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铭

来源 :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从铭文角度来说,砚铭实在包罗万象.古代的甲骨文、青铜器、墓志铭、砚铭都属于铭文范畴.而古代的青铜器大多属于祭祀用品,已经有成熟的文字与文风.唐宋以降,文人尤喜在砚台书写文字来铭刻.这种铭其文,抒其志之风,广为流传.宋代以文治国,文人地位空前.宋砚器形极简,尤显文气.砚铭滥觞于宋代.大文人像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岳飞等都参与到砚台的设计以及铭文的书写,至今仍有他们的砚铭传世.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探索有效教学的合理方法,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从教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关键词:班主任;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
摘 要: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同时证明:学生的年龄越小,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因素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全面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更为关键的。影响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非智力因素无疑有很多,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目标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
摘 要: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课堂教学效果不高。通过运用实物、英语歌曲、歌谣、顺口溜、小品剧表演、课堂游戏等教学形式,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趣味教学;英文歌曲;游戏教学  中职幼教专业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太重视,少数学生英语知识几乎是空白,加上现有英语教材偏深、偏难,与学生的基础无法衔接,使学生对英语课渐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话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从这个意义讲,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
摘 要: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基于这些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变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爱学、会学、善学,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初中
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书家在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内被埋没或忽视,这种现象在书法史中比比皆是.在近代民国时期,有一批学者书家善书章草,其中,以沈曾植、王世镗、
宋人黄伯思在《书评》中说:『章草惟汉魏西晋人最妙,至逸少变索靖法,稍以华胜,……萧景乔《出师颂》虽不逮魏晋人,然高古尚有遗风,……隋智永又变此法,至唐人绝罕为之,近世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