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只有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开启思维大门
  
  一直以来,为什么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主要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那么,教师又如何找到最为合适的切人口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我们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例如,讲十几减9的题时,可以创设:“猴大妈采了12个桃子,小猴子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猴子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少了)12个桃子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这样。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易懂,既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充分达到了活跃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思维想象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侧重于“学”的研究,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明者,师生的角色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抛开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机会,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生动、活泼、有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概念,更有助于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激发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注重合作交流。激发思维火花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丰富的个性和能动性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探索、交流的过程,不同层次、类别、背景的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变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的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教学梯形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梯形各一个,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演示,学生很容易得出“梯形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体积的二分之一”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学生纷纷发言:为什么要用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梯形来做实验?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长方形和梯形是不是也存在二分之一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中教师再拿出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也不等高的长方形和梯形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见解得以“碰撞”和“激发”。思维得以升华。
  
  四、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接受式学习,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令性要求太多,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使不少学生缺乏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往往处于惰性状态。
  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时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名人名言、故事及身边的事例,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思维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特别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亲切自然,对学生要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神态传递给学生安全、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使他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的看法,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教师们能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增加了数学学习的情趣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情境教学的本质,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存在不少误区。    一、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先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中间有一条流动的小河
消化系统疾病,不论在牛、大羊或羔羊中都是发病率比较高的,此外,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毒等,也都在消化器官表现明显的变化,因此,消化系统的检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养牛户在使用药物治疗患病奶牛时,为达到合理用药、有效用药、安全用药之目的,须知晓且注意用药须知。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参与探究与交流,还要注重渗透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到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但是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如果过分追究它的严密、精致,虽然可以使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展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也会·使学生的主动探索受到某些抑制。从而使学生失去个性,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
在经历了"三鹿事件"和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区紧随着全国奶业调整的步伐,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努力提高产业水平。行业管理部门也十分清醒地认识
<正>添加剂预混料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扩大稀释后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添加剂预混料因其样品结构及基体成分比较复杂,因此,为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效的关键性措施。但是,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免疫失败的实例。仔细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物免疫失败是十分重要的。本人针对在实
学习数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听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为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就先得让他喜欢你这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一种高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症。
根据目前唐山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划,培养满足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