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低品位硫氧混合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来源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某低品位硫氧混合铜矿铜含量为1.03%,是主要有价金属,其中硫化铜占有率为71.67%,氧化铜占有率为28.33%,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含量分别为43.26%和12.66%,硅酸盐和碳酸盐是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异步浮选—分段硫化工艺,先选硫化铜再选氧化铜,硫化铜浮选采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石灰作为精选抑制剂,氧化铜浮选采用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为捕收剂,硫化钠为硫化剂,C MC作为精选抑制剂.两段粗选作业均不加抑制剂保证铜回收率,精选作业加入抑制剂提高铜品位,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8.95%,铜回收率为66.27%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为20.11%,铜回收率为19.87%的氧化铜精矿,铜总回收率为86.14%.
其他文献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大规模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传统配电网的结构发生改变,相比传统储能移动储能系统凭借其机动灵活?启动迅速等优点在配电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储能系统的优势,然后从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和用户等不同主体提出了移动储能的运营模式,建立了不同运营主体下的收益成本模型并给出相应的运行策略,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在智能化生产的背景下,矿山有轨机车的运输方式智能化成为现代矿山运输的主要建设方向.电机车的无人驾驶以最新的信息传感技术为依托,是无人化自主运行的设备创新应用.以CJY20/9GP架线式电机车为研究对象,应用4G LTE通讯网络对电机车进行智能化改造,研究电机车在远程及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下投入生产运营的效果.实验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通过4G LTE作为通信载体提供自主数据支撑,对电机车控制系统、振动放矿机、机车远程驾驶平台、架空线、铁轨、信集闭系统等辅助设施的升级改造,可实现井下运输巷道的CJY20/9GP架
重铵油炸药兼备乳化炸药和铵油炸药的共同优点,市场需求量大;重铵油炸药间断式生产线存在效率低、操作人员多等不足,不符合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对连续混拌机、全自动装药包装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创新性实现了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全线操作人员不超过5人,促进了生产线向少人方向发展.
结合化学多元素分析、偏光显微镜检测、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以及选择性溶金物相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广宁县黄泥坑金矿代表性矿石中的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黄泥坑岩金矿属于脉状构造蚀变岩型矿床,矿石中主要可供回收的目的元素为金、银,含量分别为4.0g/t、4.03g/t,矿石中的金与毒砂关系密切,以亚显微态及原子晶格态赋存于毒砂中的Au分布率达到了60.79%,其主要的自然金矿物-银金矿多与毒砂密切连生,同时矿石中的毒砂嵌布粒度细小.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全浮选工艺处理黄泥坑金矿,在合理的磨
采用矿相学、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印尼某区铁矿石粉矿的矿物组成和粒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矿中铁矿物相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褐铁矿,偶尔可见由含锰磁铁矿氧化分解形成的水锰矿及其脱水相.粉矿颗粒内部空隙非常发育,孔隙类型丰富多样,偏胶状“褐铁矿”是氧化带粉矿的重要铁矿物组成类型,粉矿颗粒内部空隙的组成部分主要为风化淋失孔洞、非穿透裂隙,其次为胶团聚集团粒的粒间孔、晶体裂理和解理缝隙等.进一步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粉矿样品中除磁铁矿、针铁矿外,绿泥石、蛭石、浊沸石等也是粉矿的重要组成矿物.
庐枞构造火山洼地是重要铁铜系列成矿潜力地区,张家矿区位于其北缘.为了验证测区内航磁异常,研究重、磁异常与深部地岩体的相关性,详细圈定异常范围,确定找矿靶区,划分找矿前景,确定本次首选高精度重、磁测量技术方法.通过对异常的分析获得成果有:1)在张家地区共圈定重力异常3个,磁异常6个;2)研究发现重、磁异常与矿产关系密切:重、磁同高,重低磁高部位均为矿致异常;重磁同低对找矿不利;3)预测了1个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测区范围内的重、磁异常特征研究方法与解译结果,为本地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定和XPS测定,考察石灰环境中络合剂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研究络合剂在石灰环境中与黄铁矿间的抑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丁基黄药浓度下,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与石灰配合使用从而达到铜硫有效分离的目的.动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石灰调浆时黄铁矿表面动电位大幅度正移,硫代硫酸钠的加入又使动电位明显负移,说明在石灰环境中添加硫代硫酸钠时,硫代硫酸钠在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黄铁矿单独与硫代硫酸钠作用时,SO42-和S2 O32-的特征吸收峰
通过建立多密度颗粒在康达效应下的分离模型,利用不同密度颗粒在康达壁附近迁移轨迹不同而实现不同颗粒间的分离.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模拟混合颗粒在该模型下的流动迁移特征,反映出不同密度颗粒在不同进气速度与质量流率的分离特性.研究表明,进气速度与质量流率对不同密度颗粒在康达壁下的迁移轨迹及分布均具有重要影响,当气流速度为2.8 m/s,质量流率为10 g/s时,在420~480 mm区间,矿粒铜的回收率可达65%,品位可达78%,富集比可达9.75,在480~520 mm区间,矿粒钨回收率可达59
为了研究白云石(104)表面吸附水分子的水化结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单个及多层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表面的Ca、Mg位点可以与水形成(Ca/Mg)—Ow键,主要是Ca 3s3d轨道、Mg 3s2p轨道及与O 2 p轨道作用,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Ca位点的吸附作用强于Mg位点.多层水分子在白云石表面吸附时,水分子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分层,最靠近白云石表面的水分子层中,水分子在Ca、Mg位点上有序排列,平均吸附能为-74.35 kJ/mol;随着距离的增加,矿物表面与水分子间相互作
岩爆是岩土工程中棘手的地质灾害,工程中以预防为主.现有岩爆分级预测模型大多存在选取样本较少和准确率较低的问题.综合岩爆的参考指标,现选取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σθ/σc(应力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单轴抗拉强度比σc/σt(脆性系数)和弹性能量指数W et作为分级评判指标,广泛收集不同工程的104组岩爆实例,选取其中84组作为样本集进行训练,20组作为测试集进行检验,应用SPSS的判别分析中的Bayes判别和Fisher判别训练及测试,输出结果中,选取了训练效果较好的Bayes判别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