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障电流变化率的本安短路保护电路设计

来源 :煤炭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矿用本安电源存在的保护反应速度慢、输出功率小,无法满足井下用电需求、制约井下集成化和智能化生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故障电流变化率的本安短路保护电路.本文将本安电源等效为电势电容电路并进行短路故障特性分析,发现短路后故障电流迅速上升并发生突变;设计了基于故障电流变化率的本安短路保护电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本安电源短路故障;本质安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发生短路故障后瞬态输出能量为80.667μJ,自恢复和软启动性能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辨析两起燃气用气场所中的爆炸事故,该两起事故起初被误认为燃气爆炸事故,通过现场调查与研究,最终判定为非燃气爆炸事故.一起事故为居民用气场所中,高压锅排汽安全阀堵塞,致使高压锅内蒸汽压力剧增,产生蒸汽爆炸;另一起事故为商业用气场所中,液态导热锅的导热油引起的爆燃事故.燃气用气场所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但燃气并非用气场所中引起爆炸事故的唯一危险因素.
对日本LNG薄膜罐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包括不锈钢低温设计疲劳曲线获取、薄膜强度试验、薄膜结构改进、焊接技术研发.针对日本某退役LNG薄膜罐,介绍开罐检查内容及评价结果:虽然薄膜罐采用比较早期的薄膜技术,但储罐未出现功能异常,内罐仍有足够的剩余寿命.在长期低温环境下,薄膜罐的劣化速度缓慢,对薄膜板、绝热层、混凝土等主要部位的影响比较小.
分析燃气安全监督检查业务现状.分析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平台的功能、网络、硬件需求,探讨平台的模块设计和运行维护.
介绍农村燃气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探讨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应用及效果.
针对神广煤矿5-2煤房式开采后4-2上、4-3煤上行开采安全生产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4-2上、4-3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然后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5-2煤房式开采对上部4-2上、4-3煤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影响;研究了4-2上、4-3煤开采对层间岩层及5-2煤采空区留设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上、4-3煤的比值K分别为33.07、23.46,均大于临界值7.5,5-2煤采空区煤柱的极限承载强度为7.84MPa;5-2煤开采后,4-2上和4-3煤整体性和连
基于干选和湿法分选动力煤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双碳形势下动力煤选煤厂洗选主要节能途径:采用X射线块煤分选替代块煤重介水洗,末煤干选工艺处理原先水洗无法处理的末煤或直接替代末煤湿法分选,不同干选方法组合分选300~0 mm宽粒级露天矿脏杂煤,原煤选前脱粉等.干选工艺一般可以将吨煤电耗控制在3 kW·h以内,对流程较复杂的吨煤电耗可以控制在3.2 kW·h以下.在双碳形势下,采用干选工艺分选动力煤具有良好的节能前景.
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是影响露天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评价红沙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情况,选取当前条件下的7个典型剖面,分别采用瑞典条分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结合岩体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探索了外排土场高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排土高度条件下外排土场最佳边坡角度为24°,7个典型剖面的稳定系数均高于储备系数要求,随排土场高度增加其边坡角度呈减小趋势,当红沙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高度增加至120m时,稳定性系数稍有增大,当增加至160m时,稳定性系数降低,在排土场160
针对煤矿设备状态有线监测系统的布线复杂、成本高、灵活性差等现状,为改善现有无线监测系统存在的通讯距离有限、抗干扰能力差、能耗高等问题,及解决已有监测系统数据无法接入共享的信息孤岛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矿用无线传感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采集器和集中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实现(包括通讯报文的编制),并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可靠.结果表明,该无线传感采集系统可灵活适应煤矿井上、井下复杂工作环境,实现煤矿设备的振动、温度信号的实时、远距离、无线传输,可为矿用设备的健康监测和故障
为了确定缓坡副斜井会车硐室的合理布置间距,在以往技术人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提出两种公式模型对会车硐室的设置间距进行计算,并对会车硐室的断面参数进行研究.针对两种公式在计算过程、结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计算思路、复杂程度、工程实际应用等方面对两种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第二种公式模型虽然存在计算过程复杂、运营管理要求高等不足,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缓坡斜井的利用,降低会车硐室基建工程量.
为了加快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了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对露天煤矿各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研究,为智能露天煤矿信息综合管控平台提供跨系统多元化的数据治理,并通过可快速部署的云服务模式为其提供智能化系统应用.信息综合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的数据、算力和环境支持,紧紧围绕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流程,设计了智能三维地质中心、智能生产管控中心、综合安全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三个中心,并根据智能化技术发展,梳理了中心的具体系统,为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提出具体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