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韵越风,茶旅江南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22日是世界第17个水日,主题为“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几位远涉重洋的欧美茶友与中国茶友一起问茶江南,探访安吉“白茶祖”,晋谒湖州“陆羽墓”
  海外茶友:
  朱萍,女,美国,世界著名茶人奥斯汀·霍尔奇先生夫人,
  Andy,美国,旅行者,茶讲师。
  Marie,女,美国,攀岩者,网络设计师。
  Kim,丹麦,海轮工程师。
  Alexis,女,丹麦,丹麦某茶馆顾问。
  中国茶友:
  群英,女,安吉第一滴水茶艺馆馆主。
  大茶,江南茶文化探研者。
  思羽,女,国家茶技师。
  大真,佛弟子,高级茶艺师。
  小唐,茶事助理。
  小吴,茶的爱好者。
  
  问茗白茶谷
  
  巍巍天目群峰间,有一条横亘东西的大峡谷。在海拔800余米的山崖畔,幽栖着一株不知经年的古茶树。每逢春暖花开,伴随着气温的演变,这株茶树的叶子宛如天赋素妆,幻化成奇异的玉白色。后来,经过茶叶科技工作者的扦插培育,繁衍为香溢天下的安吉白茶。也因此,这个原名“横坑坞”的地方被誉为“白茶谷”,而这株古老的茶树则被安吉人奉为“白茶祖”。
  3年前的秋天,美国著名茶人奥斯汀先生来到安吉。当他无意中步入第一滴水茶艺馆邂逅清泠的安吉白茶的那一刻,他便与竹乡安吉结下了茶缘。
  时值春分,春茶萌动。这次,朱萍女士带着奥斯汀先生的心愿和欧美茶友一行专程莅临安吉,在走访了第一滴水生态白茶园、观摩了大雾山茶场安吉白茶标准化工艺流程、品赏了今春头采安吉白茶后,这些海外朋友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随同中国茶友,走进了幽邃的大溪白茶谷。
  山道崎岖,一路上,不时遭遇两旁的野茶,或许是这儿山势高峻,茶树尚未抽芽,但目睹翠绿沾露的叶片。已是满心欢喜。眺望叠嶂,云雾蒸腾。野茶漫布。峡谷内,山溪喧哗,自东向西奔腾而去。
  约半小时后。翻过山岭。桂家场赫然在望。山潭南侧,一块巨岩上,镌刻着红色擘书大篆“白茶祖”。而那株闻名遐迩的“白茶祖”树则静若处子,悄然栖身于崖坡上。也许是大家的欢呼声感染了她。“白茶祖”那形如风羽的叶子微微摇曳,仿佛在招呼我们这群爱茶人。
  从一树花瓣如雪的白李下走过,拾级数步,在“白茶祖”守护者桂家凌空架设的茶楼入座,热情的桂家阿姨为我们沏上了清茶。在这座也许是湖州地区最高的茶楼品茗,沐浴略带一丝氤氲的山风,尽情呼吸弥散着山野清爽的空气,红尘间的种种焦虑、烦恼顿时消弭一空。
  小憩片刻,几位欧美茶友好奇地围着“白茶祖”,细心观察她朴实的身姿。而来自安吉第一滴水茶艺馆的友人则默默燃上了一炷香,感谢福泽乡梓、造福万民的“白茶祖”。
  喝茶间隙,美国朋友Andy举着摄像机专访笔者,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今天是“世界水日”,中国人有句古话叫“饮水思源”,水是生命之源,水为“茶之母”,水是有灵性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赞美水,珍惜水,感恩水”。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那幅画卷,就曾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汉字“茶”,同时。还向各国人民传递了茶的精神“和”。“人在草木中”的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茶是沟通两者的媒介,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一盏茶……
  临别前,桂家阿姨取出了一小袋珍藏的“白茶王”,嘱咐我将这份心意转赠给欧美茶友。当他们通过朱萍女士的翻译,得知“白茶祖”的故事以及“白茶王”的珍罕后,感动不已。纷纷表示要把安吉白茶的清芬传播到海外。
  朱萍女士还说: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奥斯汀先生及其“七碗茶”企业推荐国际友人问茶中国,不仅让这些爱茶的老外亲身感受华茶,更希望借此开拓“中华茶之旅”,并向全世界推介华茶、弘扬中华茶文化,让全世界有更多的机会领略中华名优茶的魅力。
  
  晋谒陆羽墓
  
  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亦是陆羽的终老之地。山水清远的湖州孕育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也造就了古今中外为之景仰的“茶圣”。对天下爱茶人而言,古老的湖州无疑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与陆羽渊源至深的杼山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杼山在古称“妙喜佛国”的湖州妙西境内,而曾经在中华茶文化史上烙下印记的妙喜寺、招隐院、三癸亭、皎然塔和陆羽墓均在妙西。由此,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于多年前择地妙峰山。重建了一系列茶景点,以供后人缅怀茶圣、追慕先贤。如今,葱茏毓秀的妙峰山已营造成“陆羽茶文化景区”。
  距离清明尚有10天,妙峰山迎来了第一批祭奠茶圣陆羽的海内外茶友。
  穿越石桥,踏着青石板路,恍然感受到了羽仙的如茶气息。山坡上。桃花烂漫,茶蓬吐翠,杨梅散缀其间。山麓边,近栽桑树,远植毛竹,一片郁郁葱葱。行至“慕羽坊”前,放眼南方。阡陌纵横,油菜花黄;远处,青山连绵,忽隐忽现,好一派田园风光。
  经“茶艺石”,径直抵达清寂的陆羽茶陵,朱萍女士代表海外茶人供奉了鲜花,笔者就地布置茶席:以一方本白的苎布衬底,上置三部不同版本的《茶经》和一册最新印行的《陆羽茶文化研究》学刊,一把紫砂壶,一个青瓷盏以及茶罐、茶囊、葫芦等。瀹上吴兴清茗一瓯,敬献予茶圣陆羽。
  笔者身着华服,主持简洁的祭奠仪式:大家肃立陵前,人手清茶一盏,三鞠躬,每人向茶圣道一句心里想说的话。礼毕,轻洒茶汤于墓碑前。丹麦的Alexis还特意翟下了一只红苹果,寄托“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
  陆羽墓后,有一堵半月形的碑墙环立,朱萍女士向外国友人讲解勒刻其上的《茶经》,美国的Marie很用心,她虔诚地以纸、铅笔拓下了“茶经”二字。而湖州茶友小吴则轻轻摩挲着碑刻上的字迹,似乎在寻觅隐存其间的隔世茗韵。
  跨过山涧,循幽径而上,为“大唐妙喜寺皎然上人之灵塔”。塔身西壁,刻有孟郊的《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塔顶,一株扎根在砖缝间的小白花伸出枝头,仿佛诗僧皎然逸笔画出的禅指。
  继续攀越,行经韩国“茶星”崔圭用先生的“吃茶来”碑、
  “新加坡和中国茶人友谊碑”和日本茶道里千家十五世家元千宗室所立的“三癸亭”碑,最后登临三癸亭。默诵亭西北附近“诗墙”上的杼山篇章,中外茶友欢聚于此,重温当年湖州刺史颜真卿、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以及诸多“江东名士”雅集盛况,俯瞰苕水,东眺菰城,不禁欣然。
  在一处山峦平台,再设茶席,开了个小小的茶会,并对海外茶友作了采访。Marle是10年前接触华茶的,喝过绿茶、乌龙茶和普洱茶。Andy第一次认识华茶缘于7年前的一杯滇红,他说每每念及茶与陆羽,心里就有激动的感觉。Kim对茶的了解时间较短,2年前。他在妻子的影响下。从咖啡移情于茶,处于学习的过程;问及对华茶的印象,他称赞道:“味道非常好!”Alexis以前在丹麦经营咖啡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爱上了中国茶,继而将咖啡馆改开成茶馆。先前在拜谒陆羽墓时,她就动情地说:“您改变了我的一生。”
  春季是茶的季节,更是茶人的季节。在这个弥散着绿茶清香的季节里,这样的茶事在江南许多地方不经意地上演着。
其他文献
初到武夷山游玩的人,在饱览了如梦如画的武夷山水美景之后,都会被告知一定要到当地的茶庄、茶馆品尝一道正宗的岩骨花香大红袍,观赏一场最地道、最传统的武夷茶艺表演。  的确,无论是在一个个独具建筑特色的武夷茶楼,还是在一座座星际宾馆酒店的茶室里,欣赏武夷茶艺小姐们出水芙蓉般的典雅气质和娴熟的技艺,方能从中走进武夷茶文化所蕴含的博大意境——心灵的净化、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淡泊,在这一道道独具韵味的茶艺流程中
期刊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代茶学名家许次纾一句经典名言,引出了“六安瓜片”的丽影精魂,同时开启了这种片茶近600年的传奇经历。    传奇名茶,香飘古今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早在唐代,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的描述。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六安片茶有一番盛赞,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嘉靖
期刊
立己立人 强国强种    1910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张天福出生在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他出生时恰逢钱江大潮,这似乎预示着他的一生也将如钱塘的潮起潮落般不平静。  作为名医世家的独子,20岁的张天福却立志与农结缘,因为当时的中国农业十分落后,人民缺衣少食,而福建三大特产“茶、纸、木材”的发展衰败不堪,怀着复兴农村的伟大抱负,张天福毅然报考了金陵大学农学专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位居榜首。  考入金陵
期刊
01“春梦了无痕”——维最喜晨昏与茶私语    维在繁华市中心的写字楼拥有自己的公司,白领丽人说的就是她,但又不全是。因为,被城市高楼切割的天际线,可以辨认的蓝天白云,你要努力抬眼望,才能看得到。而维经历无数的痛苦,今天的美丽才如此天成与淡定。她不仅仅可以看到自然的美好,而且能够沉下心来,享受与交流。写字楼里的女子,常通过咖啡来传递心灵的细腻机理,而维通过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也许到我们这个
期刊
春天,你喝到的第一杯新茶来自哪里?你的回答可能是云贵深山,也许是杭州西湖,或是四川蒙顶山,总之,你说不清楚。  大自然却把这份礼物赐给了美丽的南疆大地——广西。  早春三月,当中国大多数的茶产地还处在抽芽或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身在广西的茶人,却可以悠悠然地喝到一杯杯春天里清香四溢的新茶、绿茶、好茶。  广西地处中国美丽的南疆,雨水充沛,具有优越的茶叶种植气候和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特别是广西春茶具
期刊
1998年10月一1999年2月。由日本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MOA美术馆、朝日新闻社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筹办的《交趾香合一福建省出土遗物和日本的传世品特别展》,先后在日本国京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和热海市MOA美术馆内隆重举办。这是继1994年在日本举办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传世天日展》之后。再次举办的福建古代茶具展览。展览受到了日本茶道、考古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瞩目和欢迎。开幕式当天,
期刊
历史流传千年的蒸青绿茶团饼,到现代基本被炒青散茶所取代。有时想,即使是名垂天下、令人暗羡不已的龙团凤饼,也只能留在故纸堆与茶人的想象之中了。  一直以来,我暗自希望能碰上今人所制的蒸青绿茶团饼。没料想,此番机缘巧合,恰好在友人处遇到两款不同的蒸青绿茶小团饼。于是,急匆匆拿来一试。  这两款蒸青绿茶小团饼各有来历:第一款是以唐代贡茶顾渚紫笋压制的小团饼。约重一两,是当地企业以手工的方式蒸青压制。据了
期刊
2009年3月23日上午9点,首届中国国际有机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素有“中国有机茶之乡”的浙江省武义县开幕。前来参加论坛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江用文、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等人。他们就饮茶的健康与养生、有机荼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有机茶出口形势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讲演。  在本次论坛举办期间,还举办了“更香杯”武阳春雨炒茶大赛、茶城的开业典礼、武阳春雨有机茶的产销
期刊
假如说人生如茶,或者说女人如茶。都是各有各的滋味,谁能说得清哪泡茶会更好?重要的是。那都是你自己喜欢的呀,正如你所选择的人生,谁有权利说你是错的、你是对的?  明人居隆在《考盘余事》中说:“有佳茗来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说的是有上等的茶而不会懂茶的人,犹如用泉水来灌溉蒿莱,罪过不能说不大;有懂茶的人而不知道其间的真趣味,一饮而尽,不
期刊
佛曰:万法缘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皆经由一些微小而又奇妙的东西不断地发散、延伸开去。珍惜机缘,才能得到幸福。茶,就是这样一个微小而奇妙的东西。这小小的一片叶子。娇嫩的外表,经高温沸水冲泡而出的汁水,却能让人心灵净化。与友人相近,与爱人相亲。  无论是茶,还是佛,都有相同的本性。我把它理解为“空”。但“空”并非“看空”,而是“复活”。以空杯的心态,博爱的境界,重新看待世界和周遭的人。这也是心灵茶会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