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为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球疫情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后疫情时代国际口罩市场仍将保持巨大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疫情;口罩;出口;对策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全球性疫情,使得口罩以需求量极高的日用品和消耗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口罩的产量约占全球的50%,其中70%以上供出口使用。此次疫情为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我国口罩产业如何发展也引发我们的关注。
  一、后疫情时代国际口罩市场仍将保持巨大需求
  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催生出巨大的口罩需求,国际市场一度“一罩难求”,疫情是导致口罩需求爆炸式增长的偶发因素,但从长期看,國际口罩市场仍将保持巨大需求。
  (一)全球疫情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虽然目前中国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暂时控制住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存在,它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结束。而且,病毒对人类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等特征,目前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病毒很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形成季节性常态化流行。对于人们所期盼的疫苗,世卫组织表示:疫苗不会自行终结大流行,也不能保证科学家会找到有效的疫苗;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也表示,即便疫苗问世,要实现全球普遍接种则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人类在短期内不可能通过疫苗达到群体免疫。
  (二)从长期看,人类对健康的重视会导致对口罩需求的持续增长
  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增加。可以说,口罩的发明依赖于科技并伴随着病毒与战争,历史上多次传染病的爆发都促进了口罩的普及,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等。现在,人们已经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行业的要求丰富了口罩的各种功能,并生产出了不同类型的口罩供人们使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人们的消费水平及消费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对个人安全防护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尘肺病等职业病发病率的增长,专业性口罩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是口罩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经济繁荣,同时也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城市化进一步加强,从而导致了人口的高密度流动,如此一来,当今社会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此,从长远看,国际市场对口罩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疫情之前,中国口罩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口罩的日产能与日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值达到102.33亿元,口罩的总产量超过50亿只。2019年中国医用口罩产值为54.92亿元,占比超过总量的一半。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医用口罩产值增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中国新增口罩厂5600多家,产能增长了10倍以上,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口罩达430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70%。
  疫情对我国口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导致我国口罩产业的出口产能迅速扩张,国内的许多企业纷纷转变和拓展口罩业务,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其他行业的大企业,像中石化、比亚迪、上海通用、五菱汽车等也都开始跨领域投资进入口罩行业。不仅如此,很多企业将口罩的需求市场定位于国外。如此一来,我国口罩行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了调整,口罩行业的业务重组、业务扩展和横向并购等行为都有利于提升我国口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口罩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也产生影响。
  三、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口罩产业利润率较低
  我国口罩生产企业大多都集中于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份,而其中口罩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只能以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为主,盈利能力较弱。虽然目前我国口罩产业已经因为疫情原因得到了发展,但同时由于中国口罩行业技术门槛低并且生产口罩的企业数量也多,很容易就出现市场过度竞争的场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59%,中国大多数的口罩企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值,大多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仅靠疫情期间的生产与出口也很难做到使口罩产业利润率的大幅提升。
  (二)我国口罩生产产业链不完善,技术有待提升
  尽管中国的口罩行业是市值超过百亿的成熟产业,但大部分的口罩生产是以中小作坊为主,口罩的生产技术以及口罩产品的质量等在全球的认可度相对较低。例如,熔喷布生产线成本相对较高,且熔喷布设备本身的关键性零部件的采购周期较长,难以实现在短时期内的交付。许多生产设备的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这也大大增加了生产线建设的难度,致使口罩产业在面对疫情突发时无法在一时之间形成大规模的量产,熔喷布成为我国口罩生产的瓶颈之一。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口罩的供需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在此期间许多口罩的生产厂家,由于熔喷无纺布的短缺,许多口罩生产企业被迫暂停产,使得整个口罩产业链都陷入停滞。
  (三)我国生产的口罩的质量欠佳
  虽说我国是口罩的生产与出口大国,但在目前我国上万家口罩生产企业中,具有医用口罩生产许可证的口罩生产企业仅有353家,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河北、江西等地区。也就是说,虽然我国具有众多的口罩生产企业,但能够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却很少,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其口罩生产技术与资质无法达到国际上对于口罩的要求,导致我国口罩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我国口罩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
  口罩属于低值耗材的产品,长期以来,我国口罩行业对于品牌化的观念较弱。面对疫情爆发后口罩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却还没有关于口罩的“明星产品”。我国作为口罩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虽然有着不同品名不同类别的口罩,但并没有自己的口罩“名牌”,本土的口罩品牌影响力较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反观国外的一些口罩产业,例如美国的3M、霍尼韦尔、梅思安(MSA),法国的代尔塔(DELTAPLUS)等知名品牌,他们的产品影响力大,在口罩的国际市场上更具有品牌优势。   四、后疫情时代我国口罩出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名牌
  虽然疫情期间中国出口了大量医疗物资,但部分防疫物资(包括口罩)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中国口罩出口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明确生产口罩类别需要符合的法律法规,不同级别口罩出口到不同国家,所需符合的法律法规及品质要求并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品质要求设定质量管控标准。在投产前要保证生产环境无尘且无菌,生产工人做好卫生防护措施等。在生产制造环节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在物流环节,一是要加强上游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二是针对产品生产结束离开工厂后的下游物流环境把控,包括货柜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干净程度以及堆放条件等。口罩出口生产企业要树立名牌意识,积极申请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加强广告宣传,打造中国的口罩“名牌”。
  (二)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实施产品创新
  口罩从产品类别看,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承受,可分为高中低各种档次;在口罩性能上,要增强一般性、装饰性口罩的安全防护性能;在产品质量方面,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原材料的创新,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并且能够保证持续供应;在容尘性方面,要保障口罩在佩戴较长时间后仍然保持足够的过滤效率;在口罩外形上,要降低长时间佩戴(特别对是医护人员)对鼻梁和脸部的压磨;在舒适性上,还要解决透气性问题,从口罩的标准发展来看,不断降低阻力、增加透气性也是市场需求和产品改进的方向;对戴近视镜者还要解决佩戴口罩呼气导致眼镜镜片模糊的问题;此外,口罩的一次性使用和多次性使用结合的内胆外壳制作上也是有改进空间的。
  (三)完善口罩生产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
  口罩生产能力受制于其整个产业链,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口罩生产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一是口罩生产设施装备业还跟不上,虽然多家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机,仍未能有效缓解口罩机供应紧张的压力;二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非织造过滤布产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除了上游专用原材料生产量的限制外,还有口罩、防护服灭菌后的解析环节,周期长达 7—14 天,也是口罩产业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国亟需完善口罩生产产业链,一是加强口罩机生产设备行业的发展,提升设施装备业的供应能力;二是扶植熔喷布生产企业,扩大熔喷布产量,也可以加大壳聚糖无纺布生产,利用壳聚糖无纺布替代熔喷布来制作口罩;三是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形成一批规模化生产企业,改变我国口罩生产散、乱、差的格局,同时推进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跃农. 疫情防控中口罩供应带来的非常经济学启示[J]. 产业创新研究,2020(3):1-4.
  [2]许欢.海外疫情下,口罩类防护用品出口质量如何管控?[J]. 中国纤检,2020(6):30-32.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疫情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项目编号Yz2020191)。
  长江大學经管学院  容 昕  周菁菁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情况来做好相关的工作,掌握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进行。金融学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在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掌握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应对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金融学;
期刊
摘 要: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切实走好集群发展之路;打造新型工业化;走好品牌发展之路。这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思路、制定出台国家经济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总要求。理解和明白高质量发展意义与内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重点与关键问题,并要进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计算机、手机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的路上,基本上都是低头玩手机,通过网络来了解周围的事情。随着网络的发展,直接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电子商务属于互联网商务活动的媒介,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并且其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文章下
期刊
摘 要:上海自贸区已经正式启动,该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从我国目前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自贸区的必要性性。 围绕上海自贸区的贸区概况、建立背景、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影响展开论述,针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期刊
摘 要: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体系日趋复杂,累积的金融风险和潜在的隐患正逐步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业、房地产业、地方政府债务等几个领域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性金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  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征  (一)影子银行发展较快,
期刊
摘 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相互融合且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平衡出现晃动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鉴于上述,本文以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现状为切入点,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的类型和数量越来越丰富,以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从而影响了本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然后对如何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策略,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更好发展,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DCC-GARCH模型,选用2013年9月-2019年9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国股指收益率数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市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市之间存在联动性,但联动性水平普遍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建设开始后,中国股市在总体上对沿线典型国家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增强。  关键词:“一带一路”;联动性;DCC-GARCH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就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以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渗透,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极大
期刊
摘 要:农民工作为人口占比较为庞大的社会群体,其就业问题一直拥有较高热度的社会探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给当前农民工的就业提供的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该群体的就业状况仍然面临着较为显著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作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符合现状的合理对策,并给出相应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民工;就业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