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指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和认知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欲望也不尽相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能过于随意和主观。实践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实践的过程本身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所以教学成果的是实现,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组织和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情感,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37-02
  一、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指导的意义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围绕课本、手机(电脑)展开,空间局限于学校、家庭或商业娱乐场所。不论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分不清“五谷六畜”,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成为“高分低能儿”,学生不会更换坏的灯泡,分不清韭菜与麦苗、鸭与鹅。这些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很难适应社会,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譬如,工厂找不到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出现“用工荒”,学生走上社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成为“啃老族”或误入“歧途”,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更加尖锐。初中生心智與心理基本成熟,因此,学校有必要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有利于学生各项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难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各级各类初中已经开始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而且也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初中综合实践课仍然存在很多难点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突出的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刚刚实施不久,因而很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开展初中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尽管也进行了一些安排和部署,但大部分内容都不符合初中综合实践课的要求,甚至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一些学校仍然把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对综合实践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综合实践课在体验、制作、服务、探究等诸多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制约初中综合实践课深入开展的难点问题之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目标,对综合实践课的安排缺乏针对性,并没有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很多课程都是“想当然”的设计,导致一些综合实践课成为形式主义,比如在课程安排方面尽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但经常会被挤占,无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目标指向缺乏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同样需要认真加以改进。三、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指导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活动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实践体验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活动化的学习情境,凸显出实践主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并且贴近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开展以保护公共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公共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再加上一些文字的指引和教师的语言说明,让学生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2.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和评价。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学习态度、互动热情、协作精神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保持学习注意力和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少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中蕴含很多的情感教育元素,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手段的运用,同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和谐关系,才能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行为施加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有效进步。例如在“山寨现象初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讨论“山寨”现象的危害,对于学生的集体实践成果要进行对比性评价和有效激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和学生,教师要避免机械性的负面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自主评价,在相互对比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如针对某个别学生购买盗版书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中存在的利害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盗版行为和山寨作品对社会的危害,这样才能有效纠正学生日后的行为习惯和不良思想倾向。
  3.注重课外拓展鼓励创新发展。
  课外拓展延伸是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进一步进行课程教学的升华,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天地,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价值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然在课后拓展学习的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锻炼个人的创新能力,做好活动主题的延伸以及升华。同样以调查公共设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在课程完成后教师可以做好最后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向社会大众发出保护公共设施的倡议书,并且积极踊跃地向相关报社投稿,引发学生更加深度地学习创新和创造,促使学生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爱护公共设施的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学习品质和个人品格的综合发展。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突出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索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1]韩化超.安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No.57126:18+20.
  [2]黄永元.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No.65304:35-37.
  [3]任永力.城市和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对比研究[J].学园,2016,No.20904:19+21.
其他文献
本文辨析了前人对唐■之“白贼”身份的两种说法,指出参与唐■之叛乱的却籍户不是“白籍户”,“白贼”不是白籍户为贼者或白丁造反为贼者。“白贼”与“白劫”同义,泛指公开
荀子的“群道”思想兼具人道与天道之内涵,是一种包括人与自然在内的“万物皆得其宜”的和谐系统。荀子之所以要在其理想治理框架中贯穿这一“群道”思想,与当时社会环境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