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在中国诗歌中的出场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卫国,文学硕士,副教授,供职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西诗学。在《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名作欣赏》、《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1918年《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沈尹默(中国新诗最早倡导者之一,1883-1971)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讲,正是因了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这就是思想的现代性。从“五四”的大背景看来,中国人思想的现代性的获得仍得从接受“科学”与“民主”理念说起,视之为真正的开端。“科学”的精神,意味着人类整体与自然的分离,从自然的混沌中觉醒,用客观的眼光打量自然;“民主”的精神,则意味着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追求。中国人开始有了主体意识,主体性的获得,自然也就成为中国文学之现代性的核心内涵。在文学上主体性诞生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便是这首《月夜》中“我”的出现。
  中国的传统诗歌中,除了屈原,是没有“我”的。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我”都被消解在“自然”中,这是中国哲学在文学(诗歌)中的体现。我们去读一读王维的诗,便不难明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人是有的,但都不是主体的人,他们和自然之间没有区别,只能认做“自然”的一个自然性组成部分。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并与客体形成对立或并列关系,翻开各种各样的新诗集,我们不难看到“我”在到处张扬着自己。正像《月夜》中的“我”,不再是臣服于任何权威或统治者的无人格的奴隶或奴才,也不是消融于“自然”之中的一个没有独立存在意识的组成部分,而是敢于和任何外在客体比肩而立的存在主体。由于这种主客体的分离与对立,诗歌便呈现出与古典诗歌完全不同的新意境,即以戏剧性的矛盾及其统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意境。于是作为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之一的《月夜》中“主体”的出场,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对诗的后两句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再看开头两句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这两句人们一般只当作诗的“背景材料”来看,深入一些也最多指认为是一种“起兴”手法的运用,因而相对有所忽略。但是,如果我们从后两句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回溯过来就不同了:与第一句“霜风呼呼地吹着”营造的冷酷环境相对立,第二句“月光明明地照着”显示出主体的明朗的意志和充满自信的心境,“月光”可以是自然的月光,也可解读为主体心中理性的光辉,它照亮了诗歌中个性化的主体之精神,也照彻了整个世界。因而尽管环境是严酷的,诗的整体气氛却显得“光英朗照”,有一种乐观主义的时代精神。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因为它在形式上有其特殊的地方。首先,其四个句子的结构方式颇类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半”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听起来有某种自然流露的幽默。另外这种句“半”的形式在中国的词中应用较多,不少词在一阙的最后喜欢用三字或四字的半句,如《满江红》。那么《月夜》是否有传统的词的影响,是一个可注意的问题。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字都是“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着”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的真正的“韵”着落在倒数第二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音调和谐。读者还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月”和第四句的“却”,使音乐效果更加增强。中国诗多用尾韵,用头韵的不多,西方诗则用头韵较多。由此可见新诗在形式上的自由,其实也包括了对各种格律的自由运用与改造,可说是对“自由”的另一层意思的理解。新诗并不完全排斥格律,也不固守格律。
  这首诗虽然有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呼呼”、“明明”两个叠音词以及每句末尾的“吹着”、“照着”、“立着”、“靠着”都造成了一种抒情的感叹语气,但总的说来,其主旨不在抒情,而在于其思想,主要着落在后面两句。淡化抒情,追求智性,正是现代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我们不可不注意。
  
  附:《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其他文献
1、楼顶的风温柔地拂过谢芬的脸颊,很惬意。她抱着一大摞衣服,竟然不愿下楼,像棵树样杵在那里。  尽管在这栋宿舍楼中住了多年,而真正伫立在楼顶上,享受凉风拂面,却是头一回,尽管她经常到楼顶上晾衣服,收衣服,但都来去匆匆,像贼一样。只有现在才明白,什么是站得高,看得远。远处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好一派新景象。笋林般的楼房,在夕阳映衬下,亮堂堂的,水晶宫般。楼后的青山,经受夏阳的炙烤,愈发苍翠了。  谢芬
期刊
陆安安    遇见思木的时候,我刚刚十六岁。消失了将近一年的父亲突然回来,说那个女孩怀了他的孩子,已经通过医院的B超,确定是个男孩,他要和母亲离婚,不留余地的决绝。父亲口中的女孩我是知道的,除了年轻貌美,与母亲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且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狐狸精的骚味,而这,却偏偏是男人最致命的诱惑,甚至不惜抛弃糟糠之妻亲生之子女,与之不知廉耻地缠缠绵绵到天涯。一年前,她曾来找过父亲几次,后来
期刊
记忆中,我家有马车时,我10岁,弟弟7岁。从那时候起,父亲便早出晚归,时常是披着星光出门,戴着月光归来。  父亲买来的第一匹马是棕褐色,有点老,脖子上挂着一串金色铜铃,拉着一套笨重的木制斗形马车架子,走动时,铜铃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叮当叮叮当当……  父亲第一次归来时,正是晚上8点多钟,我们刚要吃晚饭,母亲“嘘”一声说,听!铜铃声。于是,我们飞奔出去,老远的看见月光下的公路上,一团黑影伴随着清
期刊
眼皮跳真是福祸的预兆吗?  我想请教你一个疑问。那天晚上加班时,我的右眼皮突然跳个不停,我极力想克制住不让它跳,但就是停不了,一直跳了四五分钟,好像是在暗示我什么似的,但我并没在意。就在快下班时,我一不小心,手指被夹在正在运作的机器里,顿时鲜血直流。事后,虽然手指并没有伤得太严重,但我就想起了常听人们说的那句“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话,结合那天的情况,我感觉真的像有这么神奇似的。雪月姐,你能否告诉
期刊
老公:  近来是否一切顺心?分开已经3个月了,你想我吗?孩子很可爱吧?  我们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这段情感之路走得很苦,特别是我,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也受了许多痛苦和委屈。也许你会说我又在埋怨你了。真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怨你。从恋爱你对感情三心二意、毫无主见到结婚后终日迷恋“炸金花”,不顾我一个外省人初来乍到不习惯,每天早上一起床,摩托车一溜烟开走就打一整天的牌,天黑才回来。住在只有十多户人家的
期刊
喜讯  2008年11月《江门文艺》被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龙源期刊网、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授予:“2008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前100名期刊”和“2008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文学文论类期刊第10名”。   本刊    第二届五邑(珠江)诗歌艺术节隆重举行  《江门文艺》作为主办方之一,举办了这次“良朋雅集,声色并茂”的诗歌艺术节。  2008年11月15日下午,位于西江边的
期刊
由前男友抚养的孩子,我是否也有抚养责任?  江西省赣州读者曾爱华陈述:  我是一名来自江西赣州兴国的打工妹,三年前与一个广东男孩相识并同居生下一个儿子,后来因他出轨,我们分手了。由于我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而且我们始终没有结婚登记,我父母也不知道我的这些事,所以,孩子一直在男孩家抚养。现在,我与另一个男孩相恋了,我们已经有了孩子。但是,我听说我与前男友所生的儿子我也有抚养责任,这是真的吗?  答:你对
期刊
打工者购买社保有哪些好处?  珠海市南屏镇读者金蓉陈述:  半年前,在公司领导的游说下,我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买了社保。当时我们对社保不太了解,只听主管说每个月从工资里扣除95元保险费,而且退保时就会把钱全部退回来,并且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退保,于是,我们就买了社保。但现在,我和另外两个同事想在这个月退保险,主管却说要到辞工时才可以退保险,这跟她之前让我们买保险时说的不符,我们问她,她也说不清楚。请问:
期刊
未来就业形势将由“紧”变“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正式出版。其中一项最新预测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将持续下降,到2010年会降至800万左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未来城市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形势将从过去偏紧状态转向宽松状态。  绿皮书还提到,未来我国15岁至24岁的人口将从2010年的2.19亿人下降到2
期刊
天冷护好五大风口  冷空气频繁来袭,天冷保暖是有重点的,有些虚邪贼风容易侵袭的通道,需要加倍呵护。  1.颈部的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简便取法:低头,用指尖摸到后项部颈椎处最高一块骨头的下方凹陷处。  2.肩部肩井穴。大椎与肩部最高骨连线的中点。  3.腹部神阙穴。即肚脐正中。  4.膝部的内外膝眼。在膝盖骨下内、外两侧。  5.足底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脚趾缝端与足跟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