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兰亭序》是事件、文章与字帖的集合体.虽然书法成就其最终意义,但事件与文章的影响是它进入经典世界的条件,而传奇般的出场与皇权的支持则是其传播的重要助力.理解这件存世时间有限但却能名垂千古的作品,要义在于对书法临摹精神内涵的分析.临书不只是原作形的再现,而且是其神的传承.原作与临作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临作不仅让原作的典范性得以实现,同时形成谱系式扩展的传统.原作与作者王羲之的经典地位最终是由临作的品质与数量造成的.《兰亭》帖作为文物,超越一般供瞻仰的价值,系无数临写者与古人直接神交的精神蹊径.因此,即便真迹
【基金项目】
: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中长期重大研究与出版计划"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亭序》是事件、文章与字帖的集合体.虽然书法成就其最终意义,但事件与文章的影响是它进入经典世界的条件,而传奇般的出场与皇权的支持则是其传播的重要助力.理解这件存世时间有限但却能名垂千古的作品,要义在于对书法临摹精神内涵的分析.临书不只是原作形的再现,而且是其神的传承.原作与临作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临作不仅让原作的典范性得以实现,同时形成谱系式扩展的传统.原作与作者王羲之的经典地位最终是由临作的品质与数量造成的.《兰亭》帖作为文物,超越一般供瞻仰的价值,系无数临写者与古人直接神交的精神蹊径.因此,即便真迹毁灭,怀疑不断,其作为"斯文"的精神碑石永存.
其他文献
抽象与物化是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两个重要范畴,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澄清.首先,劳动被抽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格的物象化"过程.在交换过程中,生产者的人格及其关系都被抽象掉了,只留下劳动产品相互中介而形成的闭合体系的外观.抽象劳动揭示的是商品拜物教内在的、超感觉的"幽灵",而"人格的物象化"阐述的则是这个"幽灵"借以表现自身的、物的外观.其次,抽象统治与"物象的人格化"其实质都是社会统治,即非人格的、客观的社会形式对个人的支配与强制.抽象统治是物象的人格化的内在实质,"物象的人格化"是抽象统治的外在表现.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对于探索全球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以人民为本、关怀现实的精神.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不同文明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实现路径,在包容开放的态度中寻求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并且丰富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深厚底蕴,使我们能够从文明的高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机器(生产工具)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已成为"劳动条件"并发挥着"使用工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明了作为"自动机"(生产工具)的"死劳动"与工人的"活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机器与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机器生产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同时它在生产过程中强大的复制功能,能够促使生产出的产品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如此一来相对剩余价值得以大量产生.马克思的"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论断的提出,显示了将机器的功能属性与应用场景相区分的重要性."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批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与组织体合规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即行为的合规性.合规计划兼具高效、节约公共资源、国际化等优势,可以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工具.公共机构、企业是最主要的商业环境参与者、营造者;公共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公共服务,企业合法经营,则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到渠成.借助公权合规计划,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机构合法运行的目的.公共机构不仅要通过合规计划实现自身合规,还要通过外部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合规.作为公共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行业自治组织可以通过行业监督、共建失信信息系统、促进联合调查等方式促进企业守法.未来可
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智能系统的"类人智能"和劳动能力日益增强,正在取代人类承担越来越多的劳动任务和劳动职责.这不仅导致"数字穷人"日益丧失劳动的机会和权利,造成波澜壮阔的"技术性失业"潮,而且令"数字穷人"沦落为尴尬的"无用阶层",被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存在变得荒谬化.因此,必须完善社会顶层设计,彻底消除旧式分工和压抑性的强迫劳动,通过人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分工体系,保障所有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机会和劳动权利;同时大幅缩减每个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普遍增加自由时间,为包括"数字穷人"在内的全
本文讨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劳动.未来,尚未具备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依然不会脱离马克思定义的机器范畴.但是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机器大工业的最高阶段,它预示了资本主义的终结与共产主义的到来.为了考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问题,文章总结了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实践与劳动理论,并从行为结构的角度定义劳动是以行为对象的善为目的的活动.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会消失,摆脱了异化劳动的人们将从事合目的且合规律的自由劳动,本文称之为"美学劳作".
章太炎在《齐物论释》等著作中建构了具有东方特色的语言哲学.他立足唯识学视域,在识生万法的规律中界定语言性质,用"还灭性"统摄了语言哲学的否定性与肯定性.自否定性而言,太炎在真谛层面排遣语言的实在性,解构依语言而立的形而上学传统,以此涤荡障蔽平等的名相分别;自肯定性而言,太炎基于齐物哲学由唯识学向华严学的思想转进,在俗谛层面将"约定俗成"的语言系统性作为语言秩序的基础.太炎的"小学"与语言哲学密不可分,既为语言排遣提供了学理支持,更为语言秩序提供了现实基础.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统合,构成了"卮言"作为"圆遍之言
在理学史上,张载首先提出了"圣人无知"的观念,其典据在于《论语》和《易传》.然而学界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观念在张载思想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德性所知"观念的内在关联.张载对"圣人无不知则无知"的诠释包含了对"知"本身及教化、政治、人性等问题的深刻反思,虽然程朱对这一观念有所质疑,但它对心学有积极的影响.比较张载、庄子、僧肇、王阳明之"无知"论,可见对"无知"的重视是中国思想的独特图景.与其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去"削足适履"地寻找和讨论中国哲学的"知识"论,不如回到中国哲学本身,以"无知"论来阐明中国哲学的特色.
现代性的异化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和生存主义的两种范式为主导,不同于卢卡奇对两种范式的社会批判理论式融合,以海德格尔思想整体为资源,本文尝试在当代哲学语境中展示一种后形而上学式异化概念诠释的可能性和意义.基于对海德格尔源自早期、并贯穿思想道路始终的诠释学方法的充分把握和运用,重新理解和解释《巴黎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的马克思经典异化概念,其中蕴含的异化劳动、生命异化、异化存在和作为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的存在历史意义将得以展现.这一阐释在丰富异化概念传统理解的基础上,最终指向对当代世界自主性技术现象、及其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权力批判和资本批判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本本身就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权力形式,它既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更是对经济和社会的支配权力.经由超经济权力向经济权力的历史转变,资本最终成为凌驾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之上的结构化的总体性权力,这种权力在资本自我增殖、自我扩张的循环运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以资本权力批判深化资本批判,不仅可以深化对资本增殖逻辑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深刻揭示由增殖逻辑和权力逻辑共同构成的资本逻辑的内在关联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历史辩证法中找到超越的路径.把资本批判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