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变应原的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变应原进行分离和鉴定其特异性变应原组分. 方法 采用ELISA检测粉尘螨变应原的生物活性.按常规方法制备粉尘螨浸出液,经SDS-PAGE分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同时用对螨过敏的60例病人混合血清(建立血清库)作探针进行Westem blot,鉴定其特异性变应原组分. 结果 SDS-PAGE显示粉尘螨有15条蛋白带,Mr在14×103-109×103之间,其中主带有9条,M,分别为109×103、100×103、86×103、62×103、56×103、36×103、28 x103、19×103、14×10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共有5条致敏条带,其M,分别为109×103、100×103、36×103、28 x 103、14×103;经ELISA检测粉尘螨浸出液具有生物活性. 结论 粉尘螨的特异性变应原有5条,分别为109×103、100×103、36×103、28×103、14×103,其浸出液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该研究为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粉尘螨标准化试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游离NS3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初步探讨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对7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173例抗-HCV阳性标本和3708例抗-HCV阴性的其他类型肝炎血清标本检测HCV游离NS3抗原;对部分HCV NS3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验证,包括HCV RNA测定、中和试验和免疫斑点试验;对11例患者的25份系列血清标本进行了H
目的 研究实验小鼠基因型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以保证根据小鼠基因型选择适于进行免疫应答检测的实验小鼠,保证进行疫苗免疫应答检测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 应用小鼠NIH1、2、3个种群和BALB/c、DBA/1共3种不同品系和同一品系不同种群的小鼠各40只,乙肝疫苗稀释4个不同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注射动物10只.酶标法检测乙肝疫苗免疫效力,测定乙肝疫苗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再通过微量细胞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准确定量的单核细胞增生(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与志贺菌(Shigella)同步检测方法.方法 分别根据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O基因hly与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pGEM-T-hly与pGEM-T-ipaH,并以EcoR I单酶切使环状重组质粒线性化作为标准品.优化反应体系,分析特异性.双重
目的 重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EspA与Stx2B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espA基因及stx2B基因,两基因通过连接子(linker)相连,T/A法克隆,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上,转化宿主细胞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其表达量及表达形式
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从分子水平检测通常采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技术(FQ-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以及PCR结合反向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技术(PCR/RDB).FQ-PCR实验方法简单,其优点是易于操作,且全部实验均在一个密闭反应体系中完成,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的假阳性;而HC-Ⅱ实验方法相对繁琐,其缺点是开放式的操作过程容易交叉污染造成假阳性,且试剂成本较高.但HC-Ⅱ的实验方法比F
期刊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具有多种神经激素拮抗特性,并拥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1.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沣损伤中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活性。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出生的人群,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曾报道为10%[1].围绕儿童乙型肝炎(乙肝)防治,开展大量研究工作,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列入计划免疫,使城镇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本次研究注重实验室收集检测3267份儿童血清标本,运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SR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进行HBV 5种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
期刊
目的 研究HIV-1膜蛋白(Env)特定糖基化位点改造对Env免疫原性及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诱变,DpnⅠ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免疫小鼠,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与ELISPOT分别检测突变对中和抗体和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影响.结果 N197Q突变体使Env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提高而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人类乙肝病毒(HBV)提供接近自然感染状态的理想细胞模型。方法体外二步灌流法分离树嗣原代肝细胞,纯化后的乙肝患者血清感染上述肝细胞,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内的DNA和RNA,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的HBsAg,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sAg的表达。结果可检测出肝细胞内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pgRNA(前基因组RNA)和
期刊
目的 比较分析克雷伯菌属的种之间16S rDNA和rpoB系统进化发育关系和序列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经生化鉴定的克雷伯菌18株,提取菌株染色体作为模板,分别使用16S rDNA和rpoB通用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DNA和rpoB序列.与GenBank中目前已公布的8种克雷伯属菌株16S rDNA和rpoB序列各8条、除克雷伯菌外其他肠道菌株的16S rDNA和rpoB序列各9条一起,共计各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