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四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病例特点和治疗转归。

方法

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例AAV重叠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分析汇总。

结果

我中心4例患者中,2例为确诊IgG4-RD重叠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1例可能IgG4-RD重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例可能IgG4-RD重叠GPA。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平均(42±12)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4)个月;表现为眼球炎性假瘤、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涎腺炎,严重者出现硬脑膜炎、肺和肾受累。所有患者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来氟米特)治疗后,2例诱导缓解未成功,2例治疗8~15个月后复发。其中1例激素冲击联合利妥昔单抗,1例激素加量联合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结论

AAV重叠IgG4-RD可能是一种新型重叠综合征,文献报道中肥厚性脑膜炎、眼眶肿物、慢性主动脉周围炎和间质性肾炎常见。本报道中眼眶、鼻咽部、腮腺和肺部病变常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可能是一种伴IgG4升高的难治性AAV。该组病例诱导缓解率低,易复发,激素冲击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对自身肝内小胆管的免疫失耐受。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在PB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在PB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治疗应用前景展开综述,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述PBC发病原因,探寻治疗或辅助治疗PBC新疗法。
目的分析总结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国内风湿性疾病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情况。方法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获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①国内风湿性疾病领域药物临床试验数量逐年递增,共计525项。适应证主要包括弥漫性CTD、脊柱关节炎、代谢性疾病及退行性变四大类,以RA(189项)、痛风(122项)、OA(89项)、AS(60项)及
目的探讨HA280免疫吸附治疗炎性肌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72例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了HA280免疫吸附治疗(免疫吸附组),50例为仅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ANA、肌炎特异性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炎症指标(ESR、CRP、铁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心肌酶
目的总结分析8例AS合并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8年11月确诊的8例AS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BASDAI的差异。结果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16~59岁,平均(31±14)岁;AS病程4~144个月,平均(27±30)个月;SLE的病程1~80个月,平均(69±51)个月;8例中HLA-B27阳性8例,出现肾脏受累5例,血液系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间质性肺炎(ILD)并发肺部感染时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II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将其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合并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并绘制受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骨糜烂、关节破坏和自身抗体的产生。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参与细胞间通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在信息转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内的分子载物随着细胞的起源和状态发生变化,提示外泌体活性分子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外泌体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外泌体来源的活性分子与RA的关系,及其作为RA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对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JDM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12例JDM患儿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估JDM的疗效及转归。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s表示
目的观察我国RA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的托珠单抗使用模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招募407例来自全国23个中心的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RA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托珠单抗的使用模式,有效性,以及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39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30例(83.3%)接受托珠单抗联合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治疗,托珠单抗单药治疗比例为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通过与G蛋白相互作用将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本文通过对G蛋白α亚基受体概况、Wnt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CXCR4-GNAQ-PLCβ通路、PI3K/Akt信号途径和MAPK/ERK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同时对G蛋白α亚基受体调控RA主要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后期研究RA调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