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语文课改和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放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这些正在被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呼唤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的创造欲。这些实践都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有效尝试,但仅仅做到这两方面还不够,因为支撑语文课堂的要素有三:作为主导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载体的文本,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避开教材谈人性化,那么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语文课文作为教育的工具,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任何抛开教材或者忽视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而空谈所谓的人文教育的做法,只是一种急于求成、有名无实的“无土栽培”而已。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听来的忘得最快,看来的忘得慢一些,自己经过思考做出来的记得最牢。因此,要做一个“懒”的教师,把许多事都交给学生去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民主商量的情况下,才容易高涨。有的学生说,教师还是“懒”一点的好,这样就能逼我们多思考。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里,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大可不必一脸严肃地按讲义、教案上课,学生也不必正襟危坐、被动地坐在那里听讲。语文作业可让学生互批,让他们自己处理批改中的问题,互相学习。平时上课,尽可能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的成员也不固定,爱和谁一组都行,甚至这一小组能跑到另一小组讨论。为某一问题争吵起来还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收集有力的证据。在学生发现的问题中,及时选择可供讨论的问题,并且把不同的观点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围绕问题思考,同时也便于最后的总结工作。有的学生说,这样上课很有意思,时间过得特别快。
  二、预备尽可能充足的学习工具
  在美国,他们的教室就像一个杂货铺,什么都有,学生学习时需要用什么工具时都能使用。而现在大部分的课堂,往往很“干净”,有时遇上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无处找答案,不要说复杂一点的,需要查找的问题了。比如,初一就要养成的语文课带字典的习惯,是为了上课时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在教室里准备足够多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文曲星、课文配乐朗读、VCD等。根据课文需要,有时还可以临时准备一些相关的学科书籍。这样一来,很多字、词,包括句子、文段的含义都不用教师讲解了,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抓重点、难点的东西。
  三、教会学生说“不”
  学生往往在教师问“听懂了吗”时,齐声回答“听懂了”,而教师往往太习惯于学生的“听懂了”,太满足和陶醉于学生的“听懂了”。讲解完某个内容的时候,有学生如有疑问,没有听懂,不要责怪他没有认真听讲,而是要再讲一遍,让他真正听懂。在语文课堂上,要教学生说“我不会”“我不懂”“我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无论学生的回答多糟糕,都要想尽办法予以肯定,激励他的下一次发言。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语文呢?  要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是前提,兴趣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严,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只有设法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要想让学生“乐学”,教
期刊
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中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除了人均阅读量较低外,中国国民阅读
期刊
2009年的考试大纲,对高中语文的写作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将论述类文章放在了第一位,议论文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自明。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没有通用的写作教材,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对于议论文的规范写作教学有着不同程度的忽略。因此,很有必要对高一的学生进行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让学生快速入门,学会写作规范的议论文。  一、当前议论文写作教学
期刊
备课是教学过程当中首要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应该在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着手,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
期刊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运用合理、恰当的事例,会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事实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因此造成了材料与中心论点的脱节。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做到正确叙例和恰当议例是非常重要的。  一、剪裁舍弃法  事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有的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应
期刊
在诗歌鉴赏中,“意象”是诗歌作者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羽翼,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最能显示诗人的风格。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这些意象都成为诗人的化身。因为谢灵运创造了“池塘生春草”这一鲜明的意象,以致后人的诗一出现“池塘生春草”便联想起谢灵运来;因为薛道衡创造了“空梁落燕泥”这一鲜明的意象,后人的诗再出现“空梁落燕泥”便带着薛道衡的色彩。意象就这样浸染了作者的情感,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因此,抓住
期刊
2001年中国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和高度评价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王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
期刊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对作文立意的主要要求,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就是要求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内容”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还有就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  法国作家莫泊桑对文章的内容充实作过形象的比
期刊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风趣幽默,有人情味。  在网络这个特别的交流平台上,语言成为了网民们的个性标志。网络上的新词比比皆是,不乏生动有趣的词语。比如,论坛在线不说话或QQ隐身状态,叫做“潜水”,两者都有一个隐秘性的特点,虽存在但别人却看不到,这就是两者的相通点,多么的形象而生动!又如,“大虾”一词,据说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来渐渐演变成“大虾”,为何?无外乎“大虾”更形象幽默。JJ代表姐姐
期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很多情况下是在和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凝聚着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一提到文言文,不少教师会喊头疼,因为上文言文课,往往是出力最多,效果却不大。通常情况是,教师口干舌燥,拼尽力气给学生讲完了一篇文言文后,满怀希望地叫起一个表现还不错的学生回答一个不算很难的句子翻译,可是学生的回答通常是让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