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树立“运用教材教”的意识,立足教材的语文课文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教学 立足教材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提起学语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怕写作文;一提起教作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就难教作文。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不达意、胡编乱造的现象。再反观课文教学,不难发现,立足教材的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存在严重脱节,部分老师认为教材可有可无,好像讲课是为讲课而讲,课文的作用似乎仅仅是为考卷上的默写、填空等基础题服务。至于作文教学,由于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体系,只好靠语文老师自身素养和能耐各显神通了。
  由于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的地位,又受考试功利思想的影响,每年的中高考结束后,便有大量的“满分作文集”、“作文宝典”、“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出现在学生的案头。同时,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也往往拿一些“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之类作为例文。当然,我们不是全盘否定学生佳作的示范意义,但是就艺术水准而言,课文基本上可以说是篇篇经典,几乎都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作家那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的基本规律。这种严重忽视课文教学示范作用的做法,实质是从根本上遗忘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能。其实,语文课文有很多经典文章,只要细心挖掘,多为学生提供经典片段,就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下是我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肤浅思考与尝试。
  1.捕捉相似之处,抒写同感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材料来源于自身熟悉的日常生活和校园生活。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学生的生活太单调,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写不出好文章。然而,当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很难想象鲁迅的生活多丰富,但这篇文章却充满情趣,回味无穷。当然,关键在于作者是否能对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感悟。因此,作文练习更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只有学生有话可说,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相同的经历和感触更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如对八年级上册《我的母亲》,学生无不被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感动。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最有感触、最刻骨铭心的似乎还是遭父亲的责罚。因为在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或责罚,而且交流起来特别投入和兴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然而通过交流,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父母亲怎样的行为,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趁热打铁叫他们把自己的“挨打经历”写在日常随笔中。比起以往的作文要求,学生似乎更心有感触,觉得容易多了,没有了往常的不情愿、闹情绪,很快认真写作,无论速度还是作文的质量都比以往好很多。
  在下一节的语文课中,我便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相互交流。这样学生的改作目的性就比较强,操作起来也比较顺手。他们根据文中的分析,马上有针对性地找出其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其他一些传神的词语和语句。当然,对于那些写得不好的文章,他们也有目的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创新。最后,我让他们推举其中优秀的作品,编写《初二(9)的挨打集》,再把他们推举到校文学社发表。事后,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津津乐道,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感到发表文章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2.抓住写景之处,领会达意
  写景,是指对自然风景和社会风景中某些建筑、景物等的描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美的写景文章。如《社戏》,月下出航、月下归航都是典型的写景文段,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出江南水乡的夏夜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这一夜的戏刻在了作者脑海里,也留在了读者的心中;《醉翁亭记》,醉翁亭的秀丽风光让学生脱口而出,景之美无需多言;《我的叔叔于勒》中,就“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句,有着一种难言的压抑和无穷的回味。
  从以上的课文选例知道,在文章作品之中,作者所描绘的自然风景其实就是心灵的风景。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古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教师在分析文章景物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看到景物背后的形象,学会“一叶知秋”,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但是,学生作文中的写景,由于对写景的目的和作用不甚了解,大多是为写景而写景,忘记创作中写景的目的——服务于文章主旨,使景物描写与主旨互不相干,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写景也就成了画蛇添足。
  在九年级上册的《孤独之旅》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这个孤单的少年,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他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杜小康的成长环境,无非就是芦苇荡、鸭群、暴风雨……但是作者却描绘得惟妙惟肖、巧妙贴切,如“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涌”、“围”这两个动词非常传神,给人以威压感和逼迫感,芦荡的幽深繁茂,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
  写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文章分析时,要让学生明白写景时一定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表意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写景在文章中的作用。
  3.感受人物之中,描绘神韵
  回顾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一提起孔乙己,就忘不了那件破长衫;一谈起鲁提辖,那三拳仿佛就出于己手,打得痛快、解恨;一说起《范进中举》,胡屠户的痛骂便记忆犹新。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效果呢?当然离不开作者的妙笔生花,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把握得十分到位。尤其初中作文教学,重点是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无论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还是写事为主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记叙文中的写人离不开叙事,没有具体的事件,就不可能有人物真实、生动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有一个模仿的阶段,可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往往是被选作“优秀作文”的学生习作,却忘记从课文的经典部分汲取营养。学生的习作往往会出现重事情经过陈述轻具体细节描写的现象,导致文章空洞,或描写不够真实,有明显编造的痕迹。   其实,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人的经典篇目,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指导徍篇。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其中很容易定格在读者心中的便是父亲跳下月台,穿过铁道,再攀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作者抓住了父亲买橘子这一小事,注意了细节的真实,同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来)融入细节描写的字里行间。这样的细节看似平常小事,却能反映深广的思想内涵,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处的细节描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里所表现的父亲爱子之情,使人久久不能忘怀(1)。学生的身边多半是小事居多,对于这么好的课文范例,某些师生忽视这一作文训练的宝贵资源,忘了为什么不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尝试一下呢?
  有专家说:“我们认为理想的状态,既不是陈义过高而一厢情愿的杜绝模仿,也不是放任学生照葫芦画瓢地机械仿制,而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真情实感,对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做想象性还原。也就是说,模仿不是对静态例文(文本)的仿制,而是动态的体验该例文的写作过程。”(2)假如学生作文把诸多描写方式巧妙结合,使文章行文更从容多变,结构更浑然一体,那作文教学又何尝会失败呢?
  4.开展辩论之中,显示才情
  有些教师希望学生对所授的知识和理论尽心开展课堂讨论,因为积极的讨论确实是打开认识大门的钥匙。但是,要真正而不是形式化地讨论,仍需要教师的诱导。其实,这种氛围并不难造就,而造就的根本措施是教师的“挑拨离间”。譬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
  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理解?
  针对这样的辩论题,教师只管将问题抛出让学生自由发言,必要的时候“扇扇风”、“点点火”,班级里只要有两三个对立的意见,立马会影响一大片。“搬家”与“挖山”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大家哄然而起,响成一片。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华彩乐章”真正到来。这时候的学生两眼放光,唯恐自己输了,恨不得十八般武艺全能用上。结束后,只要我们留意就不难发现,好学者多了,得胜者更自信了,自然作文的能力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
  总之,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牢固树立“运用教材教”的意识,就能在语文教学中逐渐培养出来。学生如果拥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就能从一片绿叶看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从一滴雨水看到广阔无垠的大海。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立足教材的课文教学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荫楠,严迪昌.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马慧芳.点燃写作激情“对话”写作过程.语文教学通讯,20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书法文化走进校园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能使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学校蔓延继而产生社会影响力。本文从书法走进课堂的内容要求、实施方法及带的意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书法课堂内容要求 实施方法  中学生在学校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这些都是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学习载体所赋予的,因此学
摘 要: 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秘书学”作为特设专业正式进入目录,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如何改革,是摆在许多应用型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调研,就独立学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予以评价,并探析现状背后的问题根源。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秘书专业教学 人才培养  2012年之前,我国高校秘书教育只有专科层次的专业设置,本科层次只有“文秘教育
摘 要: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矢志成才的精神力量。然而,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学风建设中的一道新的难题,给学风建设造成一系列挑战。本文针对课堂“低头族”这一现象思考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低头族 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基
摘 要: 广告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但单纯的理论教学比较抽象,实践机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及参与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将广告专业竞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优异的赛事成绩,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启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以赛促学,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改革广告教学模式、增强广告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关键词: 以赛促学 学院奖
摘 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讨论在此形势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的分析,探究某些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提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和责任教育的培养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 学风建设 责任教育 大学生主体性  随着
摘 要: 本文依托商务谈判课程,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当今大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并阐明了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课堂改革,同时详细讨论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分类教学模式在商务谈判课程中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多维思辨能力的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 思辨能力 商务英语 商务谈判  在世界经济与文化大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
摘 要: 《简·爱》是一部反映被压迫妇女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的小说,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简·爱的性格中叛逆的表现在她的童年期和学生时代里,而她性格中妥协的一面则表现在她的个人精神层面和爱情婚姻生活方面。  关键词: 简·爱 性格特征 叛逆 妥协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权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简·爱》以其经久的艺术
摘 要: 在艺术中布料扮演了从承载颜料的画布到作为现代艺术创作主要材料之一的角色变革。极具可塑性的布料和极具当代性的公共艺术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公共艺术的包容性,而且使布料脱离了自身材料和悬挂方式的限制,从原本属于建筑内部空间解放出来走向外部公共空间并逐步形成集美学观念表达、艺术形式表现及当代文化理念的“混合”形态。  关键词: 布料 美学 公共艺术 艺术创作  布料,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
摘 要: “喜鹊登梅步”和“颠三步”是泰兴花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步伐。在江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中,完全复制其原生态状态不利于在时代发展中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在这两个步伐的演变、传承过程中,次生态的传承作为主要发展形式,成了江南民间舞的经典步伐符号,为江南民间舞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 江南民间舞 次生态传承 喜鹊登梅步 颠三步  民间舞蹈的传播,必须有适合传播、保存的土壤。江南
摘 要: 文章以H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高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课外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高低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1]。H职业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在校学生量逐年增长,但近5个学年图书馆流通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