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大夏大学的立校精神与当代启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合作”作为大夏大学的立校精神,自创校之日起便与学校的具体办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变化得以不断充实,并被赋予新的意义.大夏大学基于师生合作精神,以导师制为制度实践,帮助学校度过了种种考验.“师生合作”将传统书院精髓与现代大学制度结合,可以为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直接的思想资源,对当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及书院制改革等问题都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党 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纪检监察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出发、再创佳绩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为芦山县地震灾区绿色发展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审视芦山纪检监察工作杨松(右一)在芦山县思延镇
期刊
失去独生子女之后,失独父母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在认知、情绪及行为上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失独群体而言,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救助、社会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救助.因此,需从建立专业的心理救助团队、发挥同质性团体的支持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实现自助助人、丰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创新帮扶策略,完善心理救助机制,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网格化管理能力提升是带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切入点,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新时代郑州市网格化管理面临社会协同度低、法治保障能力弱、共建共治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应坚持系统治理、提高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度,坚持依法治理、提高法治保障水平,坚持综合治理、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治格局,坚持源头治理、打造社会治理共享格局.
古代对优秀官员的评定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能任事,即办事能力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发现、举荐人才,即所谓“荐贤贤于贤”;三是道德高尚,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天下道德楷模。  其实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点也很受世人看重,那就是教育。古代人追求“耕读传家”,一个人不仅自己要读好书,做好官,他还要通过教育,让子孙后代也好好读书,争取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所以,古代那些出了举人、进士的家族,特别受世人敬仰,而
期刊
书面言语是最精心组织的言语形式,要求儿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是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我国1800名小学生的作文为研究样本,使用人工标注、信息自动检索技术和描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儿童的因果表达特征,并以此探究儿童因果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第一,儿童的因果复句表达虽然整体上随年级递增呈上升趋势,但各年级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第二,面对不同认知复杂度的因果表达,儿童在书面言语中倾向于说明性因果表达;第三,儿童在因果表达上存在“五年级现象”,即五年级儿童对因果逻辑表达更为敏感.在此基础上,对
掏耳朵的所谓“手艺人”(姑且称为“掏耳匠”吧)通常都出没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的印象里,是茶馆、传统风格的景区一类,受众群体年龄段起码40以上,男性为主,又或者是好奇心重的游客。  所以,当我在家附近的一家某咖啡连锁店里看见掏耳匠时,那串响亮的铁器撞击声,让我听出了四个字:與时俱进。  虽然没有人掏钱请他掏耳朵,但是他从容地溜达了一圈之后,就大大方方走了出去。我推断他是这里的常客。店员也没有驱赶他的意
期刊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其融资需求却陷入渠道少、期限短、成本高的基本困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自身、商业银行和政府三个层面.基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要尽快、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在积极构建大中小银行联合融资支持体系的同时,政府也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70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折射出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与改革创新:在教育知识建构上,体现了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即由引介加工到扎根中国大地发展具有原创性的教育学;在面向教育实践上,经过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生成”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在服务国家政策上,由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相关证据的“知证”逐步走向主动参与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咨询的“咨政”,以专业研究服务国家政策;在引领学术前沿上,从“接轨国际”走向“讲好中国教育故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求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之一.中国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需求?本研究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在5200家在华德企中随机抽取了218家在华德企为研究样本,对在这些企业入职1—5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特别是企业对他们的期望及实现情况差异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在学科知识或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方面受到较多肯定,但在社交能力、个人素养等软实力方面距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这一结果,结合面向30名在德企工作的中国高校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