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M36井是XX凹陷老爷庙深层背斜构造上的一口预探井,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泥岩等。该井储层分析实验样品包括岩心取样69块,岩屑取样43块,分别进行了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图像、阴极发光、粒度、岩石物性、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压汞、重矿、饱和度等分析鉴定及显微照相等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后认为,该井钻遇地层剖面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其中发育有四套生储盖组合,储层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以中等为主,好和差的等级均少见。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大小不均一,以微细喉道为其特征,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关键词]XX凹陷;老爷庙深层背斜构造带; M36井;储层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43-01
一、储层发育概况
全井上下储集层比较发育,据不完全统计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灰色细砂岩、含砾不等粒岩,杂色砂砾岩,黑色火山熔岩等潜在储层389层,累积厚度1757m(视厚度),占地层厚度的36.3~50.1%,单层最大厚度45m,最薄者lm,一般为1~2m。各组段因沉积环境的不同,储层发育程度有所差异,下面分别简述。
(1)上第三系明化镇组(Nm)
该组录井层段内潜在储层有38层,累积厚度371m,最大单层厚度40m,薄者lm,一般为2~20m,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及荧光细砂岩等。
(2)上第三系馆陶组(Ng)
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砾状砂岩,荧光细砂岩,中砂岩,黑色火山熔岩等潜在储层54层,累积厚度295.5m,占地层视厚度的50.1%,为该井储集层最发育的组段,最大单层厚度45m,最薄lm,一般为2~10m。
(3)下第三系东营组(E3d)
本组储层岩石颗粒较粗,为一套灰色荧光中、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砂砾岩及杂色砂砾岩等潜在储层111层,厚约410.5m罗占地层视厚度的42.3%,单层最大厚度29o罗薄者lm。本组上下两个沉积旋回,可分作两段。
①东营组一段(Ed1)
储集层为灰色荧光中砂岩,砂砾岩及杂色砂砾岩等。共有37层,总厚度174m,占地层厚度的49.2%,最大单层厚度29m,最薄lm,一般为1~10m。
②东营组二、三段(Ed2+3)
潜在储集层74层,累积厚度236.5m,占地层视厚的36.3%,单层最大厚度18m,薄者lm,一般为1~8m罗储集岩性为灰色荧光细砂岩,部为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杂色砂砾岩等。
(4)下第三系沙河街组(E2s)
此组仅沉积了一、三段,第二段缺失,下面分别叙述。
①沙河街组一段(E2s1))
沙河街组一段潜在储层12层,总厚度57m,占地层视厚度的38%,单层最大厚度13m,最薄lm,一般为2~8m,储集岩颗粒教细,为一套灰色细砂岩。
②沙河街组三段(E2s3)
该段储集岩共有174层,累积厚度达623m,占地层视厚度的46.3%,单层最大厚度19m,薄者lm,一般为1~8m,储层岩石颗粒上细下粗,上部为灰色荧光细砂岩,灰色细砂岩等一套细粒沉积,下部为杂色荧光砂砾岩,杂色砂砾岩等粗粒岩石。
二、储层岩石学特征
由于录井原因,只在沙河街组有储层岩石学分析检测资料,故仅对分析井段的储层特征加以研究。本井在沙河街组3480~4816.87m分析岩芯、岩屑样品91块,其岩石学特征是结构成熟度以好一中为主,差者居少数,成份成熟度中等。但各段之间尚有差别。
三、储集性能及含油性
因录井取芯所限,室内实验测试储集性能及含油分析仅限于沙河街组第三段中。根据分析测试资料,该段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大小不均一,微细喉道,特低孔特低渗,含油程度较差。
3.1 储集性能
(1)储层物性
从统计数据看,储层物性规律是,有油气显示的层段好于没有显示的层段颗粒粗的储集层段好于细粒层段。
经对4063.52~4065.25m和4813.76~4816.31m油斑、油迹、荧光含油级别的19块样品分析,其储油物性有效孔隙度2.3~8.9%,一般为2.3~8.5%;渗透率最小0.09×10-3μm 2,最大9.41×10-3μm 2,一般为0.05~9.41×10-3μm 2。而未见显示的井段4059.23~4062.82,4065.60~4369.35m和4368.27~4369.42m经35块岩芯样品分析其有效孔隙度范围值1.5~8.7%,一般为3.0~6.9%渗透率范围值0.011~6.3410-3μm 2,一般在0.022~5.51 ×10-3μm 2之间变化。
不含油的层段,粗者物性好,细者物性差。4368.27~4369.42m杂色砂砾岩中,有效孔隙度最小5.3%,最大8.7%,一般值5.3~6.9%渗透率最小值0.902 ×10-3μm 2,最大值6.34×10-3μm 2,一般为2.05~5.51×10-3μm 2。而在4059.23~4062.82m和4065.60~4369.35m的粉、细砂岩层段,其物性就差,有效孔隙度范围值1.5~5.4%,一般为3~5%渗透率范围值0.011~1.72×10-3μm 2,一般為0.022~0.067×10-3μm 2。综观上述数据,沙河街组第三段的储集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2)储层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晶间)微孔、铸模孔、颗粒碎裂隙缩小的粒间孔、粒间隙、构造缝、构造溶蚀缝等九种类型。
3.2 含油性
(1)岩芯录井含油性
4063.46~4065.46m井段芯中油斑、油迹显示各2层。
4368.22~4369.42m深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砂砾岩中见荧光显示6层。
(2)残余油水饱和度分析
4063.52~4065.25m,饱和度测定值油15.8%,水13.7%。
4368.27~4369.42m,含油饱和度为9.5~15.8%,水26.1~34.9%。
(3)荧光薄片图像分析
经对4063.52~4065.25m井段7块样品分析,沥青含量1.78~20,65%,其中油质沥青占88.27~97.84%,沥青质沥青2.50~16.47%。4814.07~4815.94%m井段3块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含量1.47~2.54%,其内油质沥青占12.49~37.04%,胶质沥青0~0.09%,沥青质沥青62.93~87.51%。
综上所述,分析井段含油级别低,储层空间含油欠饱满,以各种烃类物质为主,非烃类物质接近于零(0~0.09%),不能蒸馏的沥青质也占有一定比例。且由上至下含油级别逐渐变差,无法分馏的沥青含量增高。
四、有利孔隙带预测
有成岩阶段及孔隙演化带的划分预测
(1)2400~3700m左右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寻找自生自储式油气藏的有利层段,因此段正处在排烃高峰期,储集空间较发育,如果其他各种条件配置适当,可形成好的油气藏。
(2)在2400m以上的混合层孔隙带和原生孔隙带是寻找下生上储式油气藏的有利层段,这已为本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實现所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俊鹏.华北北部侏罗纪大型推覆构造带前缘盆地沉积特征和成因机制初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15(3):102-109.
[关键词]XX凹陷;老爷庙深层背斜构造带; M36井;储层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43-01
一、储层发育概况
全井上下储集层比较发育,据不完全统计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灰色细砂岩、含砾不等粒岩,杂色砂砾岩,黑色火山熔岩等潜在储层389层,累积厚度1757m(视厚度),占地层厚度的36.3~50.1%,单层最大厚度45m,最薄者lm,一般为1~2m。各组段因沉积环境的不同,储层发育程度有所差异,下面分别简述。
(1)上第三系明化镇组(Nm)
该组录井层段内潜在储层有38层,累积厚度371m,最大单层厚度40m,薄者lm,一般为2~20m,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及荧光细砂岩等。
(2)上第三系馆陶组(Ng)
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砾状砂岩,荧光细砂岩,中砂岩,黑色火山熔岩等潜在储层54层,累积厚度295.5m,占地层视厚度的50.1%,为该井储集层最发育的组段,最大单层厚度45m,最薄lm,一般为2~10m。
(3)下第三系东营组(E3d)
本组储层岩石颗粒较粗,为一套灰色荧光中、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砂砾岩及杂色砂砾岩等潜在储层111层,厚约410.5m罗占地层视厚度的42.3%,单层最大厚度29o罗薄者lm。本组上下两个沉积旋回,可分作两段。
①东营组一段(Ed1)
储集层为灰色荧光中砂岩,砂砾岩及杂色砂砾岩等。共有37层,总厚度174m,占地层厚度的49.2%,最大单层厚度29m,最薄lm,一般为1~10m。
②东营组二、三段(Ed2+3)
潜在储集层74层,累积厚度236.5m,占地层视厚的36.3%,单层最大厚度18m,薄者lm,一般为1~8m罗储集岩性为灰色荧光细砂岩,部为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杂色砂砾岩等。
(4)下第三系沙河街组(E2s)
此组仅沉积了一、三段,第二段缺失,下面分别叙述。
①沙河街组一段(E2s1))
沙河街组一段潜在储层12层,总厚度57m,占地层视厚度的38%,单层最大厚度13m,最薄lm,一般为2~8m,储集岩颗粒教细,为一套灰色细砂岩。
②沙河街组三段(E2s3)
该段储集岩共有174层,累积厚度达623m,占地层视厚度的46.3%,单层最大厚度19m,薄者lm,一般为1~8m,储层岩石颗粒上细下粗,上部为灰色荧光细砂岩,灰色细砂岩等一套细粒沉积,下部为杂色荧光砂砾岩,杂色砂砾岩等粗粒岩石。
二、储层岩石学特征
由于录井原因,只在沙河街组有储层岩石学分析检测资料,故仅对分析井段的储层特征加以研究。本井在沙河街组3480~4816.87m分析岩芯、岩屑样品91块,其岩石学特征是结构成熟度以好一中为主,差者居少数,成份成熟度中等。但各段之间尚有差别。
三、储集性能及含油性
因录井取芯所限,室内实验测试储集性能及含油分析仅限于沙河街组第三段中。根据分析测试资料,该段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大小不均一,微细喉道,特低孔特低渗,含油程度较差。
3.1 储集性能
(1)储层物性
从统计数据看,储层物性规律是,有油气显示的层段好于没有显示的层段颗粒粗的储集层段好于细粒层段。
经对4063.52~4065.25m和4813.76~4816.31m油斑、油迹、荧光含油级别的19块样品分析,其储油物性有效孔隙度2.3~8.9%,一般为2.3~8.5%;渗透率最小0.09×10-3μm 2,最大9.41×10-3μm 2,一般为0.05~9.41×10-3μm 2。而未见显示的井段4059.23~4062.82,4065.60~4369.35m和4368.27~4369.42m经35块岩芯样品分析其有效孔隙度范围值1.5~8.7%,一般为3.0~6.9%渗透率范围值0.011~6.3410-3μm 2,一般在0.022~5.51 ×10-3μm 2之间变化。
不含油的层段,粗者物性好,细者物性差。4368.27~4369.42m杂色砂砾岩中,有效孔隙度最小5.3%,最大8.7%,一般值5.3~6.9%渗透率最小值0.902 ×10-3μm 2,最大值6.34×10-3μm 2,一般为2.05~5.51×10-3μm 2。而在4059.23~4062.82m和4065.60~4369.35m的粉、细砂岩层段,其物性就差,有效孔隙度范围值1.5~5.4%,一般为3~5%渗透率范围值0.011~1.72×10-3μm 2,一般為0.022~0.067×10-3μm 2。综观上述数据,沙河街组第三段的储集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2)储层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晶间)微孔、铸模孔、颗粒碎裂隙缩小的粒间孔、粒间隙、构造缝、构造溶蚀缝等九种类型。
3.2 含油性
(1)岩芯录井含油性
4063.46~4065.46m井段芯中油斑、油迹显示各2层。
4368.22~4369.42m深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砂砾岩中见荧光显示6层。
(2)残余油水饱和度分析
4063.52~4065.25m,饱和度测定值油15.8%,水13.7%。
4368.27~4369.42m,含油饱和度为9.5~15.8%,水26.1~34.9%。
(3)荧光薄片图像分析
经对4063.52~4065.25m井段7块样品分析,沥青含量1.78~20,65%,其中油质沥青占88.27~97.84%,沥青质沥青2.50~16.47%。4814.07~4815.94%m井段3块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含量1.47~2.54%,其内油质沥青占12.49~37.04%,胶质沥青0~0.09%,沥青质沥青62.93~87.51%。
综上所述,分析井段含油级别低,储层空间含油欠饱满,以各种烃类物质为主,非烃类物质接近于零(0~0.09%),不能蒸馏的沥青质也占有一定比例。且由上至下含油级别逐渐变差,无法分馏的沥青含量增高。
四、有利孔隙带预测
有成岩阶段及孔隙演化带的划分预测
(1)2400~3700m左右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寻找自生自储式油气藏的有利层段,因此段正处在排烃高峰期,储集空间较发育,如果其他各种条件配置适当,可形成好的油气藏。
(2)在2400m以上的混合层孔隙带和原生孔隙带是寻找下生上储式油气藏的有利层段,这已为本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實现所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俊鹏.华北北部侏罗纪大型推覆构造带前缘盆地沉积特征和成因机制初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15(3):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