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山不客客住山”,客家人生活在山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所以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因为肥腻的食物能增加饱感和补充体能;同时,客家菜的口感还偏重“咸”。客家人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是富裕大户一天至少也要喝一顿粥,多数人家经常以稀饭充饥,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能增加体内盐分;加上山区竹木繁茂,养成了客家人烧柴做饭,用竹蒸笼蒸制菜肴的习惯,鸡、鸭、鱼、肉、红薯、芋头……可以说,客家人无菜不蒸。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队伍从福建长汀回师赣南兴国县开展革命斗争。转眼到了中秋节,兴国县党组织领导人陈奇涵(赣南党组织创建人之一,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肖芳全、胡灿等人为毛泽东忘我的工作所感动,商量要在中秋之夜做几个本地特色菜,在潋江书院宴请毛泽东。当时,苏区物质匮乏,只好请人去老表家里买了一条山塘里捞起的大草鱼。随后厨师将粉干垫底,鱼片盖面做成了传统的粉蒸鱼。四人坐定后,一个大蒸笼装着蒸好的米粉鱼被端上桌。
陈奇涵把蒸笼盖打开,一股浓郁的鱼香辣味扑鼻而来。众人举筷子夹鱼入口,毛泽东赞不绝口,连说:“好吃!好吃!”并询问此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等人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便请毛泽东给这个菜取一个名字。毛泽东仰望天空说:“好大的月亮啊!今天是中秋佳节,此菜就叫‘团圆月’好不好?”陈奇涵等人一听拍掌叫好。过了一会儿,厨师又端上花生米、小炒竹笋丝、肉丝、油炸泥鳅干四碟小菜,摆在蒸笼的周围。毛泽东一看就说:“‘团圆月’这菜名要改喽!刚才只有一个‘月亮’,现在又来了四颗星星,还不要改?”可是改什么名字呢?毛泽东略思索片刻,联想到苏区人民对党的拥护和期望,就说:“这道菜就叫‘四星望月’,怎么样?”随后毛泽东由此菜作联一副:“上盘下盘,盘盘盘,盘盘装好菜;主料配料,料料料,料料出佳肴。”横批:“四星望月”。
除了蒸笼菜,毛泽东还爱吃另一道客家家常菜——辣炒田螺肉。毛泽东在井冈山期间,营养不良,其夫人贺子珍和警卫员常到水田捡田螺犒劳毛泽东。他们先用沸水将捡来的田螺烫熟后,再用牙签剔出田螺肉,切成小块,用姜丝、料酒腌15分钟以便入味,再把芹菜去叶洗净切成小段备用。锅热后加少许油,下姜丝煸香后放田螺肉翻炒,接着放两勺蒜茸辣酱继续煸炒,然后加两勺料酒,盖锅盖焖10分钟,加芹菜段继续翻炒,最后加盐、甜豆腐渣粉(客家土味精)调味即可。这样炒出来的田螺肉肉质鲜美,刚出锅时芳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毛泽东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队伍从福建长汀回师赣南兴国县开展革命斗争。转眼到了中秋节,兴国县党组织领导人陈奇涵(赣南党组织创建人之一,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肖芳全、胡灿等人为毛泽东忘我的工作所感动,商量要在中秋之夜做几个本地特色菜,在潋江书院宴请毛泽东。当时,苏区物质匮乏,只好请人去老表家里买了一条山塘里捞起的大草鱼。随后厨师将粉干垫底,鱼片盖面做成了传统的粉蒸鱼。四人坐定后,一个大蒸笼装着蒸好的米粉鱼被端上桌。
陈奇涵把蒸笼盖打开,一股浓郁的鱼香辣味扑鼻而来。众人举筷子夹鱼入口,毛泽东赞不绝口,连说:“好吃!好吃!”并询问此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等人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便请毛泽东给这个菜取一个名字。毛泽东仰望天空说:“好大的月亮啊!今天是中秋佳节,此菜就叫‘团圆月’好不好?”陈奇涵等人一听拍掌叫好。过了一会儿,厨师又端上花生米、小炒竹笋丝、肉丝、油炸泥鳅干四碟小菜,摆在蒸笼的周围。毛泽东一看就说:“‘团圆月’这菜名要改喽!刚才只有一个‘月亮’,现在又来了四颗星星,还不要改?”可是改什么名字呢?毛泽东略思索片刻,联想到苏区人民对党的拥护和期望,就说:“这道菜就叫‘四星望月’,怎么样?”随后毛泽东由此菜作联一副:“上盘下盘,盘盘盘,盘盘装好菜;主料配料,料料料,料料出佳肴。”横批:“四星望月”。
除了蒸笼菜,毛泽东还爱吃另一道客家家常菜——辣炒田螺肉。毛泽东在井冈山期间,营养不良,其夫人贺子珍和警卫员常到水田捡田螺犒劳毛泽东。他们先用沸水将捡来的田螺烫熟后,再用牙签剔出田螺肉,切成小块,用姜丝、料酒腌15分钟以便入味,再把芹菜去叶洗净切成小段备用。锅热后加少许油,下姜丝煸香后放田螺肉翻炒,接着放两勺蒜茸辣酱继续煸炒,然后加两勺料酒,盖锅盖焖10分钟,加芹菜段继续翻炒,最后加盐、甜豆腐渣粉(客家土味精)调味即可。这样炒出来的田螺肉肉质鲜美,刚出锅时芳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毛泽东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