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的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述生命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科学的内涵,但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具体体现在习近平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讲话中,需要进一步加以归纳总结。本文分析阐述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来源、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又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生态问题,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随着这样的时代背景而产生,以求解决中国已至全球生态问题的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成果和国外有益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十分广泛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及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不可避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随着生态危机的逐渐恶化,人们意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独立生存,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西方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研究出现以自我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为主的理论研究,但不管自我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有不可避免的理论弊端,要么过度的强调人类的作用,要么过度强调生态的作用,而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产物和实践产物,并并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也同样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的发展原则。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指出应当坚持自然和生态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因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山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是由,山,水,土,树等一系列因素组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方面人类要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如果没有人类的参与,自然界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自然自身也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生命共同体即强调人类的作用,也强调自然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状态,克服自身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弊端。
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自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讲话中,生命共同体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不断丰富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时代需要,对全球生态建设起积极作用的理论成果,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三、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中第一次系统完整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人来自于自然界,人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做为一种社会存在物,人可以发挥人类独有的主动能动性,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工具,但同时又不能过度的利用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界,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
在中国农业文明中历史发展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思想,当工业文明中在不断发展中造成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时,国内外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力求在其中能够找到解决和缓解生态危机的启示和方法,建设一个美丽的地球。儒家历来坚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生命共同体思想就体现了这一哲学智慧。墨家中的“兼爱”、“非攻”同样的也体现了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又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要实现各自的自身价值,就必须缺一不可,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实现路径
我国的十九大中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我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时期,不可避免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流失,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所以寻求解决和缓解生态危机的实践路径尤为重要。
六、坚持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态危机不是单单指的中国一个国家,它面对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即使在中国,每个地方所面对生态问题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要搞“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法律法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以前的生产模式和发展结构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坚持用时代的眼光,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和想问题,转变经济发展结构,不在单纯的追求高效益,而是要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发展更多的生态产业,生态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先集中解决生态问题的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善于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抓主要矛盾,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又要坚持其他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其他绿色发展理论,将环保进行到底。在环境治理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利,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所以要加强人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在中小学生中重点培养,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节约意识,也能间接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自身的家园。
八、树立全局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以全局要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使其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作为最新的文明形态,离不开人们群众的实践活动,所以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强调人类应该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但在尊重自然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人类也可以合理的发展和利用自然。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8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2009.63,209,516,184.
【关键词】: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又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生态问题,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随着这样的时代背景而产生,以求解决中国已至全球生态问题的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成果和国外有益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十分广泛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及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不可避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随着生态危机的逐渐恶化,人们意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独立生存,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西方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研究出现以自我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为主的理论研究,但不管自我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有不可避免的理论弊端,要么过度的强调人类的作用,要么过度强调生态的作用,而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产物和实践产物,并并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也同样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的发展原则。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指出应当坚持自然和生态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因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山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是由,山,水,土,树等一系列因素组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方面人类要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如果没有人类的参与,自然界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自然自身也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生命共同体即强调人类的作用,也强调自然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状态,克服自身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弊端。
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自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讲话中,生命共同体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不断丰富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时代需要,对全球生态建设起积极作用的理论成果,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三、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中第一次系统完整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人来自于自然界,人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做为一种社会存在物,人可以发挥人类独有的主动能动性,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工具,但同时又不能过度的利用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界,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
在中国农业文明中历史发展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思想,当工业文明中在不断发展中造成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时,国内外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力求在其中能够找到解决和缓解生态危机的启示和方法,建设一个美丽的地球。儒家历来坚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生命共同体思想就体现了这一哲学智慧。墨家中的“兼爱”、“非攻”同样的也体现了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又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要实现各自的自身价值,就必须缺一不可,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实现路径
我国的十九大中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我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时期,不可避免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流失,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所以寻求解决和缓解生态危机的实践路径尤为重要。
六、坚持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态危机不是单单指的中国一个国家,它面对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即使在中国,每个地方所面对生态问题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要搞“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法律法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以前的生产模式和发展结构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坚持用时代的眼光,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和想问题,转变经济发展结构,不在单纯的追求高效益,而是要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发展更多的生态产业,生态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先集中解决生态问题的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善于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抓主要矛盾,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又要坚持其他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其他绿色发展理论,将环保进行到底。在环境治理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利,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所以要加强人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在中小学生中重点培养,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节约意识,也能间接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自身的家园。
八、树立全局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以全局要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使其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作为最新的文明形态,离不开人们群众的实践活动,所以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强调人类应该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但在尊重自然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人类也可以合理的发展和利用自然。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8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2009.63,209,51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