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问题本质上是财政危机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一体化过程一直以来都充满波澜。早前,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引发金融危机。两轮危机同样面临如何维持固定汇率体系的挑战,而德国在两轮危机之中强势与不愿妥协的表现,也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实力增强打破内部力量均衡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爆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德国实力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1990年,两德统一是欧洲汇率机制危机爆发的催化剂。由于东德与西德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德加大了对于东德的转移支出,促使德国政府财政赤字从5%上升至13.2%。而作为刺激政策的代价,通货膨胀不断恶化,德国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抗通胀。1991~1992两年,德国的利率几乎上升了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更加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提振经济。这样货币市场的投机者不断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不断坚挺的德国马克,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而德国也由于货币升值导致出口大受影响。当时德国在危机的关键时点缺乏统筹考虑,最终酿成了英镑、里拉等其他货币脱离ERM(欧洲汇率机制)的后果。
  1993年8月,为应对危机,ERM被类似于浮动的汇率所取代,汇率波动幅度从4.5%上升至30%。至此,危机同样使德国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德国马克升值接近10%,经常项目由正转负、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面临沉重打击。
  历史具有相似性,此时的德国同样面临欧元区的存亡问题,对比上一轮危机的惨痛教训,德国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避免欧元解体对德的巨大冲击。
  是财政危机,而非货币危机
  
  但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本轮债务危机的本质是财政危机,而非货币危机。应对本次主权债务危机并非无可做为,欧元区解体可能性尚小。
  本次欧元区债务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欧元框架尚不完善造成的。而货币同盟缺乏财政同盟,自欧元区建立以来便一直是货币同盟的软肋。同时,考虑到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之间、欧元区核心国与非核心国之间、政客与选民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矛盾,因此解决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是个长期过程。
  财政不协调是货币同盟的软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要求了各国财政必须协调一致,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国债负担率控制在60%以内,并且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考察。然而,即便存在此规定,却依旧“鱼龙混杂”,希腊就通过数据造假,而进了欧元区。一旦进入,其财政问题引发的危机却需要整个欧元区去救助,否则欧元区可能面临解体。只有货币同盟而没有财政同盟是欧元区框架的内生缺陷,很难解决。而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合理的选择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政联盟。
  
  欧央行融资可缓和部分危机
  
  主权问题是欧元区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当欧元区各国有偿债能力并保持高信用评级之时,问题不会显现。但是当财政困难的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销超过它们的财力时,它们就会给公共资源带来负担,造成给其他成员带来风险的“负面外部效应”。
  然而,正由于本轮危机与1992年危机的最大不同是财政危机而非货币危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然可以充当救火员的角色。短期内,通过欧央行提供流动性、欧盟与IMF向债务国提供援助,危机能够得到推迟。
  早前,欧洲央行已经通过了“证券购买计划”与流动性管理,作为应对方式。欧洲央行的证券市场计划(SMP)在8月内恢复对政府债券市场的干预。欧洲央行理事会通过其证券干预,旨在帮助恢复一些市场环节功能失调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欧央行认为,干预措施不会影响其货币政策立场。为了抑制这些干预措施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影响,重新吸收了注入的流动性。
  流动性管理方面,欧洲央行将继续执行以固定利率招标为基准的全部配发再融资操作,直到2012年1月中旬。“全部配发”意味着欧元体系,通过再融资操作,将充分满足任何参加行含抵押物的流动性要求。目前,大约有470家银行参加再融资操作;6000多家银行则有可能符合资格。可以为欧元体系信贷业务服务的有价证券总价值约14万亿欧元。因此,不存在欧洲银行体系的流动资金或抵押品不足的问题。
  我们认为,欧洲央行的短期救助是暂时缓解债务问题的方式。同时,由于通胀形势有所遏制,欧央行降息的预期也在增加。今年欧洲央行已经加息了2次,每次25个基点,将指标利率自1%上调至1.5%的水平。我们预计,欧洲央行可能在11月6日举行的下次政策制定会议上再次降息。
  从长期来看,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言,应对本次危机只有三条出路,即首先是财力充裕的国家对资金紧缺的国家实施援助以避免其陷入破产;其次是后者要将福利项目调整到与其财力匹配的水平,实现预算平衡,以赢得其他成员国的支持;再次是在欧洲建立一个财政机构,以弥合欧元区管理结构上的裂缝。
  
其他文献
这一次,刘庆和将他的水墨画带到了成都。  9月4日,名为“盛时”的艺术展在成都K空间拉开了帷幕,当代艺术家刘庆和带来了20幅纸本水墨和10余幅石版画。  不少人驻足于《大堤》作品前,策展人靳卫红正是其中之一。在她眼里,刘创作的作品一直是水墨画和当代艺术融合的典范。“水墨画向现代转型,如大梦般难以企及。在这个塞得满满当当的羊肠小道上,你若还有一点表达自我的野心,这足够消磨你的生命。”  刘成了“中国
期刊
最近,一场围绕“税收痛苦指数”的争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场辩论的缘由,却是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亚太版发布的“税负痛苦与改革指数”排行榜。该榜单中,中国综合名义税率之和,在榜单所列的50个国家或地区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最高的法国。  这份两年前的榜单,被“好事者”认为是中国税负之痛的又一力证。但很快,不断有专家对榜单进行批评,认为其片面地将“税收”等于“痛苦”、未考虑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
期刊
近日,市场呈风雨飘摇状态。9月21日,上证指数好不容易上涨2.66%,次日又前功尽弃下挫2.71%。2400点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市况下,经常有金融机构的朋友在聚会时聊到一个问题:你怎么看现在的市场,它见底了吗?这是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在历次市场跌跌不休的过程中,这都是一个难倒了无数市场人士的问题,当然它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愿意在此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从严
期刊
《公司的王道:商业精神的未来读本》,英文名“Super Corp:How Vanguard Companies Create Innovation,Profit,Growth,and Social Good”。读完,英文名落在地上,中文名飘向空中。但这没影响内容散发的魅力。  该书作者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是久负盛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与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同一辈分,目前任哈佛商学院的首席管理教授。  
期刊
2011年9月16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评级公告,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及其短融(11海龙CP01)的债项评级分别降至为A-和A-2级,主体评级展望为负面,因其基本面恶化。这是短融市场上首次出现评级从A-1下调至A-2级别的现象,也是中国债券市场今年以来首例主体信用评级遭调降事件,而由A+直降至A-更是极其罕见。  债券评级的下调,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影响是该类债券收益率的较大幅度的
期刊
市场已经估定希腊违约的可能性几乎达到100%(好吧,实际是91%),而且本周末各种交易圈都在疯传希腊将会违约。当然,希腊已经发出三次否认。这让我想起英国20世纪80年代的情景喜剧《是的,首相》中的一句台词:“在任何事情被官方否定之前,千万不要相信那是真的。”    现在只是危机的开始    德国预定其本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将会遭受50%的损失。债券分析公司Egan-Jones的总经理Sean Egan
期刊
201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共完成469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416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277.79亿美元;并购案例数同比增长61.2%,并购金额增长高达91.1%。  据Wind显示,在全部2106家上市公司中,金融行业高管人均年薪高达134万元,与非金融业同值相比,以其7倍之高的“钱”景在各行业中再拔头筹。  就是这样一个“钱”途无限的行业却被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幸:虽然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期刊
欧洲银行流动性告急!  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扩散波及至欧洲银行业,使得欧洲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加剧。  为解决这一困境,欧洲央行9月15日发布公告称,它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联合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及瑞士央行分三次向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以帮助欧洲银行业渡过难关。  对此,前美联储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为了应对欧债危机而做的共同努力。因欧债危机持续恶
期刊
转眼,大商所焦炭期货已运行了5个多月,然而,受大合约及新品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初期投资者的炒新热情正在逐渐淡去。5月下旬之后,焦炭的成交量和持仓量便逐步萎缩。而目前从现期货市场来看,这种尴尬情况很可能将持续下去。  从焦炭的产品属性而言,其整体性偏弱,价格浮动经常受制于上下游的双重压制,比较憋屈。  焦炭的上游是煤炭开采,下游是钢材生产,“煤企强势,钢厂也强势,焦炭就是两头受夹的三明治”,某接近焦企
期刊
日本书法家宇野雪村曾讲过这样一段往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带团到中国旅行,在北京琉璃厂,他们用完所带的现金后,店长拿出一方价格2元的田黄。身无分文的他跑回北京饭店取钱后付了那2元钱。  不足40年,这方2元的田黄现在市场价至少值100万元。  事实上,日本确确实实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进口”着中国藏品。  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下,直冲云霄,而日本经济的下行使得更多的日本藏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