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人文文化特质,保护并发展村落文化不仅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并发挥育人价值,而且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契机。浅析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村落保护的有效性及实现多元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村落文化;保护;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6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即是要落实传统文化的保护[1]。传统村落又有古村落一称,是指其历史绵长,保护相对完整且延续至今的乡村聚落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村落格局、建筑文化及环境空间等要素[2]。秉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维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可使传统村落更具生命力,实现更持久的发展。但近年来,因城市化加速发展使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遭到严重破坏,并在逐渐消失。因此,保护并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完整性和特色,挖掘其多元文化的社会价值,促进村落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1 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
  1.1 文化价值特征
  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生态环保及政治军事是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价值表现。而对于河北省传统村落,名人故居、戏台、祠堂、寺庙及民间工艺则是其一段历史时期内凝聚的文化价值特征。另外,河北省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也有差异化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如冀南的皮影、蔚县的剪纸、邯郸的磁州窑、井陉的拉花及河北梆子与丝弦等,这些都是河北省传统村落重要的文化价值支援,直接奠定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1.2 人文环境特征
  人文环境的构成基础是人类的活动,目前河北省多数传统村落有大量村民居住,这就使传统村落并不单单是“物”,其更是一个有机、动态的人文价值景观。近年来,传统村落在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开发了大量的旅游资源以提高村落的经济价值,村落的“古”与“新”实现了高度统一。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历史街区保护活动,其是在保持真实历史的前提下,保留建筑外墙和历史街道,同时调整内部结构,供现代人生活、游玩。相比文物性古建,民居、民宿的保护与建设的根本原则即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确保其生活质量,使其感到更为方便与舒适,这样文化的保护与村落的开发才能做到完美统一。而我国传统村落更是蕴含了古朴民风,更具活力与真实感的“古”。
  2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彰显地域特色,树立文化自信
  河北省是我国现存传统村落数量最多,且保护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经统计,经国家认定的传统村落有200多处,且是兼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科学发展的地区。“冀文化”是河北省给外界的一张名片,传统村落是其重要载体,其承载着传统村落的物质形态和河北人民的精神内核,是代表地区特色的重要标识与符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文化的繁荣兴盛及人民的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基于此,国家推出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帮助人们树立文化自信[3]。河北省各地区的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具体表现,更是乡土建筑与文化的综合载体。因此从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入手,可以提升传统村落文化的软实力,强化其生命力,帮助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是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措施。
  2.2 夯实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
  得益于我国市场文化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得以快速发展,这为广大群众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也需要相应文化产业予以支持。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终还是要落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上。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不仅注重市场价值,更注重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及民族归属感来源于深厚的文化产业,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为传统村落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益处,而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则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建立团结的大家族。
  3 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存在的不足
  3.1 现代生活方式致使传统村落人口空心化
  由于近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无论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还是经济收入均与城镇有较大差异,使得传统村落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转移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多数老人与儿童留守村落,村内生产力不足,使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留守老人与儿童不利于村内文化产业的进步,传统文化没有下一代可以传承,导致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消失。
  3.2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缺失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变化,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而忽視了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虽然目前河北省多数传统村落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但仍有多数村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其更希望利用政府支持改善生活与居住条件,例如有些村落目前已经不再使用碹窑等传统建筑,甚至部分村民提倡拆掉无用的传统建筑,改建砖瓦房。可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已经失衡,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村内的碹窑、庙宇及古城墙等失去维护逐渐坍塌,而查灯、道诗句等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也逐渐消失。
  3.3 传统村落过度依赖旅游开发,发展与保护不协调
  近年来多数传统村落开发旅游项目,以此推动村落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推广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村落旅游项目的开发缺乏前期规划及后期管理,且部分村落注重经济价值最大化,过度开发旅游行业,反倒忽略了村落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传统村落逐渐商业化,使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失衡。因此,把握传统村落商业化的“度”,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拓展其他发展村落价值的新手段,成为传统村落文化振兴的破题关键。   4 河北省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及发展策略
  4.1 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缓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困境
  1)应当始终牢记“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文化兴”的理念,由政府主导,积极与龙头企业进行沟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建立立体化的产业模式,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新业态,提高乡村吸引力与整体竞争力,使外出村民能够返乡创造价值[4]。2)当地各级政府都应当重视传统村落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进行创业帮扶,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解决传统村落空心化的问题。另外,需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为村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加大教育投入,兴建教育设施,以城镇为目标全面提升村落公共服务。3)做好村庄发展规划,以经济与生态效益为基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在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4.2 从根源着手,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
  村民是维系传统村落日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保护、传承村落文化的主体,因此应从村民入手,对村落文化进行根本保护。1)加强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认知教育,树立其文化自信,认识到传统村落文化蕴涵的丰富价值,同时分享年轻一代投身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案例,学习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护观,从而主动进行村庄保护。2)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行政管理,明文规定加强文化保护,禁止村落过度开发的不良行为,同时成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工作组,日常进行文化保护的宣传,加强村民保护意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村落的重要性,主动承担村落维护工作。
  4.3 优化乡村环境建设,维系村落文化环境
  河北省传统村落的维护工作开展较晚,不过这也给河北省提供了其他省市可以参考的成功经验,可以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的案例进行规划建设。农村改建中,首先应做到传统与现代化建筑的共存,不可拆除古建筑以搭建民房。可以先进行全面的新农村规划,将原有的村落建筑设为旅游景点或者传统歌舞、习俗的举办地点,维护文化的发展需求。还可以适当拆除落后的古建筑,以原有建筑为设计基础,融合传统村落与现代化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建设满足乡村居民现代需求的建筑,如建设结束后,利用中国风外饰进行装点,既可以维持传统村落建设格局,又可以满足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将文化传承与建筑风格充分结合,还原青砖黛瓦、小桥人家、依山傍水的乡村特色,将文化依附在古建筑中,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
  4.4 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传播,避免“伪复兴”
  为避免传统乡村走入旅游大开发的误区,应从其他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保护与宣传,如研发文创产品、传播文化思想或引导游客实际参与村落保护等,以此强化村落文化生命力。针对河北省各地区多元文化特征,应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回归传统村落的本质,以此带动村庄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丰富村落产业形态内容,又可以让游客实际参与农业体验,从中感受到地方文明[5]。同时抓紧数据化时代的特点,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制作有关村落中手工剪纸、民族特色美食及扎染等内容相关的文旅视频,或者开设直播销售,如此不仅可以平衡传统村落旅游过度开发带来的弊端,消除旅游淡季影响,促进传统文化传承,而且可以使村落居民从文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获得利益,实现名利双收,构建稳定的居民关系,维护文化的保护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映红.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3):34-39.
  [2] 孫九霞.传统村落: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J].旅游学刊,2017,32(1):1-3.
  [3] 周锦,赵正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8(9):9-15.
  [4] 卢福营,鲁晨阳.村落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选择:基于浙江省江山市清漾村的调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104-111.
  [5] 龚向胜,魏芙叶,李煦.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基于五宝田传统村落实证研究[J].作物研究,2020,35(5):415-419.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开始在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对城乡建设进行规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落生态景观环境修复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村落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耕地被侵占、水土资源被破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使村落生态景观环境修复和保护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对村落生态景观环境的现状和修复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摘 要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当前各行各业发展增速与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中,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在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促进土地资源管理质量提升的策略,同时阐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规划质量的对策,以便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规划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紧密融合,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战略规划。但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没有农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健康。克服城乡卫生资源差距,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农村,是农村健康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着重思考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农村卫生服务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优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议:加大宣传,促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基层已呈现初步局面,但仍存在较多短板,必须要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建设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路径,基于此,分析基层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思考新时期基层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65 
期刊
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疼痛1个月,在本院准备作下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时突发晕厥1次持续约5 min.醒后感极度胸闷、胸痛、气促伴大汗淋漓,无咳嗽、咯血等症状.体检:体温36.7℃,呼吸23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72/43 mm Hg(1 mm Hg=0.133 kPa)。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日本镰仓综合病院、香港心脏病学会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协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的2003年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hina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s, 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于2003年10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百余名国外知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和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
期刊
摘 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只有实现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农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简单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区域研究、产业构建、基础建设等4个角度入手,提出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期刊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X综合征患者静息状况下和运动负荷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其平衡关系变化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目的 旨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的再狭窄(ISR)介入治疗术后即刻的结果以及有或无联合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是否影响其长期的结果.方法研究来源于3个γ射线治疗试验(WRIST试验、Gamma-1试验和ARTISTIC试验).180例ISR患者均有系列(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随访)的血管内超声(IVUS)资料,分为192Ir放疗组(106例)和安慰剂组(74例).定量分析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临床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摘 要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人们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障碍。为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农民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使农民从环境质量提升过程当中获益。为将宁夏原州区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进行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关键词 宁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