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是农乐舞的最高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象帽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农乐舞中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出彩中国人《农乐舞中象帽舞》的表演来谈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告诫我们要继承和保护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农乐舞;象帽舞;传统文化;创新
一、演出近况
2015年4月26日,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的5名青年演员汪洋、翟爽、陈琦、太永春、朱建民走上了央视《出彩中国人》大舞台,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获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也赢得了周立波、范冰冰、蔡国庆3名重量级评委的惊叹,不约而同地为他们的精彩表演出彩。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身着传统朝鲜族服装、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5名青年演员时而跳跃旋转炫技甩帽,时而突转跳起时尚动感街舞,在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面前,他们笑容甜美迷人,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欢快的舞蹈氛围也感染着现场的评委和观众,他们在鼓掌喝彩的同时,也跟随着场上的音乐舞动起来。当28米长的象帽舞飘带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时,更是把此次表演推向高潮。
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东北三省唯一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二、农乐舞中的象帽舞
农乐舞作为音乐、舞蹈、戏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态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变化。虽然不能按照时间的概念明确地区分其形成过程,但是可以判断,农乐舞从祝愿形态的农乐舞,经过了都利农乐舞、乞粒农乐舞和咒术农乐舞四个阶段的变迁。在农乐舞的变迁过程当中,跳农乐舞的人的身份不断在改变,最重要的是,在变迁过程中,不论如何变迁,各种农乐舞中的要素不是一节一节被截断并独立发展的,而是在着重于某一种形式的同时混合乃至融合而形成并发展的。直至近代,农乐以演奏、歌、舞、游戏和戏剧等融合于一体的的交响乐(管弦乐)形式来构建了其形态。
1、象帽舞發展现状
据调查,早在1949年,汪清县就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1954年,经过众多演艺家的辛勤劳动,农乐舞以象帽舞为主要形式搬上了舞台,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汪清县的象帽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表演比赛和省、州大赛,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称赞。1986年在北京“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表演的象帽舞《欢乐》荣获“特别奖”;1987年,汪清县百草沟镇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周”,其间有千人舞蹈队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轰动。目前,百草沟镇已被延边州文化局命名为“象帽舞之乡”。
自2006年5月,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为了做好对象帽舞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汪清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举办象帽舞培训班,培养象帽舞后备人才,广泛开展象帽舞表演活动。同时吉林省民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还注重民间文艺传承人的培育。尽管如此,汪清县的象帽舞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专业人才越来越少;第三,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虽然在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给政府的其它工作造成困难。
2、朝鲜族文化与象帽舞间的作用
朝鲜族具有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尤以能歌善舞、注重文化教育而著称,朝鲜族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每当节日或劳动之余,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家里欣逢喜事,也要举行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耶琴弹唱、顶水罐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刀舞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其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亮的特点;舞蹈则动如仙鹤展翅,静如柳丝拂水,舞姿柔美轻盈,既明朗激昂又含蓄深沉,既细腻典雅又古朴大方,民族特色十分浓郁。
象帽舞是群体表演,它的表演时非常讲究,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响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再换中象帽,配以长鼓、扶地翻转等肢体动作;最后,由一至三人甩长象帽,做跳纸条、上台阶、圈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最高潮。在舞蹈过程中,时常辅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朝鲜族锁呐等乐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中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是朝鲜族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三、象帽舞的传承与创新
随养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象帽舞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随养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以致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从事象帽舞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少。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象帽舞,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能来到延边学到最正宗的象帽舞感到无比荣幸。同时,我会尽自己一份力,把象帽舞传承下去,组建象帽舞表演团队,促进象帽舞的进一步传播。在1919年汪清县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并由象帽舞第一代传人梁泰传授技术,每逢节日婚礼都会举办。到了1954年,象帽舞更是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并走上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以崭新的而貌展现在了人民而前。在过几年我就会离开这方热土,但离开不代表忘记,我会带着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把朝鲜族舞蹈象帽舞推广出去,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象帽舞。
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什么是精华和糟粕。首先,理性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明白,创新不是肆意的修改,而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包含着继承,并且是继承上的发展。
通过此次表演,5名演员大胆创新,在原有象帽舞舞蹈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街舞元素,用年轻人活泼优雅、欢快舒畅、独特新颖的舞蹈方式,展现了朝鲜族象帽舞这种原生态民族文化风貌的独特魅力和汪清县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和传承所作出的努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以一种不同的视角观赏演出。他们经过改编综合了一些现代元素,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不怎么喜欢传统的一些东西,现代人比较喜欢流行的快节奏的比较帅气的东西,通过此次演出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方式把舞出自己家乡的象帽舞,而且他们以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认识中国朝鲜族,认识朝鲜族象帽舞,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方式是对传统文化一个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
我们要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象帽舞这一艺术形式,就必须加强象帽舞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努力发展朝鲜族文化,大力推广象帽舞的娱乐精神和表演活动,使象帽舞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象帽舞是当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乐舞;象帽舞;传统文化;创新
一、演出近况
2015年4月26日,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的5名青年演员汪洋、翟爽、陈琦、太永春、朱建民走上了央视《出彩中国人》大舞台,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获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也赢得了周立波、范冰冰、蔡国庆3名重量级评委的惊叹,不约而同地为他们的精彩表演出彩。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身着传统朝鲜族服装、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5名青年演员时而跳跃旋转炫技甩帽,时而突转跳起时尚动感街舞,在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面前,他们笑容甜美迷人,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欢快的舞蹈氛围也感染着现场的评委和观众,他们在鼓掌喝彩的同时,也跟随着场上的音乐舞动起来。当28米长的象帽舞飘带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时,更是把此次表演推向高潮。
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东北三省唯一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二、农乐舞中的象帽舞
农乐舞作为音乐、舞蹈、戏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态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变化。虽然不能按照时间的概念明确地区分其形成过程,但是可以判断,农乐舞从祝愿形态的农乐舞,经过了都利农乐舞、乞粒农乐舞和咒术农乐舞四个阶段的变迁。在农乐舞的变迁过程当中,跳农乐舞的人的身份不断在改变,最重要的是,在变迁过程中,不论如何变迁,各种农乐舞中的要素不是一节一节被截断并独立发展的,而是在着重于某一种形式的同时混合乃至融合而形成并发展的。直至近代,农乐以演奏、歌、舞、游戏和戏剧等融合于一体的的交响乐(管弦乐)形式来构建了其形态。
1、象帽舞發展现状
据调查,早在1949年,汪清县就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1954年,经过众多演艺家的辛勤劳动,农乐舞以象帽舞为主要形式搬上了舞台,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汪清县的象帽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表演比赛和省、州大赛,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称赞。1986年在北京“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表演的象帽舞《欢乐》荣获“特别奖”;1987年,汪清县百草沟镇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周”,其间有千人舞蹈队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轰动。目前,百草沟镇已被延边州文化局命名为“象帽舞之乡”。
自2006年5月,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为了做好对象帽舞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汪清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举办象帽舞培训班,培养象帽舞后备人才,广泛开展象帽舞表演活动。同时吉林省民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还注重民间文艺传承人的培育。尽管如此,汪清县的象帽舞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专业人才越来越少;第三,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虽然在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给政府的其它工作造成困难。
2、朝鲜族文化与象帽舞间的作用
朝鲜族具有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尤以能歌善舞、注重文化教育而著称,朝鲜族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每当节日或劳动之余,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家里欣逢喜事,也要举行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耶琴弹唱、顶水罐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刀舞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其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亮的特点;舞蹈则动如仙鹤展翅,静如柳丝拂水,舞姿柔美轻盈,既明朗激昂又含蓄深沉,既细腻典雅又古朴大方,民族特色十分浓郁。
象帽舞是群体表演,它的表演时非常讲究,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响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再换中象帽,配以长鼓、扶地翻转等肢体动作;最后,由一至三人甩长象帽,做跳纸条、上台阶、圈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最高潮。在舞蹈过程中,时常辅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朝鲜族锁呐等乐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中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是朝鲜族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三、象帽舞的传承与创新
随养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象帽舞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随养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以致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从事象帽舞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少。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象帽舞,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能来到延边学到最正宗的象帽舞感到无比荣幸。同时,我会尽自己一份力,把象帽舞传承下去,组建象帽舞表演团队,促进象帽舞的进一步传播。在1919年汪清县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并由象帽舞第一代传人梁泰传授技术,每逢节日婚礼都会举办。到了1954年,象帽舞更是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并走上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以崭新的而貌展现在了人民而前。在过几年我就会离开这方热土,但离开不代表忘记,我会带着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把朝鲜族舞蹈象帽舞推广出去,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象帽舞。
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什么是精华和糟粕。首先,理性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明白,创新不是肆意的修改,而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包含着继承,并且是继承上的发展。
通过此次表演,5名演员大胆创新,在原有象帽舞舞蹈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街舞元素,用年轻人活泼优雅、欢快舒畅、独特新颖的舞蹈方式,展现了朝鲜族象帽舞这种原生态民族文化风貌的独特魅力和汪清县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和传承所作出的努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以一种不同的视角观赏演出。他们经过改编综合了一些现代元素,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不怎么喜欢传统的一些东西,现代人比较喜欢流行的快节奏的比较帅气的东西,通过此次演出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方式把舞出自己家乡的象帽舞,而且他们以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认识中国朝鲜族,认识朝鲜族象帽舞,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方式是对传统文化一个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
我们要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象帽舞这一艺术形式,就必须加强象帽舞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努力发展朝鲜族文化,大力推广象帽舞的娱乐精神和表演活动,使象帽舞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象帽舞是当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象帽舞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