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教育行政部门 有关负责同志谈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要点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1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按照两个文件的要求,各地着力调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1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在即,为了促进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做好今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并示范引领全国,教育部4月23日在京召开了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专题座谈会。会上19个重点大城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入学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情况以及今年招生入学准备工作情况,特别就多措并举加快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本期刊登的是发言要点。随后本刊将继续深入跟踪报道。
  线联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义务教育入学工作背景发生了重要变化。今年1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我市按照上述两个文件的要求,着力调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择校等重点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调整完善入学政策
  按照教育部精神,2014年我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主要有四个变化。
  一是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应当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各区县教委要在市教委统筹指导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
  二是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目的是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做好入学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平、公正。
  三是取消“共建”入学方式。
  四是实施计划管理。各区县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增量缓解择校矛盾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实施了多项措施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补充和培训教师,使义务教育的均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择校倾向仍然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增量缓解矛盾。为此我市提出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图,让市民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一是所有区县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进,存量盘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扩建学校,又做减法——整合资源,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体化管理。如:
  东城区分八大学区以品牌校为龙头,捆绑两个临近的普通小学,形成“1 2”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带”。采取“大年级组制”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优质小学增设初中部和示范中学增设小学部,探索中小衔接实施路径。
  西城区今年将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计划投入22.8亿元完成4个新建校32个改扩建工程70多个装修改造项目。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涉及69所中小学。
  海淀区北部地区坚持“筑巢引凤”思路,通过名校承办新建教育配套设施、多址办学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调整学区划分,合理配置资源。以中部、南部地区布局调整为重点,南北同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二是引导在京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组织中央和市属艺术体育院校或有艺术体育专业优势的院校,支持周边小学提升整体办学质量。目前,已确定20所高校和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等艺术团体支持12个区的近130所小学,培育艺术、体育办学特色。
  三是从2012年起至今,市政府连续两年以政府实事形式推进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2012年重点建设了15所学校,2013年增加30所,2014年增加20所,这65所一体化学校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新的增长点,促进各区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大幅提升。
  王璟(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遵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天津市小学招生100%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适龄儿童按照划定的学区片登记入学。全市初中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就近入学比率2013年达到88%以上。天津市坚持“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原则,民办中小学在区县教育局统筹指导下招生。这些年,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优化资源方面。2008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整顿,把回归公办的改制学校划入初中招生学区片,优化了资源配置。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完成首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惠及全市城乡,1190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验收,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2013年,我市又启动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了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步伐。
  政策导向方面。坚持公办初中先于民办学校招生,大批公办初中敞开大门面向小学毕业生,以学区为单位就近免试注册入学。这一招生方式突出了“免试”,特别是对“就近入学”给了一些弹性,小学毕业生可在学区片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且方便就读的学校入学,家长接送孩子,学生中午用餐等矛盾得到化解。
  保证公平方面。采取坚决措施,逐步把包括历史名校、优质初中在内的所有初中学校全都划入学区片内,实行划片入学。我市从2008年开始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并不断加大比例,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抑制初中择校现象的蔓延。
  如今,天津市的教育资源配置越来越均衡,老百姓身边好学校越来越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环境越来越好。根据教育部两个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天津市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意见》。工作目标是:巩固中心城区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成果,建立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比率为基准的均衡发展新机制; 扩充优质资源, 组建学校联盟,严格计划招生,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初中招生划片入学。到2017年,公办初中学校95%实行划片就近入学。
  2014年,天津市要在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建设均衡发展联合学区,实行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把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这篇大文章做足做好。我们有信心,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完成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工作任务。
  尹后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
  上海于1997年起,已实施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在小学阶段,按照户籍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安排学校;初中阶段,或者按照户籍、或者按照小学初中对口关系、或者区域内电脑派位等方式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有相应的公办学校学位。面对党和政府的新要求,面对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的新调整,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面对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市教委每年都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招生入学办法,不断健全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14年,上海根据教育部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持续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以课程改革为引擎,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均衡优质发展的首要任务,关注学生和学习经历,关注教师和改革自觉,关注学校和教育全过程,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推进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机制体制创新,推进优质资源在区域内和城乡间共享,抬高底部、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三是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通过建设“新优质学校”等举措激发学校内在活力。一大批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没有特殊资源配置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高度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家长从孩子每一天的成长进步中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改变。3月22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宣布上海在全国所辖区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认定。
  二、向家长宣传和推介“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们注意到,很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习品质很高,但是家长、社区却并不了解。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老百姓宣传和推介“家门口”的好学校。2014年年初,上海组织《上海教育》、《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电视台启动“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系列报道,宣传报道一批新优质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历程。3月、4月,上海组织国内外新闻媒体走进新优质学校,了解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国内外很多媒体纷纷对上海“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4月中旬,上海市教委会同解放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召开“解放—教育论坛”,面向社会公开讨论选择学校问题,让专家讲解小孩的成长规律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注意事项,让家长合理调整期望值。让孩子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可以体验成功、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逐步成为很多家长选择学校的共识。同时,要求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向社区居民介绍学生的办学思路与实践,主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大力宣传,形成缓解“择校”的社会氛围。
  三、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
  近年来,上海民办学校招生入学总体上比较规范。为避免民办学校招生给中小学成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确保招生入学秩序的公平公正,2014年在总结前几年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上海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主要包括:民办中小学招生实施“三个统一”(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统一、录取时间统一),“两个限定”(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限定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可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学生,跨区县招生人数由学校与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商定后向社会公示;每个适龄儿童限定填报2所民办小学),“两个公开”(民办中小学招生简章要公示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招生对象、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收费标准等内容,并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开;民办小学面谈过程向市、区县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继续要求民办学校不得将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与入学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或招收借读生、旁听生。这些举措得到了民办中小学的理解与支持。
  时琳琳(重庆市教育纪工委书记):
  一、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的情况
  今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出台后,我委及时进行研究、传达和贯彻。一是转发了教育部两个文件,并就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根据教育部“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4〕6号)、《关于做好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14〕17号)等配套文件;三是召开了2014年全市中小学招生工作会议,对抓好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市教委与区县教委签订了招生工作责任书。
  二、招生入学主要做法
  在招生方式方面,全市绝大多数区县坚持多年来老百姓普遍接受的“单校划片、免试入学”招生办法;北碚区等个别区县拟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方式;为保持稳定,沙坪坝区、渝中区少数区县个别学校仍将实行“推荐入学、特长录取”方式招生。
  在推优生、特长生方面,今年作为过渡年,可沿用过去推优、保送、特长入学办法招生,但要求区县提前做好2015年免试划片入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公办学校原则上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
  在随迁子女入学方面,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随迁子女监护人出具户籍证明、住(租)房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四证”,由居住地教育部门安排入学。
  在治理择校乱收费方面,一手抓治标,严禁择校乱收费。重庆市从2013年起,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要求,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成效显著。今年将按照部里要求,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防止择校乱收费反弹。一手抓治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城乡帮扶、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办好“百姓身边好学校”,将不低于7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马瑞春(大连市教育局局长):
  大连市从1986年取消了全市统一组织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全面实行小学、初中100%划片就近入学,城区小学毕业生按学校划片采取“对口直升”的办法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方面,大连市主要有以下做法。
  第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努力为就近入学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大连市从1996年开始推进以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仅2008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0多个亿用于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2010年,为落实市政府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在全市12个地区全面实施了区际组团办学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由“区域均衡”向“全区域均衡”迈进。为均衡人力资源配置,做好教师交流工作,全市每年县域内交流教师1300多人,由城市向农村派出教师130多人支教一年,承担教学、培训指导农村教师等任务,同时每年从农村派出1000多名教师到主城区学校跟班进修培训。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始组建特色目录学校发展联盟,将从全市评出的首批40所优质特色品牌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了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这些措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家长对“好教师”、“好校长”的需求,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提供了根本性保障。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学生按学区就近入学。一是按照有利于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学区划分,城市公办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划定的学区做好招生工作,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跨学区招生。二是坚决取消一切以择优为幌子的各类特长班和入学选拔考试,严格学籍管理,坚决控制以择校为目的的学生非正常流动。三是均衡生源结构,实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指标到校的比例已经由1993年的10%提高到85%,同一重点高中录取的不同初中指标生最低分数差已经由10分拉大到35分。四是做好就近入学政策宣传,每年都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生信息,设立举报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三,积极履行政府责任,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项目。自2009年起,我市将规范招生入学纳入对县级政府的综合评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下达区域择校平均指标和热点校择校率两个指标,年底将督导结果进行通报,并对县级政府进行问责。经过多年努力,学生择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仅以初一为例,城市学校学生择校率已由2009年的8.5%下降到2.9%,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张力鸣(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
  一、重规范有序,坚持义务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
  一是坚持就近入学。宁波市户籍适龄儿童就读小学,以适龄儿童和法定监护人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为依据,实行就近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时,则分别根据学龄儿童的户籍和实际居住地等不同情况,可按一定的条件与顺序先后录取。宁波市城区初中招生以一所初中为招生单位,对口附近的若干所小学,其他县(市)区采取学校服务区划片就近入学。
  二是坚持严控择校。2012年来,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控制择校率在5%以内,鼓励各地实行“零择校”政策。初中择校生不享受省优质示范高中保送生资格。近三年数据显示,我市各地基本实现零择校。
  三是坚持免试入学。市教育局严格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免试入学。其一,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任何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不得以竞赛、等级考证书和荣誉证书等为依据选拔和录取学生。其二,禁止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破坏正常教育生态的行为。其三,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其四,加强民办中小学招生指导管理。民办学校应以学校所在县(市)区区域内招生为主,不得跨区域中途插班招生。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10人以上,应经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主动与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及做好招生计划与招生办法的备案工作。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采用填报志愿、电脑派位等多种方式控制面谈规模,并通过面谈的方式招收新生。
  四是规范特长招生。2014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明显下降,2015年应降到5%以内。原来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学校不再增设。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各地须统筹规划好招收特长生的学校,做好小学、初中与高中特色发展的衔接工作。
  二、重公平公正,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
  一是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权益。2013年12月,制定下发《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从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教室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努力保障特殊教育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
  二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益。按照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原则上要在本市参加1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等条件,由居住地(以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或暂住证为准)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为了方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入学,2013年,在宁波市中心城区试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网上预报名,预报名时间为期一个月,预报名结束后,经审核分批分校进行现场确认,有序安排入学,避免了排队拥挤现象。
  三是依据相关政策,统筹做好在甬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来(回)甬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烈军属子女、安置军人子女等学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三、重公开透明,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
  一是重信息公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本单位网站和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包括学校对口招生的区域范围、当年招生计划、报名办法,以及招生入学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信访接待部门地址。
  二是重政策延续。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如有重大调整,要进行政策风险评估,审慎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处理调整好前后政策的衔接。各地出台的招生政策公布前必须报市教育局备案。
  三是重督促检查。将年度招生与学籍管理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教育目标考核和学校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对违规招生入学的,由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降级、降职直至撤职处分。对民办学校以考试或测试方式选拔录取学生,擅自提前招生,招收无学籍材料学生、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擅自在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学生等扰乱正常招生与教学秩序的,由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校长或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纠正,拒不改正的核减该校第二年30%招生计划数,并取消当年给予学校的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四、重优质均衡,试行共同发展学区
  2014年,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试行共同发展学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是组建共同发展学区。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初中容量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将数所小学和对口初中组成一个共同发展学区,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推动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实施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共享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使学区内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程改革、评价考核等方面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是统筹招生。学区内小学招生视生源分布情况按就近、合理、公平原则进行统筹,当相近两个小学生源不均,班额相差过大时(如新生平均班额超过6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当年生源较多学校服务区内设置两校公共缓冲区域,对该区域内学生按学生家长意愿进行调剂,如果报名人数过多,应公开公平地进行随机派位,使共同发展学区内各小学的班额相近。
  郭献文(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了《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并明确近三年的工作目标,即2014年实现100%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初中的生源全部按片区就近派位、免试入学的方式确定;2015年实现市域内较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
  二、完善划片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入学
  长期以来,我市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100%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并在1998年,对初中学校实行划片电脑随机派位免试入学,将主要城区的小学划为23个片区,采取“群对群”(多校划片)、“群对单”(单校划片)的形式,对小学、初中进行适当的强弱搭配对口随机派位入学,给一些热点学校降温,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今年,我市进一步强化初中招生就近划片电脑派位,将我市实施初中招生电脑派位以来,仅剩的一所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也纳入就近划片电脑派位入学,实现全部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划片入学。
  三、取消小学特长生,严格控制初中特长生招生
  从2014年秋季起,取消小学体育和艺术的特长生招生,并减少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和招生比例,全市共减招1所学校、减招90人。同时,规范特长生招生,初中特长招生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特长测试,并按特长成绩进行录取。
  四、坚持升入学限制,遏制择校问题
  从小学入学、初中升学的关口入手,完善政策规定,遏制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一是实行“两一致”,片区招生对象要就读片区小学要符合“两一致”规定,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防止以“空挂户”的形式择校;二是实行人数限制,对热点学校进行适当的入学人数限制,要求片区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在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子女多于一个的家庭除外),防止炒卖房产择校;三是严格规范定向生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生、择校生不能享受高中定向生政策,不具备高中特长招生及保送本校高中的资格。同时,逐年提高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的比例,从2011年定向生比例为15%,逐步提高到今年的55%,从源头上遏制学生家长“择校”的冲动。
  五、推行阳光编班,杜绝择班问题
  出台《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在初中校推行随机编班工作的通知》,从2013年秋季起,对全市所有公办初中新生统一采取随机编班的方式进行阳光编班。随机编班的电脑程序统一由市教育局提供,编班工作要在监察人员、行风评议员、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员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编班结果经监察人员验签后,当天在学校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观部门和检查部门备案,编班结果不得改变,编班后学校要均衡搭配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杜绝初中私自设立“重点班”的问题。
  六、实行积分入学,保障随迁子女免试就学
  厦门是外来务工人口的聚集地区。全市有17.5万随迁子女适龄儿童在厦接受义务教育,已超过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的就学人数,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数的53.9%。为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市采取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电脑派位入学等措施,积极保障随迁子女在厦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今年,进一步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小学积分免试派位入学,根据随迁子女父(母)在厦暂住、务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年限,以及购置房产、符合计生政策等情况进行计算积分,并公布学位,按积分位序进行电脑派位免试入学。
  七、实行小片区管理,让学生就近共享优质教育
  在全市设立65个小片区对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小片区管理,开展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和捆绑考核,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有效让更多学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邓云锋(青岛市教育局局长):
  青岛市从1987年开始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实行就近免试入学。目前,全市公办小学全部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其中有32所公办初中学校实行划片免试就近电脑派位入学,其余公办初中学校全部实行单校划片免试对口入学。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免试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选拔学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通过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录取新生。
  二是坚持就近入学。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以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作为主要入学形式,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的条件、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区片保持相对稳定。
  三是实行阳光招生。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监督,电脑派位等招生核心环节都邀请纪检部门、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全程参与。
  四是以信息化促进招生入学工作规范化。小学升初中志愿填报、跨区(片)调拨申请及安排、报名单打印、特长生报名及录取、民办学校报名及录取、整体调拨录取等全部实行网上操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各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管理。
  五是以指标生政策引导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坚持实行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政策,让就近入学的学生享有更多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推进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2014年,全市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比例占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招生计划的65%。
  六是保障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近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符合青岛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由公办学校负责接收,实行就近入学,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
  七是以前瞻性学校布局规划保障就近入学。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小班化教育的需要,编制《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中小学教育设施,为就近入学打好基础。
  八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就近入学。探索通过“区域学校一体化发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高校辐射中小学”、“跨区域办学”等方式,加快缩小校际差距,整体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愿意就近入学。
  九是以小班化教育提升就近入学质量。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小班化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
  范坤(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一、高度重视,及早部署,以区为主,就近免试入学
  深圳市全面实行“三免一就近”,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免交学费、免交书杂费,全面实行就近入学。为做好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做到“三早”:早预测、早部署、早行动。年初,市、区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形势做了分析,及早做好学位预测工作,严格执行《深圳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招生报名、资格验核和学位安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实现联网审核验证,共同做好适龄儿童就读与免费资格验核工作;建立招生监察机构并公布咨询、监督电话和招生网址。要求各招生学校严格遵守招生纪律,杜绝不正之风,对违规招生的学校,追究校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推行积分入学,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深圳市去年试行积分入学办法,各区招生问题信访投诉率同比下降了80%。今年,各区按《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试行积分入学办法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区实际,完善积分入学操作办法及实施细则,合理设置积分项目、标准和分值。积分项目包括学位申请人家庭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对深圳户籍和符合本市就读条件的非深户籍儿童统一纳入积分入学范围,并根据积分情况统一安排学位。实施过程中做到积分标准、积分结果、学位安排“三公开”。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减少办事环节,实行网上报名、联网审核、上网查询、网上公示及无纸化办理,大大方便家长,服务群众。
  三、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招生和编班行为
  深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招生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各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或任何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不得以各类竞赛、奖励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并在全市各小学、初中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
  各学校还认真做好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报名。
  四、加大两个力度,提升招生入学工作公开透明度
  一是加大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定、招生办法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大“身边好学校”宣传推介活动广度深度。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十五问》,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手段,与媒体紧密联动,主动开展积分入学政策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深圳城市迅速发展和人口数量密度的大量增加,全市义务教育学位需求量不断增长。市政府把学位建设列入每年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实施基础教育工程,计划未来3~4年投资96亿,新改扩建130所公办中小学校,新增学位16.3万个。今年新改扩建28所公办中小学,9月份将建成4.1万个学位。另外,深圳市还大力扶持民办教育规范优质特色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和规范优质办学奖励等三项支持政策,开展公民办帮扶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苏文捷(沈阳市教育局局长):
  沈阳市为控制“择校”,是在1990年进行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直升初中;2012年,为控制“择师”,实施了阳光分班。目前,这项工作推进得平稳、有效,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入学秩序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内做到了基本均衡。自1990年起,沈阳市在推进这项政策时,有过不稳定,家长有过上访,问题的关键是学校间的差距大。为此,沈阳下大力气推进均衡发展。通过大学区、集团化发展、教师交流、城乡学校结对子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促进软件的基本均衡;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让硬件均衡了。特别是在2013年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综合提升工程,又在软硬件均衡建设上,进行了新一轮为期三年更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今年是最后一年,效果非常显著。软硬件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是沈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学越走越稳,越走效果越好的基础。
  二是科学划分学区。学区划分既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历史,不能完全按照距离,一刀切,应在充分考虑入学距离的前提下,让广大学生及家长都能从心里接受。沈阳做到了每所学校的学区相对稳定;集团发展的学校,以年级分校区,避免出现热点校。同时,学区划分的方案要经当地政府研究确定,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并统一在全市主要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这是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平稳推进的关键。
  通过这些年沈阳的实践,有两点体会。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一定要政府主导。沈阳市委、市政府把办人民满意、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抓好民生大事的重中之重,有关重大政策、决定都是政府主导并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的出台,就是如此。比如,沈阳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教育强区县,就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了一票否决的先决条件。
  二是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工作首先要考虑稳定。沈阳市在启动这项政策时,出现过多次家长上访,我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也出现过好学区房价的上涨、更改户口等次生社会问题,面临社会各方面的不理解和指责,后来我们通过限制户口及居住年限等各种办法,都一一化解了。现在看,沈阳市当初如果不把稳定提前想到位,就近免试入学也是很难平稳地坚持到现在。
  崔国涛(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
  2014年,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
  一是坚持中小学招生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免试就近、“两个一致”、“均衡分班”等五项基本原则。强化中小学招生宣传,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实现阳光招生。
  二是推进“学区制”入学办法。以各县(市)区为主体,在原有相对稳定学区的基础上,对公办中小学的学区进行科学、适度调整,逐步推进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年内实现小学95%以上划片按学区入学,初中90%以上划片按学区入学。
  三是坚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招生与各种竞赛分离,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年内实现每所划片入学的小学100%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目标。
  四是实行中小学网上报名。继续完善全市中小学网上报名系统,推进中小学网上报名系统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中小学招生工作与学籍管理工作一体化。
  五是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以各县(市)区政府名义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下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充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六是实行公办优质空余学位电脑派位。我市自2010年起实行公办优质空余学位电脑派位,将各公办优质学校空余的学位面向区域内进行电脑派位。2014年要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公办优质空余学位电脑派位报名办法和派位结果查询办法,推进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惠及百姓。
  七是实行民办初中电脑派位。我市自2013年起实行民办初中电脑派位,将民办初中不超过30%的学位面向全市进行电脑派位。2014年要强化属地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民办初中电脑派位的操作过程,推进民办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惠及百姓。
  八是全面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开辟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坚持随来随入、统一建籍、统一管理,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同城同待遇”。
  九是不以特长生的方式进行招生。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不以特长生的方式招生。
  十是实行中小学起始年级电脑均衡分班。继续完善中小学起始年级电脑均衡分班系统,所有义务阶段中小学(含民办学校)起始年级全部实行电脑均衡分班,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丁坚(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
  一、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出台义务教育招生规定
  一是严格执行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我市从1986年起就全面实行了公办小学就近划学区招生,公办初中对口入学的招生办法,实现了就近入学要求;1995年起,开始实行“两先、一抽、不调”的均衡分班办法,即先将学生均衡分班、先将任课教师和班任均衡分组,通过家长抽签方式确定班级任课的班任和教师组,一旦抽签确认,任何学生、教师不得调换。上述入学和分班办法实施效果很好,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二是规范特长生招生。只有省级以上初中体育、艺术教育基点校可以在学校所在区招收特长生,其他学校一律不得跨学区招生。特长生招生数量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控制在学校新生总数的5%以内。三是严格规范民办校招生行为。民办学校不得通过文化课考试招生,不得通过文化补习学校或其他机构考试招生,不得以奥数考试成绩或其他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二、加强领导和监督,确保各项招生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立了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二是把主城区、热点学校和招生、分班等关键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严格管控。三是将招生政策、招生程序、招生办法、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降低家长的择校愿望。五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招生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就近入学目标的实现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要100%实现标准化,2015年八个城区力争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二是完善和推广名校集团化、郊区学校联盟、农村学校联盟等办法,缩小办学差距。三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在部分区、县(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试点。四是将继续积极推进和完善重点高中配额生招生政策,今年将省重点高中统招生配额比例提高到60%,进一步引导学生按学区就近入学。
  张生(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一、统一认识,增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责任意识(略)
  二、明确目标,努力形成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倒逼机制
  2014年,公办小学100%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初中90%免试就近入学。力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择校比例下降至10%以下,热点公办学校择校比例不突破20%,且择校比例10%~20%的热点公办学校数控制在10%以内。
  2015年,公办小学100%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初中90%免试就近入学。力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下,较2014年继续下降,热点公办学校择校比例不突破15%,且择校比例10%~15%的热点公办学校数控制在5%以内。
  2017年,公办小学100%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初中95%免试就近入学。力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5%以下,部分区、部分学校零择校。热点公办学校择校比例不突破10%。
  三、突出重点,抓好影响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关键环节
  一是进一步稳定合理地划定施教区范围。各区根据《关于做好我市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的通知》,科学合理划定施教区范围,确保施教区生源数与学校招生规模相适应,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公办学位,试行“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摇号入学。
  二是进一步扩大公办热点学校电脑派位试点。继续扩大公办热点学校电脑派位试点工作。按照“两个不低于”的原则(即参加电脑摇号派位的公办热点学校数不低于去年,公办热点学校电脑摇号派位计划数不低于去年),在全市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做到全市义务教育热点公办学校多余学额电脑派位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规范热点公办学校招生行为。与热点公办初中签订招生“承诺书”,落实小升初“五禁”要求。在规定动作上确保底线要求,在违规招生行为上实施零容忍,不断巩固良好的招生秩序,维护教育起点公平。
  四是进一步规范初中特长生招生工作。2014年,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不再新增体育、艺术特长生学校,招生学校及招生比例保持在5%以内。
  四、多策并举,不断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发展成果
  一是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继续以“农村食堂提升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现代化示范学校”等全市性重点工程和创建为抓手,加大财政投入,并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方向的倾斜力度。继续实施“教师职初课程方案”、“新教师高起点发展工程”和“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促进教师教学研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稳步扩大小班化学校规模的同时,积极推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扩大优质资源存量。
  二是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继续巩固城乡、校际间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改革成果。2014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力争在去年基础上更进一步,教师流动达到4000余人次,校长轮岗达到150人,占全部中小学公办教师的12%以上。继续控制办学规模。运用学籍管理平台,继续控制大班额现象和热点学校招生规模,力争到2015年控制在40人以内。继续扩大指标生招生规模。2014年我市全部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均纳入指标生招生学校。指标生招生计划占全部计划的50%以上。
  三是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加大市区、区校、校校联办共管推进力度,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目前,我市鼓楼区形成以琅琊路小学等五所小学为首的教育集团,16所小学加盟集团化办学。玄武区南师附小等7所优质中小学与相对薄弱学校手拉手托管,全面拉开了区域教育布局调整的序幕。实施名校进驻工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据统计,2012年,我市浦口外国语学校等5所学校相继开班,2013年南师附中的丁家庄分校等4所名校分校落户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2014年六合区又同期建成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等4所名校分校,今年秋季正式开班。根据全市教育发展规划,我市到2015年,名校办分校将达到30所,托管学校达到98所。
  四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略)。
  郑利敏(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杭州市按照《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行按学区就近招生,2012年起实行“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零择校”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和“就近入学”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公办小学招生实行按学区招生和公办初中按对应小学对口招生的机制、按照“住、户”关系排序录取学生的招生规则、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和面谈免试自主招生相结合招生录取方式,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杜绝择校现象,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同时,实施招生政策、学区划分、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和结果、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方案、申诉渠道等招生工作“六公开”制度,大力推进阳光招生。通过上述工作,连续两年实现择校乱收费的“零投诉”。
  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调查摸底,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
  组织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当地户籍适龄儿童调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登记工作,细致深入地了解今年的入学需求,充分做好教育资源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地编制各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二、开门决策,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
  我市通过开门决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完成了《杭州市区民办初中招生办法》、《杭州市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生办法》。我市在保持原有做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一是民办初中招生实施网上报名,规范民办初中招生。以杜绝在招生报名过程中学校的过度劝退和变相考试现象。 二是规范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特长生招生政策。明确公办小学不招收特长生,公办初中特长生招生实施特长生类别、学校类别、学校数量、招生数量“四限”政策。三是按照“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梳理规范了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需要适当照顾录取的学生对象、报名办法、录取办法。四是进一步明确招生纪律。明确了违反招生纪律的八大类行为和处罚办法。
  三、进一步推进阳光招生工作
  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各类学校招生管理系统、制作招生政策的宣传视频和政策问答、公开各公办学校的学区划分、招生政策和招生录取结果、组织公众监督团等措施,把招生工作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确保公办学校严格按学区招生,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陈东生(济南市教育局局长):
  教育部出台的两个文件完全符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追求,也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成果。在当前背景下,要将两个文件的精神落到实处,则须选择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引导社会认同,共同推进和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一、在政策方面
  自1987年开始,济南市坚持100%小学划片招生,免试入学;100%初中学校采取学区内对口小学整体直升,免试入学(单位办学、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所有学校均不招收特长生。
  2007年济南市将热点高中计划内招生数额的80%作为指标生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同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中考时不享受高中学校指标生和推荐生待遇,降低家长择校预期。
  二、在资源均衡配置和保障方面
  在十几年改造薄弱学校的基础上,自2010至2012年,投入17亿元完成学校标准化工程,基本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
  实施教师交换战略,自2010年至今,累计交流教师11972人,占在职教师的28.5%,基本实现了师资条件的均衡化。
  实施名校带动战略,采取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名校 新校、名校 弱校等多种形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学校的均衡化发展。
  2012年规定,全市国办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收取择校费,降低了招收择校生的内驱动力。
  2013年,济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为94275人,占城区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2.13%,确保了符合入学条件的少年儿童不因学位紧张而失学;全市年投入资金3.5亿元,共计57.6万学生享受了资助政策,确保了各类符合条件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三、在公开和监督方面
  2013年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完善学区公示制度,本着“动态调整,就近从优”的原则,将市区33所热点学校一次性扩大学区覆盖范围,79580居民的孩子受益,保障了义务教育无缝隙覆盖。
  放宽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时间,将每年7月1日-8月31日固定为招生季,方便学生报名入学。
  2013年进一步完善中考“阳光招生”制度,严格按考生志愿和分数分次、分类录取学生,所有学生录取信息均进行网络公示。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应上尽上”“应保尽保”的承诺,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招生秩序良好。
  2014年,我们将严格按照教育部两个文件规定,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义务教育和中考招生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应上尽上”和“应保尽保”。
  徐定斌(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政策要求
  我市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主要是“六个严格执行”。一是严格执行“划片对口、就近入学”规定,坚持政府通知入学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免试入学”。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择优选拔新生;任何学校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不得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严禁将社会性学科竞赛成绩或社会办学机构的测试结果与新生入学挂钩。三是严格执行招生入学工作程序。四是严格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汉接受义务教育,视同常住人口,享受市民待遇。五是严格执行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办法。报名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采取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招生方式,招生计划比例按4:6安排。六是严格执行招生入学时间安排。6月15-18日,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必须划定服务范围并向社会公示;7月3日以前,必须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发放给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
  二、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入学招生行为
  今年,武汉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教育纳入电视问政,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就服务性收费代收费问题向社会作出7项公开承诺。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全体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对各区、校开展对口督查,确保入学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一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督查政策执行情况。二是加强学籍管理,对非正常跨区、跨片、跨校转学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三是严格入学招生工作纪律,对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行为,严肃查处、及时纠正,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四是加大入学招生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家长理性对待择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进一步缓解择校难题
  第一,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缓解“择校热”。
  一是实施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即不享受“分配生”资格的政策,并向社会广泛宣传,促使家长和学生理性对待择校。
  二是将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录分配生比例扩大到指令性招生计划的50%,让对口入学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第二,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化解择校难题。
  当前,我市义务教育正处于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阶段。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我们将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内涵、质量、特色发展为着力点,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择校热”。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校长、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强化4项措施。一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小班化教学。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三是强化督学与督政双轮驱动,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各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义务教育中小学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群众满意中小学”创建和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办好一大批群众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四是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2012年底,武汉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云试点城市,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试点地区。全市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三通两平台”,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屈哨兵(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一、广州市落实“两个文件”情况
  教育部“两个文件”出台后,我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再次明确原则。《2014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重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都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广州市中小学校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了15项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及其违规学校、责任人所应承担的6种责任和后果。出台《关于严格贯彻教育部检查组要求纠正“推优生”做法的通知》,2015年全面取消“推优生”制度。出台《2014年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工作方案》,公办外国语学校初中改为面谈招生。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12个区、县级市也制定了相关细则,较好地缓解了来穗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对我市义务教育的压力。三是破解难点问题。第一,严抓“非正常跨区域招生”。开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绝大部分学校都已达到“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超过10%的目标。第二,研究民办初中学校免试招生工作。我市民办初中体量较大,2014年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目前正研究民办初中学校免试招生工作。预计2014年我市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需求保持大致稳定,学位供应充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落实教育部“两个文件”精神,做到“四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推进配套改革。2014年我市将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要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招生考试委员会制度,建立完善系列招生考试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督查,规范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每年组织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及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三是进一步提升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第一,培养好的校长。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关配套政策,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和百千万人才培养工作为代表的优秀校长群体建设。第二,培养好的教师。我们已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强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强师工程和教师流动机制为重点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第三,培养好的学生。以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体系。第四,培育好的学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做大做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1 5”系列文件,各区结合实际采取学区管理、集团发展、抱团发展、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一些街巷深处的学堂正逐渐成为家长、学生喜爱的对象。四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培育好的生态。广州媒体和民众互动密切。我们将在已有公众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涉及重大民生的教育决策事项公众征询制度,在更大层面形成共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左华荣(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
  教育部的两个文件很好,很务实,直击教育热点难点,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基层实际,非常接地气,极具操作性。2014年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落实。
  一、落实入学基本情况
  由于成都市是部、省、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我们从2011年起就严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总的来说,今年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实施新的“工作方案”与往年比较能较好适应,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100%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我市的小学毕业生和在我市升入初中学校的学生100%进行网上登记采集信息。
  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的特长生,招生比例从今年开始逐年减少,2014年降到10%,2015年降到8%,2016年起降到5%以内。经市教育局批准招收的女子类、科创类、外语类等特长生不再进行面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随机派位录取,且招收计划减少50%,2015年起不再招收此类特长生。
  民办学校招生严格按照教育部、省、市相关要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实行学校招生方案审查备案制,要求学校明确招生报名咨询、资格审查、自主评价及预录工作时间、地点及办法,招生计划及分批录取比例等。
  规定从 2014 年起,新入学初中择校生毕业时不得享受省二级及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指标到校政策。
  区(市)县教育局确定划片范围和入学对象时,坚持“学生的户籍与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一致,居住地与户籍地一致”的原则,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坚持所有公办小学均采用划片就近入学方式;坚持公办初中采用“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多校划片”采取片内随机派位的方式,为每所初中学校确定入学对象;坚持均衡安排任课教师,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四方”监督。
  二、遏制择校具体措施
  严格管理。要求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市教育局对重点区(市)县“逐县逐校”审核小升初划片方案,对中心城区小升初划片或划片随机派位入学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办法,即统一政策、统一录取办法、统一工作程序、统一时间、统一随机派位地点。
  公开信息。100%小升初学生实行网上登记采集信息,并监控每位小升初学生升学动态。公示内容:具体政策、小学及初中办学条件、划片范围、招生计划、办理程序和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公示平台:三级网络(全市小升初服务平台、各区(市)县门户网站、校园网)、小学及初中的校门口,各区(市)县利用报纸、电视等。广泛多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查处。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重点纠正违规考试招生、随意接收择校生及乱收费行为,严肃处理违规行为。督导部门将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纳入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查指标及对区(市)县的年度目标考核,并对各区(市)县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纪检监察部门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学校校长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责任。
  李颖科(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一是严格实行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切实保障公民的义务教育平等受教育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升初中工作,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严格坚持“单校划片,一个入口,对口直升,不得择校”的总体要求,做到学区服务范围全覆盖,无死角、无盲点。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严格按照“以流入地为主、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的原则,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派位,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同时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宏观把握计划落实和正向流动,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切实维护义务教育正常入学秩序。
  二是稳妥实施以综合素质测评为主要内容的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依法保障群众对民办教育的选择权。今年,西安市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区县监督下的学校自主招生,按“小学生六年综合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与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价结论及录取过程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将严格按照学区划分范围向公办学校直接派位。
  三是全面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择校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形成“择校热”的重要根源。为此,西安市在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两年来各项成果。目前已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要求,并从创建大学区制改革示范校、深化大学区教师交流、组建跨区域大学区、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平台及加强大学区绩效评估办法等5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确保改革继续迈向深入,以此着力解决全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 甘 璐)
其他文献
一座将现代与传统设计融为一体的灰色建筑,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新城区,这里是紫林坊艺术馆。馆长陈明伟是宁波市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的传承人。因为热爱紫檀雕刻与收藏,他开办了私人博物馆“石门山馆”,将多年收集的藏品集中展示。后因故迁址回故乡鄞州区,将博物馆更名为紫林坊艺术馆。  这栋三层围廊式建筑,一楼用来展示老红木高仿明清家具和骨木镶嵌家具;二楼收藏了紫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身上存在下列情况:家长忙于外出打工的多,同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的时间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的多(有的甚至是文盲),家庭教育条件好的少;学生父母急功近利的多,学生有远大志向的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多,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及特长的少。学生四多四少的整体状况,既增加了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战略,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秉承“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定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努力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在这一过程中,将德育理念升华为学校精神,具化为包容心、感恩心、进取心、自律心、责任心的“五心”养成教育,从而凝练出“五心养成教育,六年影响一生”的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创建“两型”示范学校为抓手大力开展“两型”教育,两型理念与实践正向域内学校的各个层面渗透,较好地创造了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空间。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华。  记者:两型学校建设是一个新兴课题.请您介绍一下贵市在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王建华: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
日常生活中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人们通常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文化、有知识时,更多的实际上是看他是否具备生活常识,而不是具备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基于此,我们要在教育中,教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增加自己的常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
天水市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承苦志以求立,广学以求通的校训精神,形成了严格、认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好问、善思的学风。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重建学校制度,深入研究学分制管理的有关问题,积极构建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推动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主要做法  1.建立新的多元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多元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学分制管理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长盛不衰的美国》发展新蓝图,承诺给所有勤劳、负责任的美国公民提供公平的机会。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教育在此蓝图中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蓝图以较长的篇幅明确了未来美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牢牢把握的关键点:  第一,社区学院和企业之间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培训和安置200万技术工人。  在企业和社区学院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以使工人具备雇主需要的技能,培训和安置两百万美国人到
为调研英国学校优秀足球苗子选拔培养制度及足球教学指南、指导大纲,我馆组织人员,广泛与英国足协、专业俱乐部、足球学校、英国教育部及各级学校取得联系,并与相关足球专业人士深入探讨,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来说,英围足球的发展依托于英足总以及极为成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提携和出来已久的深厚足球文化。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足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体系,使社区足球、学校足球、足球学校和职业足球融合贯通。 
3月7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国会2011年财政预算供给辩论会上宣布,教育部将推出一个名为“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框架”(TEACH)的新框架,以鼓励更多教师在教育专业上不断提升知识和精益求精,从而推动教学服务的专业化与卓越。根据该框架出台的一些重要举措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分阶段实施。  新框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新建立的“新加坡教师学院”将支持和培育构建“教师驱动的
2012学年伊始,君莲学校积极响应区教育部门和教育学院确立的“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申请成为《健康与幸福》课程试点学校,在六年级进行本土化和校本化实施。时至今日,已有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实施,其中,三届学生陆续参与课程学习,二十余人次教师投入课程实施,《健康与幸福》的课程理念逐步渗入到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回顾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学校在实践中收获了经验,在探索中积淀了思索。  一、课程初始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