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所有的领域吗?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万小时定律”并非适合所有领域,即使有很强的意志力,也很难在3到4个领域成为世界顶级。
  问题回答完毕,以下是解释。
  “一万小时定律” 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10000不是确数,不是说你得不多不少正好10000小时。大约可以理解成平均需要10000小时。比如说有研究显示,要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级水平,刻意训练的时间从3000小时到25000小时不等,差不多平均6700小时。
  这个说法来自K. Anders Ericsson的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所以要了解这个说法到底怎么回事儿,应该看看原始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就明确指出Deliberate Practice,也就是刻意的训练。
  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说法,认为你只要是花足够时间,就能在你花时间的那个领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时间练习的内容。到了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其实如果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你很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台的水平,而不是达到最棒。所以,Ericsson提到了刻意训练这个概念。
  为了能把刻意训练说清楚,Ericsson把刻意训练和另外两种活动做了对比,玩儿(play)和工作(work)。
  玩儿(play)这种活动的特点,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要实现的目标,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内心的欢愉感。所以你每天去打篮球,玩儿的时候也是想要进球想要赢的,但是如果仅仅就是图在场上打篮球时的那份快乐而没有去“刻意训练”的话,仅仅是玩儿10000个小时,你是达不到顶级水平的。同理可得,你上了 10000小时的网也成不了网络工程师,看了10000小时的电影也成不了优秀导演或者演员。你说你就靠玩儿着,就把自己玩儿成顶级专家了,那可能性很小。
  工作(work)这种活动的特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的劳动,而且往往还存在竞争,所以你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也有一定压力,这样看上去比玩儿更“刻意”地训练了,那么能不能达到顶级水平呢?你算一下如果一个月工作20天,每天8小时,大约一年2000小时,于是工作5年的人是不是就成为你那个领域的顶尖级专家了呢?也不是。因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还在于它的驱动力是外部奖赏,也就是你的薪水。你为了你的薪水去工作,当你对目前薪水满意的时候,可能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突破瓶颈达到更高一个水平的动力。所以,世界上有很多职业运动员,但是他们中的顶尖级专家还在少数。工作 10000小时,也不能让你成为顶级专家。
  接下来就要看刻意训练了。
  首先,刻意训练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成为顶尖级的专家,要有为此而努力的精神动力。如果你仅仅是喜欢这种活动,仅仅靠爱好来支撑,而不是以顶尖级专家作为目标,在一些反复的训练之后,你的爱好可能会被耗尽。而刻意训练的过程常常是痛苦的、枯燥的,可以说是磨练。如果没有足够的精神动力,可能很难坚持下去。刻意训练一个折磨人的原因在于,它迫使你一直处于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得不停地关注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而无法进入无意识阶段。
  那么顶尖级的专家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超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比如顶尖级足球运动员可以很快而且精准地阅读比赛,使自己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做出最适合的动作实现自己的想法,为球队获胜做出贡献。顶尖级的医生可以很快从各种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给出恰当的处理。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有两个判断系统,一个是经验系统,一个是分析系统。经验系统可以自主运作,轻松舒适,占用精力少,当然,可能也经常会出现问题;而分析系统需要你对复杂的信息作出处理,并且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经验系统不断地为分析系统提供建议:印象、直觉、意愿以及态度。如果这些建议被分析系统采纳,那么印象和直觉就会转化为信仰,灵感也会相应地转变为自主行为。
  而我们大家都是“认知吝啬者”,就是说我们都倾向于省事儿,倾向于靠经验和个人直觉做出判断,我们喜欢利用经验系统,从而可以避开费神费脑的分析系统,减轻认知负担。
  所以刻意训练就是训练你的经验系统。通过训练,你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行动,并且在相应领域内不用集中精神就能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就好像顶级足球运动员在场上时,机会稍纵即逝,他们的很多判断是直觉判断,但是也非常准,就是通过刻意训练使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直觉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再比如一个年轻医生面对复杂患者或者复杂手术时,会觉得千头万绪,从而出现紧张和压力;而专家级别的医生,就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内化到经验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很快对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
  这些专家,在经历过刻意训练之后,可以轻松地感知自己所面临的形势,然后找到解决方法。
  除了认知方面的训练,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实际行动上的训练。
  其实,很多人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这个水平其实还达不到顶级专家的水平,这只是你通往专家级别道路上的一个瓶颈,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而不会进一步的刻意训练磨练自己,也就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了。
  比如说你是个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在学校里经常可以获胜。这是一个不错的水平,但是,如果没有刻意训练的话,也就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了,还算不上乒乓球的专家级水平。   所以,刻意训练当然包括一些重复性的训练,但又远不止此。它需要你以更加严格刻苦的训练来突破水平的瓶颈。
  如果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来看,刻意训练里的认知和行动上的重复训练,倒是可以对应成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练习了。
  下图是你进入某个领域后,不断提升自己时所经历的阶段,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前面讲的内容。
  图片来源: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刻意训练和普通的重复性训练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反馈。通俗地讲就是刻意训练需要有人指点。试想一下,如果你重复性的训练过程其实都是错误的,那么你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专家和普通从业者之间的差别,可能仅仅是某些细节上的,但是很多细节的积累,就表现出水平的差异。
  阿图·葛文德是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唯一的一名医生。他曾经描述,自己工作多年之后,虽然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总感觉还不够满意,感觉总是突破不了上升的瓶颈。于是,他自己出钱雇了一位资深的退休外科医生,请他在自己手术时在旁边看,然后给出批评意见。结果发现,其实很多细节上自己是有上升空间的。所以他说,很多世界顶尖级的网球运动员尚且有自己的陪练教练,一个医生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教练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
  因为训练的结果,就是把理性判断内化到你的直觉之中,而你自己的直觉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来给你指出。这个反馈不是表扬,而是非常明确地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只有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加以改正,你才可以获得提高。
  既然刻意训练的要求这么高,那么,要达到顶级专家水平,就要面临很多的限制。
  比如前面提到的精神动力的限制。另外,还有努力程度的限制。比如有研究显示,要达到训练的强度,在不同的领域,可能需要坚持每天至少1-8小时不等的训练。当然,训练的设计也要科学。还有研究说,某些领域每天超过4小时的训练,效果可能也不见得会更好;但是如果少于2小时,那么效果就肯定不是最佳了。
  除此之外,还有资源上的限制。最简单的例子,像阿图医生那样的情况,前提是他能雇得到高水平的资深退休外科医生来给他反馈。
  另外,人们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年龄也各不相同,这和人类的体格发展、智力水平发展有关。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同的运动,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最适合的年龄,达到相应领域的最佳状态,已经很不容易,就更不要说3到4个领域了。
  所以,意志力其实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你是平时下班回家业余时间从事训练,或者仅仅是做这份工作,即使搭上再多时间,也很难达到顶级专家水平。
  那么“一万小时定律”是不是适合所有领域呢?
  也不是。很多人在关注某件事物的时候,可能更容易被他愿意关注的内容所吸引,而忽略了一些先决条件。在Ericsson论文开头,就提到了在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 这个理论也是有限定条件的。有很多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通俗书籍都把重点放在了赞赏刻意训练的好处上,而没有明确指出刻意训练在哪些领域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20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和Gary Klein合写了一篇论文《Conditions for Intuitive Expertise:A Failure to Disagree》,讨论了关于直觉判断的一些内容。可以说给“一万小时定律”又做了很好的条件说明。
  Kahneman的文章认为,假如你所做的事情里,存在着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如果你反复做这件事,并且不断从外界获取准确反馈,改进自己的表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专家。
  所以,存在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先决条件,Kahneman称为“高效”领域。比如医生和消防员从事的活动,就属于这个领域。这也和Ericsson的文章一致。
  而如果结果是完全无法预知的,那么就是“零效”领域。比如预测一个人买的股票的价值以及政府远期政策的预计,这都属于零效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各种干扰因素极多,运气成分很大,就算你下了很大工夫进行刻意训练,恐怕也难成为专家。
  而在Michael J. Mauboussin的《实力、运气与成功》中,则把各种活动归结为实力与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些事情实力的成分更大,有些事情运气的成分更大。
  比如百米短跑就是实力几乎占了100%的活动,而买彩票则是运气几乎占了100%的活动。如果一头是买彩票,一头是百米短跑画一条直线的话,那么其他各种活动根据实力和运气成分的不同,就出现在这条直线的不同位置。所以,刻意训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实力,越是靠近实力一端的领域,“一万小时定律”的效果就越明显,越是靠近运气一端的领域,效果就越差。比如投资这项活动,其实就比较偏向运气一端,起码想要找个理想的反馈都很难,要说提高投资领域的直觉判断 力,似乎就有点不大靠谱了。这样的话,“一万小时定律”的效果恐怕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最后,再多嘴说一点,其实,要成为世界级的顶级水平,恐怕只有刻意训练还不够,还得需要一点天赋。
  不少和“一万小时定律”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当中,都过分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好像一个人的表现和他的天赋没有什么关系,你只要花上功夫刻意训练就够了。但实际上,有研究显示,现有的证据,并不支持所谓的“个人天赋对他能否有高水平表现无关紧要”这样的观点;甚至根据不同人的天赋情况,可以更好地预测像国际象棋、音乐等很多领域中复杂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预测在高水平执行者中谁最可能胜出。
  在那些需要实力的活动中,个人天赋也很关键!就是说,通过刻意训练,在某些领域你可以达到顶级专家水平;而如果要强中更有强中手,成为世界级大师,恐怕就需要一些天赋了。
其他文献
“下棋者旁观”  2016年3月13日上午9点半,一场两天内紧急组织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专家、学者握手道好,熟练找准座位。从业者呼朋引伴,难掩兴奋。记者架好摄像机,静待开场。  会议召集人徐永光是“希望工程”缔造者之一,他对这个在个人经历中算不得大场面的研讨会寄予不小期望。  四天前,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出现了一审稿、二审稿未有过的一条:“慈善组织中具有公
“长到二十几岁,我妈妈还是一点也不了解我。”S如是说。  这种“我爸/我妈/伴侣/同事根本不了解我”的抱怨并不罕见。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心理学家海蒂·哈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干脆为此写了本书《没人理解你,你该怎么办》。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常会产生“被洞悉错觉(Transparency illusion)”,误以为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眼神已经传达了自己真实的意思(并没有
两个洋娃娃婴儿被捧了出来,在这栋听得到回音的京城别墅里,一切都显得很诡异——借助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一个女人再也不需要男人,就可以让自己的卵子匹配到世界上最优良的精子,进而在容器里繁衍出经过基因排查、无比健康的婴儿。这是女企业家最终的归宿。“我为什么需要一个男人?”这个问题思考久了,她最终悟出一个道理,当你创造了上千亿身家以后,身边的这个男人早已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如此大的阴影笼罩下,他只有通过挥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8日在写给涅姆佐夫母亲的一封电报中说,俄政府将竭尽全力把制造这起“卑劣”谋杀案的凶手绳之以法。  2月27日的雨夜,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宫附近身中4枪遇害。  很难说涅姆佐夫对死神降临毫无预感,毕竟他是这个国家最著名的反对派之一,最明显的标签就是“普京反对者”。他早就频繁遭遇威胁,恐吓和各种挑衅时常发生,有人将马桶扔到他的车上,向车身洒氨水、扔鸡蛋…
洛杉矶的查克·麦卡锡(Chuck McCarthy)最近挺忙,要么在遛人,要么在去遛人的路上。他已經接到几百封预约邮件,每个人都很着急:“查克,有空来遛遛我吗?”  他从前帮人遛狗,收费不高,但工作实在不轻松。收拾狗粪太脏、攥着狗绳太累,若是恶狗还要小心避人,麦卡锡于是将旧广告撕掉,印了新传单贴出去:遛人,每英里7美元。他盘算着带上手机记录距离,到目的地后计费收钱走人。本来只想试试运气,第二天一看
NHK的年代剧一向吃力不讨好。选角看中实力而非人气,不会瞄准热门IP或鲜辣夺目的题材,不对年轻人胃口,却能每年产出一两部精雕细琢的良心之作,比如刚刚播完的《夏目漱石之妻》。  这位头像出现在千元大钞上的文豪与鲁迅先生齐名,著作等身,作品选入小学课本,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夏目漱石之妻》是从他完全不似“大和抚子”的妻子夏目镜子的视角开讲的。  故事从一场死板无趣的相亲开始。29岁的夏目金之助
富士台本季很高能地推出了两部悬疑剧,两个主人公都恐怖到家,不同的是,一部《我的危险妻子》很明显“致敬”了好莱坞电影《消失的爱人》,电影本身的影响力决定了观众对女主角的行事方式和故事走向都很熟悉,惊恐感大大消减;另一部《星星之火》则改编自同名小说,薄薄一本流行文学,并不算畅销,因此在追剧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到最后一集根本猜不出结局的紧张感。  《星星之火》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男主角中山裕介在各类警匪片中扮
“天啊!快看,金刚!在帝国大厦上!”    我和朋友沿着第五大道向南走,从30街开始,每条路口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抬着头举着相机,聚焦在帝国大厦南面的墙上。一只黑猩猩神奇地出现了,它身躯庞大,动作却快速灵活,在帝国大厦上攀爬跳跃,仿佛经典电影《金刚》场景重现。  随后帝国大厦像是一块巨大的魔法布,变出越来越多的动物:从水中一跃而起的海豚,动作缓慢优雅又神秘的海龟、蝠鲼,表情呆萌的小雪豹、猎豹,睁着
平摊人不是天生杂乱,只是需要另一种符合直觉的整理系统  “在这个为‘层叠型(verticalorganizers)’人士设置的世界中,我是个‘平摊型(horizontalorganizer)’的人……我喜欢把手上在做的事情全都平摊在眼前,召唤我继续回来做。要是我把东西都摞好,收进层叠式的文件筐,那我就从此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读到斯坦福哲学教授约翰·佩里(JohnPerry)的a这段话,我心中的
3月16日清早,Rachelle Chong像往常一样,走进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办公室。退休后,她在本地的一家创业公司里担任法律顾问。  10点钟左右,一封电子邮件打乱了她的工作节奏。  那是来自加州高等法院的一份法律公告。第一句话就让她定住了:  “我们决定追授张康仁律师资格,他可以在加州所有法庭担任律师和法律顾问。”  文书长达9页,追溯了张康仁从1872年来到美国以后,为成为一名执业律师而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