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一种涉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型文明形态,它在中国的各种经济、政治及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生态文明的提出,彻底的打破了人们以往的生存方式与价值追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的追求显得十分的热衷。当中,我国的林业发展也是根据生态文明来进行发展的。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先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接着指出了目前中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即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推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生产观、最大满足自身需求又不对自然损害的消费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现代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林业的发展要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树立不侵害后代、其它生物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进一步的深化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标准,在恪守生态道德和不侵害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人类行为不会危害到其他物种的生存,也不会破坏自然基本生态发展进程,最终才能保护自然界、保护资源与环境。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全面发展。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整体利益来出发,要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前提之下,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的模式,注重资源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是有限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变当下的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最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二、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下全社会都在倡导生态文明,包括我国的林业发展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和发展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 森林覆盖率以及人均森林占有率低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已经有61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我国形成了以全民共同参与为基础的,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的,并把生态脆弱区治理作为主要突破口的发展模式。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林业在优越的政策环境中不断的成长,不管是在有形方面或者是在无形的服务行业里,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即便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生态意识的缺乏,致使森林的覆盖率极为的低下,已经排到了世界的130名之后,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3公顷,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样是排到了130名之后。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忧,亟待政府出面解决。
(二)林业资金筹措及投入途径单一
当前时期下,我国林业的资金投入的渠道相当单一,仅仅是依靠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及各级林业部门进行资金的投入,而社会化的、具有集体性质的投资机制还没形成,最大受益者并非为投资最多的。资金投入渠道的单一,导致林业向着扭曲、畸形、单一的方向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在2009年对林业的投入金额为2100亿元,虽然这个投资数额很大,但在实际的运转之中,有时还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
(三)林业科技及专业水平低下
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林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它跟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比较的时候,林业的科技和专业水平显得极为的低下。问题主要在于:
(1)科技投入低 林业科技投入整体水平低下,只占国家投入比重的1%左右。
(2)林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差 据有关统计数据的显示,在我国林业系统专业职工只占到总人数的15%左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同类型职工比例。
三、强化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从以上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现提出一下几方面解决的对策:
(一) 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趋势的森林生态补偿体系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的生态效益无法得以实现。于是,森林的供给量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量,这样就阻碍了森林的生态建设。这就需要加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因为它可以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直接的市场化,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积极实行绿色GDP核算;税收制度的绿色化;强化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二)积极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链
由于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较为单一,因此林业也朝着单一的方向发展,产业链也就变得简单,林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太理想,不能很好地为国民经济贡献自己应有的价值。因此,亟待需要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地拓宽单一的产业链,使其朝着发达的方向进行。主要对策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减免林业方面的征税。
(三)丰富森林服务内容
林业除了能够提供木材这样有形的价值外,还有能够提供服务的无形价值。对于森林无形价值方面,还没有真正地进行开发。因此,需要对森林服务内容进行丰富、完备,以使林业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价值。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繁荣创意度高的森林文化体系;加强森林开发理念的灌输;加强森林服务的宣传。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作为发展中大国,高速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性问题,人们对绿色的生态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需求越发迫切,生态的恶化本身和它引起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长的质量大大降低,同时还限制了经济发展潜力。故此,要实现生态文明,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道德观和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坚持从维系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共生能力出发,把生态资源纳入价值体系,实行生态资源有偿使用,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维持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我国的生态文明同林业相结合起来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发展将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而把生态建设逐渐的融入到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当中,如此一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我国的林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宁军.中国西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2]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4) .
[3]娄俊义,娄志敏.基于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0,(33) .
[4]董晖.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绿色中国, 2004,(04) .
[5]范春婷.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05) . ■
[关键词] 生态文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即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推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生产观、最大满足自身需求又不对自然损害的消费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现代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林业的发展要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树立不侵害后代、其它生物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进一步的深化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标准,在恪守生态道德和不侵害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人类行为不会危害到其他物种的生存,也不会破坏自然基本生态发展进程,最终才能保护自然界、保护资源与环境。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全面发展。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整体利益来出发,要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前提之下,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的模式,注重资源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是有限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变当下的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最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二、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下全社会都在倡导生态文明,包括我国的林业发展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和发展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 森林覆盖率以及人均森林占有率低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已经有61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我国形成了以全民共同参与为基础的,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的,并把生态脆弱区治理作为主要突破口的发展模式。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林业在优越的政策环境中不断的成长,不管是在有形方面或者是在无形的服务行业里,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即便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生态意识的缺乏,致使森林的覆盖率极为的低下,已经排到了世界的130名之后,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3公顷,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样是排到了130名之后。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忧,亟待政府出面解决。
(二)林业资金筹措及投入途径单一
当前时期下,我国林业的资金投入的渠道相当单一,仅仅是依靠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及各级林业部门进行资金的投入,而社会化的、具有集体性质的投资机制还没形成,最大受益者并非为投资最多的。资金投入渠道的单一,导致林业向着扭曲、畸形、单一的方向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在2009年对林业的投入金额为2100亿元,虽然这个投资数额很大,但在实际的运转之中,有时还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
(三)林业科技及专业水平低下
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林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它跟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比较的时候,林业的科技和专业水平显得极为的低下。问题主要在于:
(1)科技投入低 林业科技投入整体水平低下,只占国家投入比重的1%左右。
(2)林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差 据有关统计数据的显示,在我国林业系统专业职工只占到总人数的15%左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同类型职工比例。
三、强化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从以上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现提出一下几方面解决的对策:
(一) 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趋势的森林生态补偿体系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的生态效益无法得以实现。于是,森林的供给量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量,这样就阻碍了森林的生态建设。这就需要加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因为它可以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直接的市场化,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积极实行绿色GDP核算;税收制度的绿色化;强化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二)积极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链
由于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较为单一,因此林业也朝着单一的方向发展,产业链也就变得简单,林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太理想,不能很好地为国民经济贡献自己应有的价值。因此,亟待需要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地拓宽单一的产业链,使其朝着发达的方向进行。主要对策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减免林业方面的征税。
(三)丰富森林服务内容
林业除了能够提供木材这样有形的价值外,还有能够提供服务的无形价值。对于森林无形价值方面,还没有真正地进行开发。因此,需要对森林服务内容进行丰富、完备,以使林业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价值。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繁荣创意度高的森林文化体系;加强森林开发理念的灌输;加强森林服务的宣传。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作为发展中大国,高速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性问题,人们对绿色的生态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需求越发迫切,生态的恶化本身和它引起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长的质量大大降低,同时还限制了经济发展潜力。故此,要实现生态文明,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道德观和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坚持从维系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共生能力出发,把生态资源纳入价值体系,实行生态资源有偿使用,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维持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我国的生态文明同林业相结合起来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发展将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而把生态建设逐渐的融入到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当中,如此一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我国的林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宁军.中国西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2]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4) .
[3]娄俊义,娄志敏.基于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0,(33) .
[4]董晖.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绿色中国, 2004,(04) .
[5]范春婷.从生态化角度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及其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