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2010年6月前往被称为“辅导员之家”的教育部暨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延安大学)基地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么一次难得而宝贵的机会。我深知担负的使命重大,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学习培训任务,很想把自己此行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陕西省第19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的陕西高校有69所,接受培训的学员90余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文体活动五类。其中,专题报告(7个)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和内涵》《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现场教学(2个)为《为人民服务》《父子情深》;研讨交流(2场)为“自我介绍及展示本校学生工作亮点”和“贫困生资助、学风建设、网络、安全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交流讨论”。
二、收获感悟
本次学习培训的总体感受是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感到尤为充实,收获颇多,在此谈五点感悟。
(1)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了辅导员工作理念。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高度体现了教育部、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对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贯彻和落实。当今时代,辅导员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面临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既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又具有艰巨性、崇高性。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力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是我们执著追求的目标和信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服务的工作理念。
(2)深刻接受了一次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明确了“延大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革命圣地”——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坐落在此的延安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延安大学校史馆的结束语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延安革命纪念馆完整且具有较强视觉冲击感地再现了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吴起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在“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的墙匾上,将“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物质的极端匮乏和精神的相当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
(3)加强了校际间的宣传和交流,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获得了一个相当宝贵的交流平台,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利用学习培训中的机会加强交流沟通,达到学习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宣传本校学生工作的亮点这一“取经送宝”的目的。主讲老师的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可谓是精华。在研讨交流中,最为一致的就是工作理念和职业理想,这使学员很快相融。这是我辅导员工作生涯乃至一生的宝贵财富。
(4)探索了工作新模式,拓宽了工作新思路,获得了宝贵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业务素质。刘建德教授的《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中提到:合理的人才观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高尚福教授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提到: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只有真实;姜庆副教授的《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中提到:手机、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在现实空间的影响力减弱,在虚拟空间上因接不上线、对不上话缺少话语权,无法有效教育和引导青年,在学的时间都是育人,学校思想教育“无闲人、无闲事、无闲处、无闲时”;石梅副教授《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讲授富有生动案例,等等。这些都使我深受启发。
(5)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进校际和校内的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信心满怀地迎接未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学习培训,感觉印证了一句话: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以应对时刻动态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工作对象。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学生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经历此次学习培训,我更加满怀信心,定将不懈努力,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人生华丽炫彩的篇章。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陕西省第19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的陕西高校有69所,接受培训的学员90余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文体活动五类。其中,专题报告(7个)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和内涵》《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现场教学(2个)为《为人民服务》《父子情深》;研讨交流(2场)为“自我介绍及展示本校学生工作亮点”和“贫困生资助、学风建设、网络、安全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交流讨论”。
二、收获感悟
本次学习培训的总体感受是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感到尤为充实,收获颇多,在此谈五点感悟。
(1)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了辅导员工作理念。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高度体现了教育部、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对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贯彻和落实。当今时代,辅导员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面临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既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又具有艰巨性、崇高性。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力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是我们执著追求的目标和信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服务的工作理念。
(2)深刻接受了一次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明确了“延大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革命圣地”——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坐落在此的延安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延安大学校史馆的结束语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延安革命纪念馆完整且具有较强视觉冲击感地再现了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吴起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在“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的墙匾上,将“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物质的极端匮乏和精神的相当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
(3)加强了校际间的宣传和交流,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获得了一个相当宝贵的交流平台,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利用学习培训中的机会加强交流沟通,达到学习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宣传本校学生工作的亮点这一“取经送宝”的目的。主讲老师的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可谓是精华。在研讨交流中,最为一致的就是工作理念和职业理想,这使学员很快相融。这是我辅导员工作生涯乃至一生的宝贵财富。
(4)探索了工作新模式,拓宽了工作新思路,获得了宝贵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业务素质。刘建德教授的《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中提到:合理的人才观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高尚福教授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提到: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只有真实;姜庆副教授的《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中提到:手机、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在现实空间的影响力减弱,在虚拟空间上因接不上线、对不上话缺少话语权,无法有效教育和引导青年,在学的时间都是育人,学校思想教育“无闲人、无闲事、无闲处、无闲时”;石梅副教授《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讲授富有生动案例,等等。这些都使我深受启发。
(5)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进校际和校内的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信心满怀地迎接未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学习培训,感觉印证了一句话: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以应对时刻动态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工作对象。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学生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经历此次学习培训,我更加满怀信心,定将不懈努力,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人生华丽炫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