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古思新,印隶相融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铜陵阮良之先生,是一位富有传奇式的人物。其童年、少年历经三父四母,三易姓名。迫于生计,四方流浪。十三岁逢“文革”,因养父“历史问题”牵连,以莫须有罪名遭受迫害,被迫辍学,复做小工,又下放农村,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成为一名印刷厂工人。二十六岁始发奋自学书法篆刻,经过四十余年刻苦自学,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九、十、十一届常委、铜陵市政协六、七、八届副主席。其书法篆刻作品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获奖,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出版《阮良之印选》,其篆刻理论专著《明清徽皖篆刻简论》,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由国家资金资助的英文版已由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出版社出版,在海外发行。
  纵观阮良之先生书法、篆刻及理论创作历程,其主要特征是他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证理论,特色是实践与理论交替发展,铸造出新独之书、印风貌。他提出“出新等于加减古法”并力践之,并在书、印、理论三者之间力达圆融之境。
  阮良之先生在四十余年的书印创作中,在明清以降“印中求印”“印外求印”和“印从书出”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以印入书,以印入隶”的理念。他的隶书创作在汉碑、汉简、汉金、汉印、汉砖的基础上, 另僻蹊径从明清印章的边款的章法处理中汲取营养,使其隶书开合有度、疏密有致、力藏中道,具有浓郁的自家风貌。其印章取法古玺汉印,参以尹秉绶、邓石如、黄士陵之法,讲究疏密,摄统圆融。他在隶书中参以印章因子,复以印意“古化”隶意,增加“金石气”,以印意“雅化”隶意,增加“书卷气”,以印意“端化”隶意,增强“正大气”,使书印创作成为其艺术思想的外化,以此力避浮薄、野俗之弊,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蜕变并形成“阮字式样”的印风和书风。
  阮先生在理论上主要以“徽皖篆刻史”为主,对徽皖四百年来篆刻发展及流派进行疏证,提出“明清徽皖籍六大家及所创六大流派”的论点,并对六大流派逐一论述,从六大流派形成的地域和篆刻艺术关系入手,探讨了徽州文书档案与书画艺术对篆刻“篆法”,徽州雕刻工艺对篆刻“刀法”,徽州诸艺术对篆刻“章法”,徽皖文化理念对篆刻家价值观以及社会诸因素对篆刻艺术的影响。厘清了徽皖篆刻流派形成的时代背景,体现出阮良之先生独特的艺术思辨观。
  我和阮良之先生神交已久,早在1986年,他的书法获“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二等奖,1987年又获深圳“海内外中青年書画篆刻金杯大奖赛”篆刻金奖,声名鹊起,我一直关注其艺术动向。之后阮良之先生一直默默耕耘,潜龙在渊。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艺术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虽然现在生活改观了,艺术上又硕果累累,但他行事方式一直保持着几十年前当知青工人时的习惯,简单清淡。他把艺术、生活、工作做到了自然的圆融,我想禅学中的“平常心”大概就是如阮先生这样。
  阮良之
  阮良之,一九五四年生,安徽铜陵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政协九、十、十一届常委,铜陵市政协六、七、八届副主席。铜陵市书画院原院长,铜陵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书法获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1986年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二等奖;篆刻入展中国书协首届、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日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等;书论入选中国书协学术研讨会;出版《阮良之印选》;印学专著《明清徽皖篆刻简论》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由国家资金力推的英文版在海外出版。曾获安徽省自学成才一等奖。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江南”是一个很美的意象,同时也认为“北方”充满了褒义,我在江淮之间,不南不北的,十分尴尬。然而,这是不能选择的。我像一株卑微的植物,在分水岭的北侧,天天面对村庄前面的河流,想象它的前生后世。有时又像一只弱小的动物,用平常的生命力,在河流的一边行走,寻找它的源头和尽头。还有很多时候,我长久地坐在一个地方,努力回想我的过去和前生,也想象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我在中间,仿佛被挂在半空中
期刊
摘星人  在矿灯室里  我看到两个年轻的矿工  刚刚从矿坑上来  脸上还涂沫着油泥  以致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  但我看见他们眼里  闪烁着星星的光芒  他们刚从地底  去采撷埋藏已久的太阳石  就像水手潜入海底,采撷珍珠  他们在唤醒黑曜石的同时  也唤醒了自己  此刻他们快活地笑着  全不在意他们曾多少小时  被岩石黑暗潮湿包围侵逼  他们露出雪白的牙齿  把我照亮。我顿时觉得  他们是摘星人 
期刊
足够好  这阑珊的夜色和湖面,已足够好了  每一株水草和鱼儿  都和我一样,知足且感恩  是的,可以爱,也可以不爱  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都是那么天衣无缝  在一杯水里,倾听月亮的应答  像在你微微翘起的指尖  倾听疾驰的火车、光阴和星辰  世界寂寥,人间陡峭  转弯处,横曳而出几枚新绿  拦住了我的喘息和不堪  不足以  從初十下半夜,一直下到第二天中午  几毫米厚的零星小雪  不足以遮住唐
期刊
立夏十四行  悄悄亮起来的卧室  长满阳光的叶子  打开一本诗集  白纸里探出头的文字清新鲜嫩  像被夜露环抱的草地开始低语  你睡在我身边,呼吸平和  睡衣上的雏菊正在开放  我闻到空气中的花香,也偶尔  聽到你发出一声清脆的鼾声  眼睛跟随文字向春天深处走去  窗帘掀起清风刹那  鸟鸣啄破立夏  “切糕,豆面卷……”  你在由远及近的叫卖声里  再一次翻身  我终于在胃的问候中  看到荷包蛋的
期刊
为时代而来  当然,你听到的  是煤的沉吟  是来自地下的火焰  对历史的复述  它见证的太多了  以至于还在见证这个时代  一块简单的煤在简单的地方  住成了神仙,一个神仙  在广袤的森林里享受  山崩海啸,为需要光明的时代  它彻底改变了自己  我们不知道煤的来历  但我们有幸目睹,目睹  它的光芒  目睹它承受的所有不凡  它经过我们并且  呵护着我们  有煤伴我在西北  家乡冷,西北更冷 
期刊
我听见雪落  以及松木枝摇动的声  寂静被一点点地粉碎  我总是觉得云在搅动一切  它是一种上帝的执念  在混沌处一寸寸地飘离  远古的语句  终于随着这雪花离开了  零丁碎语,它终是自由的  雪落,亦是自由的  而你我走在雪落的街道  说着稀軟的语句,黏糯朦胧  如同一场盘古开天辟地  挥起斧头,将界限打破  再重造一个颠扑不破的万年不改的,类似自由  影 子  雨是线条,分裂成无数思绪  水藻
期刊
诗歌一忌讳虚假,二反对炫技,三拒斥不知所云。优秀的诗作,从来都是从心而发,以“真实”“真诚”为写作之本——从此一方面来说,我倒更相信它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艺术,而并非来自浮泛的灵感。因为“当我们说到生活这个词时,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外部事件所认可的生活,而应理解为形式所无法触及的,脆弱而骚动的中心。”(阿尔托语)一首诗,正如一盏灯,如果我们不能用真情实感将之点燃,它就永远困顿在黑暗中,不独不能照亮自己,反
期刊
矸石发电  矸石曾经是煤炭家族里的“渣人”,  用不得,扔掉亦不妥。  弃之山野则啸聚山岭,  以一氧化碳为刀剑,  掩杀人类的呼吸器官。  用之砌墙则外强中干,  把新版的长城修理成病句。  如今,在山西的煤城,  煤矸石都成了在编的员工。  他们借助火的激情笔走龙蛇,  人间新版的春风里,  我听见了矸石金光闪闪的发言。  矿工把住房镶嵌在眉间  工作地点在地层深处,  居住的地方却镶嵌在眉宇
期刊
稻 娘  没人明白,拉林河为谁流淌  又为什么如此亢奋和悲怆  他把自个变成一株雄性稻  每条支流是尖尖稻叶  年复一年摇曳心碎之舞  有个声音告诉我,它为稻娘  因为她曾是他的新娘,情爱如浪  春天雪融时急急流出凤凰山  在整个夏天寻找他的稻娘  流水的浪掀起水稻的浪,稻花拈香  多年过去,遍寻不着  拉林河急成了旁流两道  巨大河套兜住地平线,织锦落云  风中摇摆无数婀娜的稻禾  只是总认不出
期刊
初一登青边口长城  鞭炮与春相逢  烟火,静静感知光阴  许多事,都随着火药味散尽  成长过程充满了太多不确定  季节一如既往  丰满厚重  青边口长城  传来新年的祝福钟声  我静静地把感恩珍重  站在古老的长城石廓上  看花开花落等月缺月圆  荒野上泛黄的枯草  依附着古垣残壁  落日余晖,洒落成诗  杜鹃花开满青边口  桃红纷飞  记录光阴  渐青嫩叶在风中摇曳  山中,一丛丛杜鹃花  黄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