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梅:爱与被爱的故事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梁秋梅女士,印尼华侨,北京与香港房产界传奇人物童渊母亲。她从小与家人生长於印尼。六十年代回国发展並於1974年移民香港,其信奉基督,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教会“爱人如爱己”、“施比受更有福”等教义,与同是教会信徒的先生以感恩之心服务、贡献。其先生潘柏昌为铜锣湾浸信会执事、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旅港南海九江商会名誉会长、印尼苏拉威西锡江(香港)联谊会名誉会长。
  别致的书房佈局温馨,
  可爱的猫头鹰装饰;
  清幽的兰花吐露芬芳.
  梁秋梅女士与爱人的家,弥漫着一种甜蜜美好的气氛。爱巢由岁月积淀、用心构筑,是她和先生感情的见证,也是他们传播爱的新起点。
  爱的坚强:“成长过程的收穫,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所以我感觉很幸福,今天更是很珍惜生命。”
  上世纪中旬,梁秋梅女士诞生在印尼一个华人家庭,家里共有兄弟姐妹十人,大家和睦快乐地生活着:“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是学校同学羡慕的对象,学习成绩很好,长得也不错,我们几个姐妹都是校花,我的弟弟们都是俊男。”19岁那年,因为父亲跟当地最出名中学的校董交好,梁秋梅女士刚从学校毕业就得到一份教师的工作:“我很幸运,一般人毕业就等於失业,但我一毕业就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即使今日我回到印尼,我的学生还会热情地叫我梁老师。”
  不过命运此时卻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1958年,梁秋梅女士勤奋慈祥的父亲去世,家庭由她母亲一人以坚强的意志扛起来。随後,印尼爆发反华风潮,虽有万般不捨,梁秋梅女士还是告别家人,随前夫一同返回国内。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环境艰苦。第一次回国,看着自己居住的地方又暗又闷,回想不久前自己还享受着豪华邮轮头等舱的舒适,晚上躺在铺着稻草的床上,她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把枕头都浸湿了。
  “後来我慢慢克服生活上的艰苦,渐渐适应国内的生活。”由於身体原因,本来被安排到北京的梁秋梅女士被分配到厦门集美华侨补校学习。1961年,由於其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班上三个考上大学的女生中成绩最好者,就读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後在一个机缘下,她转到自己喜欢的外语系,学业更是进步迅速:“学习外语,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连自己的视野也变得宽广。”当时,梁秋梅女士经常留在图书馆看书,不断吸收知识,以致许多同学不懂的问题她都清楚了解,成绩在班上很拔尖,即使时过境迁,校庆95周年回到母校与同学相聚,大家仍称其为高材生。
  毕业後,文化大革命迎面而来。由於当时姐姐居住香港,因此梁秋梅女士一家能有申请移民香港的机会。1972年,随着一家落户香江,新的生活在她面前拉开序幕:“还是很幸运,因为我懂得外语,所以看到一份英文的报纸有招工广告就去应聘,很快得到一份美容的工作 。”
  七十年代的香港,虽然经济开始腾飞,但很多市民生活並不富裕,许多工作都是比较辛苦的。幸好经历了内地艰苦的生活,梁秋梅女士很快适应香港的生活,並且由於其勤奋的工作,回头客越来越多。她的工作虽是辛苦,生活卻日渐好转。
  “一个女人从内地移民香港,靠做美容的工作维持一个家,还可以买房子,並且将两个儿子送到加拿大留学,今天想想,自己真的不简单。”那些日子,梁秋梅女士不仅勤劳,还很节俭,捨不得喝早茶,便打包点心,回家跟家人一同享用,照样其乐融融。如是碰上难关,只能咬紧牙关,每天祷告。而回到工作,她保持一贯亲切热情的态度,开开心心跟客人聊天,化解内心的鬰闷。
  由於对家人的爱,儘管身处生活逆流,梁秋梅女士仍能坚持。令她骄傲的是,如今两个儿子皆学业有成,成家立业。特别是长子童渊,已经是北京和香港两地房地产界的传奇人物。由於成功运作了在北京非常有名气的数码01、贡院6号,等项目。其在京城地产界的声名也开始越来越响,始有“南王(王志纲)北童(童渊)”之说。今日,他加盟联华国际,出任集团CEO,令梁秋梅女士深感欣慰。
  爱的诠释:“我很感谢遇到他——他给我第二次生命!”
  梁秋梅女士与潘先生感情非常好,閒暇之餘总是形影不离,处处都能看到二人牵手的身影。潘先生演奏大提琴,梁秋梅女士总是在一旁拿起相机追随着先生的身影。和风丽日,持子之手,海边垂钓。相约友人,高尔夫球场上谈笑风生,演绎爱的乐章。
  “这麽好的享受我这一辈子就只能从我先生身上得到,以前客人即使给我包机旅行,但我的身份也是对方的秘书。现在我先生跟我平起平坐,他是我的好丈夫,我是他的贤内助。”岁月流逝,身边的好友越来越少,人们难免心里寂寞。因此,梁秋梅女士是幸运的,她得到了真爱、收获幸福,当两个人上街的时候,他们会牵着彼此的手,恩爱的动作相信连旁人都会羡慕:“我真的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平平淡淡在一起,体会他给我细緻的体贴。”
  不久前,梁秋梅女士循例定期量血压,检查身体健康,卻惊讶发现自己的心跳竟低至35次每分钟,且连续几天如此。於是她担心致电医生,諮询病情,得到回复十分令人担忧:正常人的心跳为每分钟60到100次,每分钟35次的心跳将意味着心臓随时会停止跳动,此时她的生命可谓岌岌可危!
  刚好梁秋梅女士的婆婆此时也病了,於是孝顺的她向先生提出不如先去探望婆婆,自己再去就医:“开始我並没有告诉先生自己的病情,但他知道後立即执意带我先去律敦治医院,连我回家拿衣服的时间都不给。”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梁秋梅女士身体转危为安:“我都没想到这麽严重,平常自己走路比先生快、说话也比他有劲,竟然处境这麽危险。”
  真挚的感情,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表现为两人相互间点点滴滴的关怀。住院期间,梁秋梅女士得到先生无微不至的照顾;出院之後,经过教会好友们的介绍,其先生又找到香港法国医院较好心臓科医生(恰好是其先生的同学)进行手术。即使康复在家休养,梁秋梅女士的一句不吉利的玩笑,都让先生忧心紧张。梁秋梅女士先前一个人独居,靠着信仰,无怨无悔。如果没嫁给潘先生,那么这次的心跳微弱,自己可能就一个人悄然死去。得到这样的感情,人生实在美好,不难体会,其对爱的诠释:“我很感谢遇到他——他给我第二次生命!”   爱人之心:“分享爱,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把自己的爱送给别人,我的生命充满了感恩!”
  梁秋梅女士与先生的缘分,始於教会、始於基督教中“爱人如爱己”的大爱:2009年,她与先生在教会中相识,之後相约用餐、观赏歌剧,感情发展一日千里。当年五月,两人终成眷属,组成家庭。因此,梁秋梅女士以更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世界的美好,並乐於施爱予人。
  因为爱,她改变了以前自私的自己,收获了幸福。多年前,一个风雨之夜,还在从事美容工作的梁秋梅女士赶去为一位客人做美容,在路上,她看到一位女士躲避车辆而摔倒。是应该前去扶起这位女士並妥善安置,还是应该对眼前状况视而不见,继续赶路?当时因为没有懂得爱人之心,她选择了後者。
  因为自己没有伸出援手,那晚的场景深深印在脑海之中,久久不能散去,随之还有连年的後悔:“我觉得那时的自己自私到只想着服务客人,而没有随手帮助别人,所以心里很是难受。现在的我肯定会帮助对方並为之祷告,即使事後自己打车赶去客人家。”爱的感染,能清除人们狭隘的意识,鼓励各人贡献爱的力量。梁秋梅女士在爱的号召中,慢慢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並宣传其中的真谛:“耶稣爱人如己,让我懂得爱人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通过教会的工作,梁秋梅女士会在母亲节等日子,为长者购置礼物;若获悉有长者患病住院,她会与一众教友,组团探访。基督提倡,施比受更有福。梁秋梅女士亦是如此,在爱的贡献中,她更加独立自强,把更多的爱送给别人。
  问及感受,其回答甚是有趣、而不乏智慧:“去看躺在床上患病的长者总比别人来看躺着养病的自己要好,我不喜欢别人来探访我,因为病床上的样子可不好看。”爱给自己带来改变,也改变着别人:“以前我不会宽恕别人,会恨别人一辈子。现在我卻能放下成见,获得情谊。”
  也是一件难忘的回忆:年轻时,梁秋梅女士和自己的嫂子相处並不愉快,对方的某些行为经常让她感到愤怒。多年後,两人关係竟由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改变——某日,风刮得很大,梁秋梅女士与家人在美国为哥哥扫墓,看到嫂子的头髪被风吹乱了,她用大衣抱住对方;刹那,她看到嫂子落下了感激的眼泪。
  “从此之後她知道我这个小姑还是爱她的,就这麽一个拥抱,把我们以前全部的怨恨都化解了。” 今日,梁秋梅女士对嫂子的爱,蔓延到其後代:“我很疼她的子女,因为我觉得耶稣爱人如己,自己爱别人、爱上帝,就可觉得什麽事情都能解决。”
  曾几何时,因为自身经历印尼反华潮的梁秋梅女士对外籍劳工也带有成见,现在因为爱的转化,她尊重这些肤色、语言、文化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群,並把自己的爱跟他们分享,关怀那个离乡背井的群体,同时也享受着外籍劳工带给自己的爱与尊重。
  “在我人生最寂寞的时候,生命出现了我现在的先生,还有两个女儿,所以我很幸福。”回忆之餘,梁秋梅女士端坐着,温文尔雅地感恩道。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蹟,爱是这个奇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能感受爱,能处在爱与被爱之中,才能感受生命,梁秋梅女士的爱与被爱,正是生命的体现之一。
其他文献
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有人善於把握和创造机会,有人容易错失和无视机会,前者赢得未来,後者黯然神伤。作为多家公司之掌舵者及众多社团机构的领袖人物,梁启霖先生善抓机遇,不断学习,从一名珠宝业学徒、贩买球鞋的青年,通过半工半读、顽强打拼,一路奋力前行,创办了环宇集团、环宇财务、环宇基金等数家公司,收获了事业上的春天。与此同时,他亦参政议政,热衷社会服务,参与狮子会、童军的服务工作,与一批有志之士创办香港华
期刊
【人物简介】  邓锦雄博士,圆玄学院副主席、广东省花都区政协委员、担任过广东省英德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博罗政协委员、广州市荣誉市民。现任香港玉器商会主席、港九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珠宝界业餘哥尔夫球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香港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仁济医院第三十八届董事局主席、仁爱堂第三十二届董事局副主席、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荃湾足球队主席、
期刊
【人物简介】  吴宏斌博士MH,香港提升快乐指数基金主席、宝星首饰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委任驻港澳名誉领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理事会委员、新界总商会副会长、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荣誉会长兼常务顾问(会长2007-2008)、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2012年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优质标誌局委员、香港工业总会聘任理事、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永远名誉会长,2007年获香港
期刊
美图秀秀,是一款“满足了用户让自己更好看的需求”、“年轻女生装机必备”,拥有移动端用户1.1亿,PC端用户1.3亿,总数高达2.4亿的修图软件。而它的创始人,正是一位喜欢穿格纹衬衫、简单夹克外套,戴黑框眼镜的80後小夥子——吴欣鸿。  自称内向的吴欣鸿,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人:2000年中国互联网刚起步,他便通过域名分析和抢注赚回3000美元的“第一桶金”;高中毕业後,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认为极具艺术
期刊
【人物简介】  江志雄医师,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中医师,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国际中医中药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医事顾问、消防大使导师、圣约翰救伤队旺角支队前会长、香港惩教人员总工会医事顾问、香港华夏医药学会永远会长、香港消防处救护员会医事顾问、深水埗街坊会永远名誉会长、白眉南山堂龙狮体育会会长。  作为香港中医界的从业人员,江志雄医师因其“敢言”、“独创”、“贡献”而闻名。
期刊
【人物简介】  陈蕙森先生,1961年生於香港,自幼爱好书画,学习中西绘画达二十多年,幸获名师指导,於1994年假座香港艺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及後多次参与本地及海外机构主办书画展览。此外担任沙田培基小学国画导师,並於本港多间书画研习社兼任导师。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陈蕙森先生更是如此。从小热爱书画的他,由於父亲的不支持,年轻时留学加拿大,学习着如何做一个电脑程序员。在十四年
期刊
【人物简介】  黄庆铭先生(黄居士),国学文化易学专家、国学文化产业培训中心顾问,安乐园风水福地代理顾问公司负责人、为广州增城正果万安园永久棺葬墓地香港总代理,曾任惠州十属公会理事长、旅港陆丰同乡会监事长、炽昌堂黄氏宗亲会理事长、香港同乡会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得利中心业主立案法团主席、香港朱家螳螂郑运国术体育会会长、秀茂坪联光佛堂名誉会长、牛头角工商联谊会名誉会长等。2011年入选《时代先锋—国学文
期刊
【人物简介】  许长志先生:行医五十年,註册中医师,曾於1999—2002年四次荣获优秀中国特色专科名医奖,现任国际特效名中医专家协会会长、全国特效医药展示交流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同时持有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内外全科文凭、厦门大学高级中医心脑血管肝胃专科文凭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糖尿病男科病专业文凭。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无疑是其中璀璨的瑰宝之一。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是研究人体生理
期刊
【人物简介】  胡安先生,英国归国华侨,1972年至1992年在英国服务,曾任高云地利窝域群华人会会长,1992年退休後回港,服务於乡民,任汀角乡乡长、汀角村村公所主席、大埔乡事委员会当然委员(第二十届)、新界华侨联会副会长、大埔七约足球会名誉副会长等。  曾经有二十年的时间,胡安先生在英国服务於华人及华人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民间的力量,为华侨谋得福利,在他的身上,有许多能夠温暖华侨的故事。 
期刊
【人物简介】  黑志宏先生,宏武文化中心武术总监,宏武太极学会主席,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国际级武术健将、国家级武术教练员,所获荣誉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香港体育傑出领袖、香港傑出运动员、世界锦标赛枪术金牌、亚洲锦标赛太极拳金牌、东亚运动会男子对练金牌、北京奥运会太极全能银牌、亚洲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世界运动会太极全能银牌、全国武术锦标赛42拳剑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劈掛拳冠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