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聚集,如东莞的IT制造、绍兴的纺织制造等,生产日益从轻工业扩散到重工业。这使东部成为经济高梯度的地区。
根据迈达尔原理,处在高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在于预防经济结构老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我们看到,因为三大红利的消失,东部地区增长渐渐乏力,因为扩展效应,有的产业集群甚至已迁往东南亚,这提出了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该如何承接回旋的产业经济?
“经济回旋余地”正是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而四川,正是最好的“回旋余地”之一。
“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12省区的五分之一,工业产值和消费总量也分别占西部12省的四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西部占五分之一。”魏宏说,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在四川,四川是重要的回旋余地。
经济西部强,经济体量接近3万亿元;人口多,9000万人,全国农民工2.6亿,四川有2450万;服务业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全国平均值低10个百分点……
迈达尔理论指出,经济低梯度地区,应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转移或外溢出来的产业,并尽量争取外援,从最低的发展梯度向上攀登。而四川的基本省情,已决定了其具有承接从东部高梯度地区扩展出来的传统产业的优势条件,正是高梯度地区经济回旋的最佳“余地”。
四川是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作为低梯度地区的县域,如何承接高梯度地区转移或外溢出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是县域招商引资的目标和方向。
回旋余地→瞄准政策洼地
“四川希望把存量做优、增量做大。存量和增量一块抓,不是简单调结构。”
“过剩产能淘汰,如果不注意节奏,很多人很可能就没饭吃。”
“设想一下,如果现在中部、东部和西部政策完全一样,企业怎么会到我们西部来呢?我们希望国家层面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对西部的支持构成对中国经济回旋余地的支撑。”
魏宏对四川省情、经济发展的现实知之甚深、思之甚远。四川必须争取政策洼地,并担当起“经济回旋余地”的重任。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回旋余地”,四川的经济走势稳中趋缓,但仍不容乐观。今年1-4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而2014年是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的幅度也减小,如汽车产业,今年增长12.8%,去年同期是20.2%;增速方面也趋缓,如投资,今年前4月同比增长10.2%,去年同比增长为13.2%;消费方面,前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去年同比增长则为12.8%。
增长幅度变小,增速趋缓,这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与全国一样,增长动力也在减弱。有鉴于此,四川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今年4月以来,四川省政府就出台四个方面的重要文件,分别指向工业、投资、融资和消费四大领域,共计36条,全力阻止经济下行。
四川除了积极向上争取成为政策洼地,向下也在大力放权,努力使广大的县域成为省内的“政策洼地”。
——扩权强县,赋予扩权试点县(市)与市级相同的部分管理权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间均衡协调发展,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基础。2014年7月,将除阿坝、甘孜、凉山自治州和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其余县(市)全部纳入扩权强县试点改革范围。
——实施县域分类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特色发展,富民强县。2014年6月27日,《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
——2015年3月20日,《2015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推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大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的转型升级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回旋余地→
县域“回旋”要“接地气”
四川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占25%左右,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等大城市,而占75%左右的传统产业,除了集中在大城市外,则分布在广大的县域地区。
如果说四川是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那四川经济的“回旋余地”则是县域。目前,四川正全力推进县域发展战略,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根基。
“现在很多传统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如果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传统产业也能升级发展。”魏宏说。接受财新周刊记者采访时,魏宏举了日本马桶盖的例子:“你说马桶盖算传统产业还是现代产业?其实它是机械制造,但它融入电子化和智能化,就成了新技术产品。”
因而,说起传统产业,县域不能一味地排斥,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新技术、新兴产业。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国良说:“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一味追求高端,要‘接地气’,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来定。每个县要有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就是财政主要收入的那个产业;要有优势产业,就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还要有基础产业,如事关公路、铁路、网络等的产业等。”
长江经济带是催生梯度经济沿长江流域向西扩展的便利通道,四川省泸州、宜宾、乐山等市州的不少市县将直接受益。这些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矿藏、电力、劳动力等资源富聚,为长江下游的产业向上游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区域发展战略也到了需要调整、深化的时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认为,黄金水道将通过联动上、中、下游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因而,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将更加具备成本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川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回旋余地”的特征很明显。
“县域经济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城市里的发展空间已很有限,城镇化的重点在县域,县域已成为提升全省经济实力的重要区域,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四川省政府参事、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叶子荣说。目前,四川正在探讨百万人口大县的省直管试验,县域经济如何实现更有效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县域经济应主动作为,积极成为“经济回旋余地”,在资源的配置中,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对经济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干预,蓄积力量,迎接新一轮的发展。
“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西部里最典型的是四川,因为四川占西部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2015年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说。
实际上,这并非李克强第一次谈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2013年8月19日,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李克强就说,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作为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其重要性再次被摆到了突出位置。“没有政策洼地就很难形成回旋余地。”接受财新周刊记者专访时,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说,“过剩产能淘汰,如果不注意节奏,很多人很可能就没饭吃。现在很多传统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如果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传统产业也能升级发展。”
作为“经济回旋余地”,四川县域又该如何担当,怎样把县域经济的存量做优,增量做大呢?
回旋余地→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个梯度发展的过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地理梯度”。
20世纪80到90年代,江、浙、粤、沪等东部地区,因受益于市场化政策、地理优势和中国整体的人口红利,而取得了长达30年的持续发展。可是,因三大红利的渐渐消失,东部地区突然“跑不动”了。
迈达尔理论认为:随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生产分布上必然会产生两种趋势,即生产向某些地区集中的极化趋势和生产向广大地区分散的扩展趋势,前者形成极化效应,后者形成扩展效应。30年的发展,极化效应使东部地区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聚集,如东莞的IT制造、绍兴的纺织制造等,生产日益从轻工业扩散到重工业。这使东部成为经济高梯度的地区。
根据迈达尔原理,处在高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在于预防经济结构老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我们看到,因为三大红利的消失,东部地区增长渐渐乏力,因为扩展效应,有的产业集群甚至已迁往东南亚,这提出了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该如何承接回旋的产业经济?
“经济回旋余地”正是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而四川,正是最好的“回旋余地”之一。
“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12省区的五分之一,工业产值和消费总量也分别占西部12省的四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西部占五分之一。”魏宏说,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在四川,四川是重要的回旋余地。
经济西部强,经济体量接近3万亿元;人口多,9000万人,全国农民工2.6亿,四川有2450万;服务业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全国平均值低10个百分点……
迈达尔理论指出,经济低梯度地区,应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转移或外溢出来的产业,并尽量争取外援,从最低的发展梯度向上攀登。而四川的基本省情,已决定了其具有承接从东部高梯度地区扩展出来的传统产业的优势条件,正是高梯度地区经济回旋的最佳“余地”。
四川是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作为低梯度地区的县域,如何承接高梯度地区转移或外溢出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是县域招商引资的目标和方向。
回旋余地→瞄准政策洼地
“四川希望把存量做优、增量做大。存量和增量一块抓,不是简单调结构。”
“过剩产能淘汰,如果不注意节奏,很多人很可能就没饭吃。”
“设想一下,如果现在中部、东部和西部政策完全一样,企业怎么会到我们西部来呢?我们希望国家层面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对西部的支持构成对中国经济回旋余地的支撑。”
魏宏对四川省情、经济发展的现实知之甚深、思之甚远。四川必须争取政策洼地,并担当起“经济回旋余地”的重任。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回旋余地”,四川的经济走势稳中趋缓,但仍不容乐观。今年1-4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而2014年是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的幅度也减小,如汽车产业,今年增长12.8%,去年同期是20.2%;增速方面也趋缓,如投资,今年前4月同比增长10.2%,去年同比增长为13.2%;消费方面,前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去年同比增长则为12.8%。
增长幅度变小,增速趋缓,这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与全国一样,增长动力也在减弱。有鉴于此,四川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今年4月以来,四川省政府就出台四个方面的重要文件,分别指向工业、投资、融资和消费四大领域,共计36条,全力阻止经济下行。
四川除了积极向上争取成为政策洼地,向下也在大力放权,努力使广大的县域成为省内的“政策洼地”。
——扩权强县,赋予扩权试点县(市)与市级相同的部分管理权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间均衡协调发展,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基础。2014年7月,将除阿坝、甘孜、凉山自治州和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其余县(市)全部纳入扩权强县试点改革范围。
——实施县域分类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特色发展,富民强县。2014年6月27日,《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
——2015年3月20日,《2015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推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大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的转型升级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回旋余地→
县域“回旋”要“接地气”
四川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占25%左右,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等大城市,而占75%左右的传统产业,除了集中在大城市外,则分布在广大的县域地区。
如果说四川是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那四川经济的“回旋余地”则是县域。目前,四川正全力推进县域发展战略,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根基。
“现在很多传统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如果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传统产业也能升级发展。”魏宏说。接受财新周刊记者采访时,魏宏举了日本马桶盖的例子:“你说马桶盖算传统产业还是现代产业?其实它是机械制造,但它融入电子化和智能化,就成了新技术产品。”
因而,说起传统产业,县域不能一味地排斥,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新技术、新兴产业。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国良说:“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一味追求高端,要‘接地气’,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来定。每个县要有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就是财政主要收入的那个产业;要有优势产业,就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还要有基础产业,如事关公路、铁路、网络等的产业等。”
长江经济带是催生梯度经济沿长江流域向西扩展的便利通道,四川省泸州、宜宾、乐山等市州的不少市县将直接受益。这些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矿藏、电力、劳动力等资源富聚,为长江下游的产业向上游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区域发展战略也到了需要调整、深化的时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认为,黄金水道将通过联动上、中、下游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因而,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将更加具备成本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川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回旋余地”的特征很明显。
“县域经济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城市里的发展空间已很有限,城镇化的重点在县域,县域已成为提升全省经济实力的重要区域,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四川省政府参事、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叶子荣说。目前,四川正在探讨百万人口大县的省直管试验,县域经济如何实现更有效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县域经济应主动作为,积极成为“经济回旋余地”,在资源的配置中,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对经济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干预,蓄积力量,迎接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