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疗愈:创伤视域下唐?德里《坠落的人》解读果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坠落的人》出版于2007年,是唐·德里罗的第14部小说,讲述了“9·11”事件幸存者及其家人的劫后生活,展示了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难以平复的精神创伤。《泰晤士报》评价这部作品为:“为‘9·11’中的纽约和那些坠落者而作的一曲圣歌”,鼓励人们正视创伤,重拾希望。
  关键词:唐·德里罗;坠落的人;创伤
  作者简介:果玉(1995.6-),汉,女,黑龙江黑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与麦卡锡、品钦、罗斯并称为美国当代四大小说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耶路撒冷奖的美国作家。其代表作《坠落的人》以9·11恐怖袭击为题材,真切地刻画了9·11事件之后美国民众承受沉痛打击的绝望与慨叹。本文拟从创伤与疗愈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
  一、创伤:难以磨灭的记忆
  德里罗围绕着基斯及其家人劫后生活展开故事,以一个小家庭为视角,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的沉痛创伤。男主人公基斯是一名在世贸大楼里工作的中年律师,2001年,“9·11事件”当天,基斯在恐怖袭击事件中侥幸逃生,当他从乌烟瘴气的废墟中走出来时,身上和脸上满是尘土与血迹,手里提着的公文包也在慌乱中拿错了。他回到已经分居多时的妻子丽昂以及七岁的儿子贾斯汀的寓所里。在此之后基斯送还慌乱中错拿的公文包时,与公文包的主人弗罗伦斯相识。二人同为恐袭的幸存者,共同的遭遇让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火速坠入了一段婚外情。在他们相处的时间里,彼此慰藉,使恐怖袭击留给他们的精神创伤得以抚慰。基斯在回忆中迷失自己,无法振作起来,最终沉迷于扑克牌,在拉斯维加斯成为一名赌徒。
  人们在经历重创之后的应激反应往往是延后的,那些无法释怀的记忆,不断涌上心头,长期困扰着幸存者。在此后的几年时间中,基斯无数次梦到事故的情景:繁华的街道不复存在,脚下满是瓦砾与玻璃碎片,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弗罗伦斯总是给已经遇难的朋友拨打电话;丽昂常常半夜醒来翻看《恐惧与战栗》,甚至是母亲卧室的壁画,街头的行为艺术表演,邻居家的音乐都会刺激她敏感的神经。
  创伤者的家人、朋友乃至后代,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小说中,基斯的儿子贾斯汀年仅七岁,虽然不是恐袭的直接受害人,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也产生了创伤应激反应,如偏爱甜点,执着单音节单词等。贾斯汀与小伙伴游戏时常常用望远镜瞭望天空寻找恐怖分子的踪迹,事实上是儿童的创伤心理的体现。德里达借助贾斯汀的视角暗喻着恐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以及对此后生活的无尽忧虑。
  二、疗愈:重拾生活的希望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如何有效地帮助人们消除心理创伤,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心理学家皮埃尔说,创伤的核心就是创伤记忆。在生活中,日常事件的记忆无需经过特殊加工就可以被自动整合,这种记忆被称为叙事记忆。然而,在创伤记忆中,创伤者对创伤事件失去了主体判断意识,这就使创伤者对骇人的细节反复记忆加工,更加清晰,但却不能整合到现有的认知体系中。创伤者在讲述创伤记忆时,常常是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因此,将创伤记忆转化为叙事记忆就是帮助创伤者疗愈创伤的关键。
  在弗罗伦斯的创伤治疗就是从对基斯讲述自己的逃生经历开始。一开始讲述9·11事件的回忆时,弗罗伦斯常常出现语气急促,时态混乱,句式简单,毫无逻辑的情况。这是因为讲述者回忆创伤时,情绪波动较大,失去了控制记忆的能力。对于创伤者而言,倾诉自己的经历是摆脱创伤记忆的最佳方式,而同为恐袭幸存者的基斯则是最佳的倾诉对象。在向基斯讲述的过程中,理清了创伤经历的思路,将凌乱的创伤记忆转化为带有主观色彩的叙事记忆,在一次次的讲述中,实现了自我疗愈。
  丽昂做社区义工时,为一些老年痴呆患者义务办了一个培训班,防治老年痴呆。她鼓励老人们记录生活中的感悟,从倾听转向倾诉,同时她也开始关注并感怀别人创伤经历的情感活动。在老人要求丽昂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她宣泄了自己无助和失望的情绪,说服自己从压抑中走出来。几经努力,丽昂勇敢地面对过去,重新规划未来,并决定告别基斯,与儿子单独生活。治愈了创伤,执着坚强,努力生活下去,实现了自我救赎。
  三、结语
  德里罗把多个角色沉痛的记忆碎片凝聚在一起,完成了这部创伤之书,与客观的历史一起,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描写了萦绕在美国人心头的难以释怀的忧虑和不安,呈现出了重创之后美国人一蹶不振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给美国人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冲击,造成了难以消解的心理创伤。小说中女主人公丽昂治愈创伤,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开启新的生活,也预示着整个美国乃至全人类必定能从坠落中振作起来,恢复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唐·德里罗.坠落的人[M].严忠志,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
  [2]De Lillo,Don.Falling Man[M].New York:Scribner,2007.
  [3]李震红.坠落的人_中的坠落与救赎[J].湘潭: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
  [4]荣军.李岩.文学表征创伤,叙事参与疗伤——读德里罗_坠落的人_[J].太原:名作欣赏,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卡门》是一部观众喜爱的歌剧,至今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誉,歌剧院观看的观众总是络绎不绝,其强烈的剧情沖击和个性特别的人物形象塑造激发起观众的满腔热情和感知向往。本文将从创作特点、剧情分析和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卡门;剧情特点;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卡门》作为一部经典
摘 要:自古坠入烟花柳巷的青楼女子多是世人所不齿的对象,应该是人人避之的,可与口碑相反的事实却是无数的名士官僚流连其中,夜夜笙歌。她们因身份低贱,“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片朱唇万人尝”无奈的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不能替自己辩解。不仅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生活颠倒也是那个时候世俗男人们的附庸,凡人口中的胭脂俗粉,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无数名妓拥有姣好面貌和与其相称的文艺素养。这些都是在经历了管教和磨砺之后才
摘 要: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中秘密这一主题是其中心线索,在小说中主人公汉娜为掩盖自己是文盲这一秘密甚至不惜承受更长时间的监禁。本论文从小说中秘密这一主题着手,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探究主人公汉娜的心路历程,解析其为了尊严与自由最终走向自杀的原因。  关键词:《朗读者》;存在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
摘 要:21世纪,中美两国交流日益密切,这也导致了两国文化在交流时产生了差异,家庭文化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本文以文化维度理论为理论,结合中美各自文化背景,对中美家庭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差异及原因,以期对之后的中美文化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家庭文化;《家有儿女》;《摩登家庭》  作者简介:彭军(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
作者简介:安琪,女,汉,山西省大同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3  提到荀子,其与孟子“性善论”针锋相对的“性恶论”,可谓是妇孺皆知。因此,若是从“性恶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认为,荀子认为“欲”是恶的,因为“欲”是人性的外在表现,性恶,欲当然
摘 要:《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由于其地位之重要,历代诸多学者为其进行校注。本文主要以叶瑛的《文史通义校注》与仓修良的《文史通义新编新注》为例,将两个版本中《诗教》篇的注释进行对比,研究其注释内容与风格方面的差异,以期深化对于《诗教》篇的理解,为《文史通义》的研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史通义》;注释;叶瑛;仓修良  作者简介:刘晓玮(1994-),女,河北省石家庄
摘 要:《和平饭店》这部电视剧因其独树一帜的叙事方式,在谍战剧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本文试通过多线并行的线索叙事、互为因果的空间叙事、跳跃性的时序叙事,对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进行解读。  关键词:《和平饭店》;线索;空间;时序;叙事  作者简介:张海新(1995-),女,辽宁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通讯作者:王立宏(1971-),女,黑龙江人,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比
摘 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其背后主要的成因。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边缘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体现是极不稳定的情绪,害怕被抛弃,在压力下容易自伤或自杀等。艾德娜的原生家庭和婚后压力是她的人格缺陷最主要的罪魁祸首,也间接导致了她最终的自杀悲剧。  关键词:《觉醒》;边缘型人格;原生家庭;自杀  
摘 要:英国唯美主义提出无功利的“艺术至上”观使其成为对抗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束缚艺术自由发展的炮弹,用以在过于强调文学的道德功利性的环境中捍卫艺术的独立性,并将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狭义道德上升为审美性的超越时代的广义道德,从而阐发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唯美主义;艺术观;道德  作者简介:殷艺格(1992.10-),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6级
摘 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瓦格纳事件》中将“苏格拉底理性主义”和“瓦格纳病”看作希腊悲剧和现代音乐艺术衰落的根本原因,以诗化的激烈言辞对整个欧洲文化历史进行了重新评价,本文拟通过尼采对苏格拉底和瓦格纳的批判来思考尼采的艺术观。  关键词:悲剧;酒神精神;理性主义;瓦格纳事件  作者简介:梁凤强(1992-),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