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系统如何防止冒名顶替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冒名选官


  隋炀帝大业元年,科举制正式创立。然而,隋朝仅二世而亡,科举制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规制。唐代继承了科举制度,但远没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考生操作的空间很大。
  唐代读书人想要通过科举出仕,首先要经过礼部主持的常举考试,此时常举考试的突出特点是试卷成绩并不决定考试结果。因此,要想在常举考试作弊,主要通过“行卷”和“通榜”。
  “行卷”是请名流为自己的作品制造声誉,以利录取。应试举子在参加省试之前,将自己平时的作品写成卷轴,送给政坛权要或学界名流,以求其赏识并向主考官推荐。所谓“通榜”是主考官请有地位、声望且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来共同决定录取名单。“通榜”者没有看过试卷,他提出的名单主要是依据“行卷”来定夺。

  另外,找枪手代考也是唐朝常举考试的常见作弊方式。为了防止代考,一般要求考生提供有详细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由于古代没有相片、指纹识别等技术,故设有识认官,专门识认考生,以防冒名顶替入场。每次考试时,考生须通过识认官验证之后方可进场考试。
  通过了常举考试,考生还要经过吏部考试,全部合格后方能授官,而这一环节是“冒名”出现最多的一环。吏部选官的一个标准是出身和资历,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在出身和资历上造假,“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承接他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由于保存在中央的选人人事档案散失殆尽,冒名顶替更加猖獗,“分见官者,谓之擘名,承已死者,谓之接脚。”
  由于社会动荡,很多考生或已身故或流落他地难以找寻,这就给想要冒名顶替的人提供了很大的空子。唐朝后期,冒名顶替非常普遍,民间相传:“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即使官府对冒名之人身份有疑问,但是人事档案已丢失,其人在家乡的相邻百姓早已在战乱中逃离家乡,哪里还能找到验证真身的亲邻呢?

宋代冒籍科举


  宋代科举制度已施行多年,相关制度比较成熟,而且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对科举极为重视。
  为保证公平,宋朝实行了分地取人的解额制。所谓“解额”,就是士人通过各类发解试以后,获得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的名额。宋初,发解试并没有固定名额,导致贡举人数太多,贡院之中人满为患。到宋真宗时期,制定了固定解额制,各州郡都限定了参加贡举的人数。
  由于唐末和五代北方长期战乱,造成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应地比北方有优势。北宋中叶,山西人司马光和江西人欧阳修就分别以“逐路取人”(按区域分配中举名额)还是“凭才取人”展开了争论。虽然最后宋英宗还是听取了欧阳修的意见,但是在地区的解额分配中,加大了向北方地区倾斜的力度。
  宋朝初年,因为战火未熄,人口流动量大,允许士子异地参加科考。但是到了开宝五年,读书人就必须在籍贯地参加初级的科举考试。
  实行解额制以后,开封、应天等地因为解额较多,便于入选,不少士子为了提高中举几率,举家迁移至他处。更有甚者“背本宗而窜他谱,飞赇而移试他道”,造成了很多怪诞的现象,有父子、亲兄弟乡贯不同的情况,更有士子为了假冒户贯居然改变亲属关系,自己的祖宗家谱都不要了,重金请求冒认在其它州郡家户名下。

  有的士子祖先對国家有功,不用参加初试,但是这个名额一般是固定的,为了拿到这个名额也会出现冒名现象,但都是用的本家族人的名字。“士子又有免解伪冒入试者,或父兄没而窃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
  而针对这种“冒籍”的舞弊行为,政府也实行了严格的预防措施。例如清理核查户籍,乾道年间曾立法:“非本土举人,往缘边久居或置产业为乡贯者,杖一百,押归本贯。”可见刑罚之严厉。再一种方法就是常见的“结保”,参加贡举考试的士子,每十人为保,有冒籍或者其它违反考试规定的行为,一旦被人告发,同保人连坐,终生剥夺考试资格。

明清冒籍


  为了稳定朝廷在全国的统治,明代科举从宣德朝开始实行分区定额录取制度,也即各省直乡试都要按照所分配的解额录取;会试则是将全国两直十三布政司分为南、北、中三个大的区域,按比例录取。其中,南卷占会试录取额的55%,北卷占35%,中卷占10%。这样,一些心存侥幸的士子“见他方解额稍多,中式颇易,往往假为流移,冒籍入试。”
  为防止冒籍冒名,明代也沿袭了宋朝,实行严格的现籍地应试制度和相互“结保”制度。但是,冒籍在明代处罚较轻,只是对考生发回原籍、废去在此之前拥有的功名,以后还可以再考,并对考官的任职予以罢免。所以,明代的冒籍顶替现象屡禁不止。
  清代对科举的不公平行为,实行了更加严格的预防和惩治措施,特别是在“防”上做更多文章。
  清代有种说法“科举必由学校”,就是说一个士子若想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必须要经过童生试合格,成为府、州、县的学员。童生试是科举考试的起始,因此对参加考试考生的资格审查是极其严格的。顺治二年规定,“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方准应试。”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冒籍的难度。
  清代考试跟现在一样,必须携带准考证。清代科举考试准考证名为“院试卷结票”,考生赴考前需要亲自去领取“院试卷结票”,如果在赴考时没带“院试卷结票”,不准参加考试。准考证上要写有考生及其曾祖、祖父、父亲、老师及邻居的名字,还需要两位保人画押,以备在领取考卷时查验考生真实身份。一旦被查出替考,将祸及全家,殃及邻里。
  清代为防冒籍还独创了一项“审音”制度,即查看学生的方言。清代的童生试中还有一项专门为防止考生冒籍而实行的审音制度。康熙四十年:“广西省土官、土目子弟,有愿考试者,先送附近儒学读书,确验乡音收送。”
  之后,审音制度在各地的童生试当中普遍推行。乾隆时期为了防范科场案发,审音有很大程度地重视,此时期出现因为审音而被查出的考生大有人在,均“照例惩治”,给予相应的处罚。
  科举考试自创立初始,就是为了改变朝中官员尽出豪门世族,而寒门子弟出仕无门的现象。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通过考试出将入相,为了维护考试公平,历朝都在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并且不断加大惩罚措施,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考试展示自己的才学,从而实现梦想。(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养老社区”与传统的养老院相比有何不同?每月万元以上的价格能买来哪些服务?  怎样才能把市场机构发展“养老社区”的经营战略和国家扶持“社区养老”的政策方向结合起来,做大养老蛋糕,为居民提供更多惠而不贵的养老服务?大院里的晚年生活挺美  居家医疗护理完善,物质丰富精神安逸  记者走进刘老伯在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北京燕园的家时,他正在画葫芦。大方桌的另一侧,老伴孟阿姨在做布贴画。布头、颜料堆了一桌,有点杂
期刊
“我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的是自己应该尽的职责,我参军入伍的初衷就是对得起这身军装。”他是“导弹兵王”王忠心,5月15日,这位34年戎装的兵王,光荣退休了。  自1986年12月入伍以来,仅初中学历的王忠心,面对导弹部队最难的测控专业,从高等数学、高能物理等开始学起,他时刻的告诫着自己: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队淘汰;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要被专业抛弃。凭着一心为国的满腔热血,刻苦钻研,最后成为
期刊
悉心照料老人,减轻家庭负担  生病时按下铃,医护人员就来床头  早起做操黄昏散步,吃营养师搭配好的三餐,闲时和老伙伴们一起听听黄梅戏学学剪纸,生病时医护人员能随时来到床头……对于72岁的南京市民王大爷和他的老伴儿来说,这样的晚年生活,是他们此前根本没想到过的。  王大爷夫妇唯一的女儿多年前因病去世。这么多年来他俩寄情于工作,用繁忙忘记难享天伦之乐的痛苦。可退休后,两人体力下降,很多家务开始力不从心
期刊
为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12号)于近日正式印发。《通知》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对2019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此次基本养老金调整,惠及贵州省114万企业退休人员和41万机关事
期刊
“薛纪元”  “到!”  这最后一声“到”,铿锵有力、雄浑高亢,亦如初入军营时那般。只不过,这一次,多了很多不舍。6月5日,新疆军区某工兵团举行退役干部和高级士官向军旗告别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戎马倥偬数十载,今朝卸甲再出征。隨着团长宣布退休命令,薛纪元向军旗敬礼,目送军旗向军旅生涯告别。他说,“在我心里,我仍然是个兵!”  青春献疆场,戎装戍家国。从年少从军到光荣退役,他经历了初入军营的青涩职责
期刊
一路奋斗进作协  1965年,陈祖伟出生在开阳县,幼时的他酷爱读书,常常如痴如醉沉浸在书本中,特别是小说与连环画。  1981年10月,陈祖伟听说征兵的消息,便瞒着家人悄悄报名入伍。后来父母得知此事,很担心,找了很多人来劝阻陈祖伟,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进入部队后,陈祖伟一直坚持看书学习、练毛笔字,同时还自学高中文科课程,准备退伍后报考中文类学校继续学习。1984年,陈祖伟在部队荣立三等战功
期刊
和其他老兵不同的是,刘国栋在30年的军旅生涯当中,有21年的时间他都是在同一个班当班长,作为我国火箭军士官学院的一名指导老师,刘国栋30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他的学生早已经遍布我国各个导弹部队,均是我国导弹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刘国梁所带过的班里,受他的影响,每个人基本都成了导弹迷,他会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传授给每个学员,有人曾经说只要是我国导弹的零部件,哪怕刘国栋闭着
期刊
八一国际赤色日  1933年前,“八一”并没有被确定建军节,仅仅是被确定为“反帝战争日”来纪念的。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共产国际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所以,共产国际决定于8月1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都要动员自己的战斗力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拥护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国家苏联,反对帝国主义一切进攻苏联与瓜分中国的阴谋。  1929年7月27
期刊
阅兵大典  1933年8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瑞金举行了盛大阅兵典礼。为迷惑敌人,阅兵组织者在距瑞金40公里的福建长汀设置了假阅兵场。凌晨3时多,几千个火把将阅兵场照得通亮。受阅队伍发挥夜行军的特长,从四面八方迅速抵达指定地点。  凌晨4时许,阅兵仪式拉开序幕。受阅部队来自4个有代表性的步兵团和方面军直属队:由原红3军一部编成的代表“继续井冈山的精神”的红1军团第1师第2团;由原红4军一部编成的
期刊
父亲是一个博学之人,据母亲说,爱上父亲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博学,并终身都因他的博学而倍感自豪,每每谈及父亲的博学,均为一脸小迷妹的状态。在家里,无论是我们兄妹三人,还是其他的各房亲戚,都把父亲视为活字典,有什么不懂的事,不识的字都只需要问他,即可搞定。表哥常说的那句话,这个搞不清楚,直接去问姑爹嘛,即是最好的佐证。  记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父亲所在学校需开设心理学课程,但无人敢问津,父亲便自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