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鱼和螃蟹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宁静的小池塘里,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鱼儿和一只快活的螃蟹。
  可今年是个大旱之年,炙热的阳光使池水不断蒸发,水位逐渐下降。栖居在池塘一旁的苍鹭便对一群鱼儿说道:
  “喂!你们瞧,天这么旱,你们的池塘都快见底了,要不了多久,你们都会渴死的!”
  “是呀,尊敬的苍鹭先生!可那又有什么法子呢?我们对此无能为力。”鱼儿哀叹道。
  “那好办,我可以解救你们!”苍鹭连忙答道,“我对这个地方很熟悉,离这儿不远有个大湖,湖水可深啦,从来没有干涸过。湖边开满了鲜花,美极了!如果你们愿意,我就用嘴叼着你们,把你们一个个送到那个湖里去。怎么样?”
  鱼儿一听,哄然大笑:“有谁见过苍鹭对鱼儿安好心的!鱼要是落到苍鹭的嘴里,那就没命啦!”
  水位一天天地下降,鱼儿们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苍鹭不失时机地又悄悄踱到水边,向鱼儿们重复它的建议。
  最大的那条鱼有些心动了,它嘀咕着:
  “要是还待在这儿,第一个渴死的一定是我,倒不如接受苍鹭的建议。何况,我个头大,力气不小,万一它起歹心,我也能逃脱。”
  于是,大鱼迫不及待地游向池边,向苍鹭哀求道:
  “喂,苍鹭大哥,行行好吧,送我到‘鲜花湖’里去!”
  苍鹭把大鱼轻轻叼起,展开双翅,向着碧波粼粼的湖面疾飞而去……
  这真是个名副其实的“鲜花湖”啊!湖水清澈、宁静,深不见底,湖畔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苍鹭把大鱼稳稳当当地放进湖里,神情严肃地问道:“怎么样,我可没有撒谎吧?”
  “是的,苍鹭大哥,您说的全是真话。劳您的驾,请您再把我送回池塘吧,我要去说服我的伙伴们来这儿安家。”
  苍鹭立即把大鱼送回池塘。一见兄弟姐妹的面,大鱼便津津乐道起来:
  “苍鹭说的话一点儿也不假,大湖里的水多极了,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在那儿,我们一定会生活得很幸福。快让它带我们去吧,别迟疑了。好,我先走一步,你们也快一点来吧!”
  苍鹭又一次把大鱼叼起,向着远方腾空而去。然而这一次,它没有把大鱼送到湖里,却把它扔到一棵大树下,用尖利的嘴巴将它啄成肉泥,一口一口地给吞掉了。
  接着,苍鹭又来寻找别的鱼,就像对付大鱼那样,毫不留情地把它们一个个填了肚子。没有过多久,池塘里的鱼都被苍鹭报销了,只有大树下一堆乱七八糟的鱼骨头,陪伴着凄凉的荒野。
  鱼儿吃光了,池塘也见底了,只剩下孤苦伶仃的螃蟹在苦撑度日。
  “走吧!”苍鹭对螃蟹说,“现在该轮到你去‘鲜花湖’享福了。”
  螃蟹对苍鹭不无戒心,淡淡地说:“好吧,那就麻烦您再走一遭。不过,我待在您的嘴里觉得不自在,我还是搂着您的脖子过去吧。”
  苍鹭让螃蟹抱住它的脖子,急急忙忙朝大树飞去。
  “亲爱的叔叔,”螃蟹叫道,“您的方向飞错了。”
  “没错,我的好侄儿。你马上就可以跟你的鱼伙伴们团圆了。你瞧,就在那边。”苍鹭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大树下那堆鱼骨头,奸笑起来。
  “你这坏蛋,鱼儿们上了你的当。我要用蟹钳掐你的脖子,老实告诉你:赶快把我送到‘鲜花湖’里去吧,要不然,我就让你憋死!”
  说完,螃蟹那副钢刀似的钳子狠狠地掐着苍鹭的脖子。
  “别掐,别掐,我的好侄儿,”苍鹭苦苦央求道,“我只跟你开个玩笑,何必当真呢!好好好,我马上送你到‘鲜花湖’去。”
  “快点,不到湖边,我决不松开钳子!”
  苍鹭快透不过气来了,它竭尽全力尽快飞向湖边。当它落到地上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这时,螃蟹又猛一使劲,苍鹭晕过去了。
  螃蟹环顾了一下这美丽的湖光水色,便爬进了广阔无垠的“鲜花湖”。
  (选自《外国儿童文学选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邓恩明 王宗虎/译,略有改动)
  【简评】
  有一个成语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这个故事相近,却又不尽相同。苍鹭施展诡计,把一群鱼儿吞进了自己的肚子,它最终却被螃蟹制伏了。从“一物降一物”这个角度看,有点像前面说的成语。但是,在这个故事里,螃蟹本来也是苍鹭计划中的美餐,却能变被动为主动,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鱼儿们最初对苍鹭是有戒心的,不相信苍鹭真的能解救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环境的恶化,它们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对苍鹭的反复游说渐渐动心。消除戒心,是上当受骗的开始。为了吃到更多的鱼,苍鹭请蒙在鼓里的大鱼做“托儿”,演出一幕“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戏来,鱼儿们的顾虑彻底消除。目的达到,苍鹭自然就会露出凶恶的嘴脸。
  从某种程度上讲,鱼儿们是被自己害死了,因为它们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手中。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的解读角度,你能从苍鹭、螃蟹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吗?
  (阿奔)
  (本栏插图/伦鹏博)
其他文献
谈起英国,人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戴着礼帽的优雅老派绅士的形象,这让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在英国国家馆的公园里悠闲地享用传统的下午茶。然而,年轻的英国设计师赫斯维克却试图颠覆人们对英国的固有印象,他用一个长着6万多根“触角”的方盒子,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英国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数以万计的种子来“讲故事”。  走进上海世博会英国馆6000平方米的场地,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位于一角的20米高的圆角立方
期刊
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古时候的文人以文墨为生,以田喻觇,赋予它特别的意义。在文人眼里,砚台实际上是自己的“生产工具”,莫不精益求精,爱护备至。宋代大文豪办东坡的诗中就有:“我生无田食破觇,尔来砚枯磨不出。”传说他爱觇成癖。为了得到张近的一方龙尾石砚,竟用家传宝剑与之交换。  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砚台,是陕西临潼出土的新石
期刊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父母为我们讲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一只乌鸦又累又渴,很想喝水。忽然,它看见一只大水瓶,但瓶里的水不多了,嘴伸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它急中生智,叼些石子放到瓶里,石子多了,瓶子里的水位就上升了。这样它喝到了水。父母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教导我们遇事要多动脑子。  老乌鸦认为,当初叼石子喝水的旧办法是踏实、认真的表现,用吸管吸水的新办法却是偷懒、滑头。可是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科技高速发
期刊
既有伸出来的“触角”,又有凹进去的“鼻孔”,全身饱满圆润,犹如一只趴在黄浦江边的蚕宝宝。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穹顶的蚕茧造型,取“蚕有长寿”的寓意。从蚕茧中抽取蚕丝织成丝绢的工艺,正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象征。紫在日本是高贵的颜色,日本馆的昵称“紫蚕岛”,是征名活动中一名普通中国女性的创意。  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42个国外自建馆之一,占地6000平方米。在“心之和、技之和”的主题下
期刊
1962年秋,我高考落榜,在家待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一位女教师临产,我做了两个月的代课教师。  这是个名叫“莺湖中心小学”的农村学校,四周被大片农田包围着,到最近的汽车站也得步行一小时。第一堂课,学生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那天走进教室,我脸上使劲装出镇静,心里却七上八下。向同学们问了好,转身往黑板上板书时,却听到长长的一声“屁”响,整个教室“哗”的一声炸开了锅。我知道,这是有人把手掌夹在腋下压
期刊
两只小乌鸦面对同样的问题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得到了老乌鸦不一样的评价。  有些人可能认为用吸管喝水的小乌鸦才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而那只往瓶内丢石子的小乌鸦是个大傻瓜,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还在沿用老方法喝水的小乌鸦,虽然花时间和力气更多,但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些令它受益终生的道理。比如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地努力,无论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往瓶子里丢石子喝水的方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期刊
“不要和她玩,她爸是个瘸子,她长大后也一定是个瘸子。”  “谁都不要跟她一块儿玩,不然也会变成瘸子的。”  长久以来,这些儿时刺耳的嘲讽让她的心隐隐作痛。她是耻于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出现在人前的,她害怕自己努力维持的骄傲会在异样的眼光下无处遁形。特别是在家长会临近的时候,那些声音、那些目光,都像是淬毒的暗器在她的梦里招招致命。  也许父亲也是这般的心思吧。他从一开始就想要个儿子,却不料,命运带给他的是
期刊
树上的蝉儿还在做美梦,忘记了唱歌,大人小孩已早早地起了床,在自家门前支起竹躺椅,趁太阳还未完全清醒,享受一把难得的清凉。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见到你就是在那样的早晨。  你的出现改变了我对城里孩子的印象。隔壁张奶奶家的外孙女冉冉总是梳着整齐的马尾辫,穿着印有小碎花的粉色连衣裙和我从未见过的漂亮凉鞋。她从来不和我们玩,只在楼上皱着眉冲我们尖起嗓子喊:“你们就不能安静点吗?吵得人家看不成书了!”我知道她
期刊
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型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男孩两岁时,一场大病,从此痴呆。再后来,父亲和厂里一个打扮极其妖艳的女子好上了。像万千个出轨故事的主角一样,男主人公只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毅然决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