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书与赵宋天下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宋代,由于崇文抑武的国策,国家以科举取士,用文官治理社会,北宋名臣文彦博还提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论调,因此,宋代的“文风”极为浓厚,这也导致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现象,即宋代书家主体基本上都是文人士大夫,宋代的书法领袖大多是赫赫有名的文学艺术大师,他们搅动起宋代历史风云,书写出一片文人世界。
  可以说,《资治通鉴》是在极其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编撰完成的。这篇《资治通鉴》手稿背后,投射着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以及革新与守旧两种思想的交锋。
  在今天广西桂林市郊的龙隐岩,有一处名为“元祐党籍”的宋代摩崖石刻,其内容是一份包括司马光、苏轼、黄庭坚在内309人的名单。这份名单向我们昭示了北宋后期的党争是何等激烈。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被视为“旧党”,尽遭贬谪。神宗去世后,高太后辅政,司马光及旧党重返京师,新党被大规模清洗。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启用新党,旧党再度被贬谪流放,就连已经故去的司马光也被追加贬斥,就在该年始定“元祐党籍”。哲宗去世后,向太后听政,形势再次逆转,旧党得势,新党被贬谪。到了宋徽宗亲政,旧党与新党的处境又再次发生逆转,“元祐党籍”的旧党名单也增加到309人。
  被视为旧党一员的黄庭坚,约在49岁时被定为“元祐党人”,遭到贬谪。次年,黄庭坚写下这幅《廉颇蔺相如传》草书长卷。
  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曾被广为传唱。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先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历史故事赞扬蔺相如面对强秦时的大无畏精神和机智果敢;又记述蔺相如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克制与忍让,终于实现“将相和”,团结对敌。在长卷末尾,黄庭坚以蔺相如的一段话结尾:“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幅长卷诞生在北宋后期激烈的政治斗争期间,是对党派斗争的某种批判与控诉,同时也寄予了黄庭坚的期望—新党旧党能把国家命运置于私人恩怨之上,同舟共济,应对时艰。
  《廉颇蔺相如传》草书长卷长5丈余,用纸凡三十接,为迄今所见宋以前名家书画中最长的作品,也是黄庭坚草书作品精粹之一。
  《鲁直自评书学》曾有一段黄庭坚学习草书的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通过观看舟人划桨,黄庭坚得以进一步参悟草书。此外,不饮酒、参禅冥思也是黄庭坚作草书的特点。张旭、怀素作草书,皆以醉酒进入忘我迷狂状态。黄庭坚作草书则不饮酒,全在心悟,以意使笔。他通过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挥洒自如。因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界。   《赐岳飞手敕》题跋释文: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变法失败,加之党争频繁,终致国家元气尽丧。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徽宗、钦宗被俘,北宋灭亡。高宗赵构在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的护持之下,建立南宋。
  绍兴七年(1137年)秋,岳飞率军到防区边界巡视,高宗赵构以《赐岳飞手敕》御札回复其报,嘉勉其恭忠体国。宋高宗渡江草创南宋之时,内忧外患频仍,不仅金兵多次入侵江南,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更有甚者,南宋军事将领也多次发生叛乱。手札中特别提起的“淮西军叛”,就是一次迫使宋高宗退位的“逼宫事件”。
  《宋史》记载,绍兴初年禁卫军扈从统制苗傅,对王渊得到高宗的宠信而提拔为禁卫军殿前都统制产生怨恨,加上刘正彦对招降盗匪得到的赏赐太少心生不满,两人遂合谋叛乱。之后,苗、刘率军兵围皇帝住所,迫使高宗退位,皇子魏国公继位,隆祐皇后垂帘听政。事发后,张俊带兵“勤王”,在强大的军力保驾之下,高宗复位。而后,高宗任命苗傅为淮西军制置使,刘正彦为副制置使,把他们赶出朝廷。大事不妙之下,苗傅、刘正彦带兵连夜出逃,随后高宗派兵诛杀苗傅、刘正彦。所谓的“淮西军叛”,实际上应是禁卫军叛乱,对此高宗始终心有余悸。
  手札中说:“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长江上流一带”主要是指湖北周边,对稳定南宋政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宋史·岳飞传》记载,绍兴三年(1133年)秋,“伪齐遣李成挟金人入侵,破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湖寇杨幺亦与伪齐通……帝命飞为之备”。次年五月,以岳飞为制置使,率兵收复失地。七月,“襄汉悉平”,长江上流地区就此稳定。
  手札又说:“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这里说“所留军马”,是指岳飞留在江州和蕲州的水军。这里的“寇”是指盘踞洞庭湖的杨幺起义军。岳飞平定襄汉之后,高宗就把“湖贼杨幺”的问题提出来。岳飞也不负所望,于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擒斩杨幺,“湖湘悉平”。
  起初,高宗对岳飞是很信任的。在这封手札中,有“风霜已寒,征驭良苦”的慰问语,更有“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的心腹之语,便是明证。高宗如此厚待岳飞,与南宋初年的军事形势密切相关。高宗虽然想与金人议和,但金国不予理睬,不断向南宋发动进攻,想彻底消灭南宋政权。主战且军事才能卓越的岳飞自然深得高宗器重,以至于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随着战争的持续,金人意识到短期内很难灭亡南宋,于是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主和派开始占据上风。但是,在“中兴四将”里,高宗为何要置岳飞于死地呢?明代文徵明《满江红》词中有“念徽、钦现还,此身何属”,这一句恰恰说中高宗内心的隐秘,他是怕岳飞“直捣黄龙”迎回徽宗、钦宗之后,自己失去皇帝宝座。
  曾经君臣际遇,托之以心腹,结局却是“十二道金牌”,身死风波亭。重展此件《赐岳飞手敕》,不仅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尺牍上的文人世界


  《道服赞》释文:
  道服赞并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的这一千古名句和伟大胸怀,一直勉励后人。在范仲淹罕见的书法作品之中,他手书的《道服赞》是一件十分珍贵的传世墨迹。
  《道服赞》全文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占两行,正文每四字作一停顿,字密行疏,疏朗有致。其书法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黄庭坚《山谷题跋·跋范文正公帖》中也说:“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观此书,乃知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其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
  “赞”是古代一种专用于称颂的文体,常为四言韵语。宋人崇奉道教,于是道教风行。史书记载,徽宗皇帝赵佶便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宋代文人喜欢与道士交往,士大夫常衣道装,“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道服赞》就是范仲淹为友人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
  从序文看,这篇赞文是范仲淹为时任平海(今福建泉州)书记官的许姓友人所写,此人与范仲淹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同榜进士。天圣元年(1021年),许氏新制道装,32岁的范仲淹于是写下此帖为之赞,称友人制作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并有“宠为辱主”“骄为祸府”之句,实为相互戒勉。
  《灼艾帖》釋文: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榷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灼艾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一代文宗欧阳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帖中“见发言”的“发”,就是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艾灸。大约是家中来信,得知儿子身体不适,曾进行“灼艾”治疗,宦游在外的欧阳修很关心儿子的病情,回信询问:“不知体中如何?”
  除了询问病情,欧阳修对中医的艾灸治疗也很感兴趣,在信中特意言及:“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榷也。”欧阳修认为“灼艾”是一门学问,值得深入探讨。   在宋代,“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大行其道。宋代文人知医、通医蔚为风尚,很多名臣都曾经整理过古代医籍,其中就包括欧阳修。宋人认为艾灸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能够预防疾病,助人健康长寿。例如,宋人窦材《扁鹊心书》记载:“人无病时,常灸關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连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也在家信中聊起这件事。
  关于欧阳修的书法特点,苏轼在《东坡题跋·跋欧阳文忠公书》中曾评价说:“欧阳文忠公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裕如也。”这幅《灼艾帖》书法端庄劲秀,既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正如朱熹所云:“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致彦修少府帖》释文:
  熹顿首彦修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黔中名胜之地,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然猿啼月落,应动故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尘棼于讲诵之余,行简易于礼法之外。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上问。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少见远怀不尽区区。熹再拜上问彦修少府足下。仲春六日。
  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人称“朱子”。“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都是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身为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朱熹,因为一系列的成就,反而掩盖了他的书法声名。
  “熹顿首彦修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这幅《致彦修少府帖》是朱熹写给“彦修少府”的一封书信。关于“彦修”其人史料记载极少。南宋赵鼎在词作《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小序中说:“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彦修,钱塘人,名时敏……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长道县位于南宋国境西北部的利州西路的甘陕地区,朱熹致书的“彦修少府”似乎在“黔中”为官,二者一在西北、一在西南。赵鼎和词的“元彦修”,是否就是朱熹笔下的“彦修少府”,尚无法确知。
  朱熹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虽然难以与理学相提并论,但仍位列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曾高度评价朱熹的书法:“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朱熹的《致彦修少府帖》,通篇劲秀流美,字与字之间自然连贯,富有节奏感;用笔起承转合之间,精致严谨,沉着典雅,脉络分明;书写结字毫无倾仄欹斜、狂怪纵奇之态,不越书家法度,可谓深得晋人之韵、帖学之奥。
  宋人书法自苏轼以下,主张表现个性,追求放纵恣肆。然而,朱熹却不受时风熏染。他曾说:“学书莫盛于唐……入本朝来,名胜相传,亦不过以唐人为法。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显然,朱熹对黄庭坚、米芾等人追求个性、自由狂放的书风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可能与他主张理学家式的美学思想有关,即书法的外在之美,应与“遏人欲而存天理”、维护道德秩序这一内在要求相统一。
  《致原伯知府帖》释文:
  游惶恐再拜,上启原知府判院老兄台座:拜违言侍,遂四阅月,区区怀仰,未尝去心。即日秋清,共惟典藩雍容,神人相助,台候万福,游八月下旬方能到武昌。道中劳费百端,不自意达此。惟时时展诵送行妙语,用自开释耳。在当途见报,有禾兴之除。今窃计奉版舆西来,开府久矣。不得为使君樽前客,命也!郑推官佳士,当辱知遇。向经由时,府境颇苦僚。后来不至病岁否?伯共博士必已造朝久,舟中日听小儿辈诵《左氏博论》,殊叹仰也。未由参觐,惟万万珍护,即膺严近之拜,不宣。游惶恐再拜,上启原伯知府判院老兄台座。
  与朱熹一样,陆游也位列南宋书法四大家。陆游的行书效杨凝式,也颇有苏轼书风,朱熹称赞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
  《致原伯知府帖》是陆游写给友人曾逢(字原伯)的书札。陆游曾经跟从曾逢之父—曾几学习诗歌,《宋史·曾几传》记载:“(曾几)为文纯正雅健,诗尤工。”除了学诗,陆游还向曾几学习做人。陆游每次看望曾几,“必闻爱国之言,时先生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陆游也与曾几的家人结下深厚友谊,此帖正是写给曾几的长子曾逢。
  自南宋孝宗继位以后,主战派开始受到重视。陆游以善辞章、诸典得到重用。然而,不谙政治的陆游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调离朝廷中枢。此时恰逢范成大帅蜀,于是征辟主战的陆游为参议官。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从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通判的途中,写下此帖,内容多有寒暄问候,并简略说明赴川行程。陆游入川,虽然远离家乡,却充满期待,欲在军旅中为国效力,收复故土。
  此帖书法严谨中见跳宕,用笔灵动有致,多见行草笔法,结构上虽也屡见长窄结体,但仍保留苏轼行书的特点。陆游在文集中曾多次《跋东坡帖》,可见其对苏字精研之深,对苏轼书法的钟爱。此札笔法丰厚多动态,是陆游中年时期尺牍书法的代表作。
  在经历魏晋时期的第一个高峰后,尺牍、手札在宋代成就了第二个高峰。形制小巧、随笔所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的尺牍书法,具有自由洒脱、简约率真的特点,与“尚意”的宋代书风正相契合,这些书法作品常有“无意于佳乃佳”的效果。在这些包罗万象的尺牍、手札上,无论是名垂古今的帝王将相,还是书法文学造诣极高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在抒写情感与人生之余,也打开了一扇宝贵的窗口,借此我们得以窥见宋代灿烂的历史文化艺术,乃至正史中看不到的种种时代风貌和生活细节。
其他文献
我叫小豆丁,是花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假期计划达人,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过暑假的吗?  我的快乐暑假生活,那叫一个充实,除了舒服的休息外,我还设计了通过完成假期作业来巩固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没把握好的地方,简单预习一下新学期课程等“查缺补漏”环节。另外,我的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像什么唱歌、下棋、游泳、打球等,我不但玩得开心,还让自己的身体长得棒棒哒!  先给自己制定一个暑期计划  
印度与中国天造地设,成为比邻,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自此开启了两国之间绵延不绝的文化交往。  笈多时期作为印度艺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不论是佛教造像、印度教造像还是耆那教造像,都展示出印度艺术本土化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佛教造像,气质沉静,仿佛处于深度冥想和自我精神的观照之中,完全是智慧超然的形象。  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基于对佛教圣地的虔诚向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求法僧人西行,其目之所见的笈多
一天,文字学校要进行一次街头纠正错别字的活动,“象”“像”“相”踊跃报名参加了。  他们首先来到一家理发店门前,发现门楣上有“形像大使”四个大字。店主热情地出门欢迎他们。“象”仔细看了好大一会儿店名,才开口说道:“我是‘象’,除了指‘大象’外,一般是指事物内在的实际形态或样子等,如:景象、形象;有时也指事物外部的状态等,如:表象;有时还指仿效、模拟等,如:象声。老板,您的店名寓意很好,如能把‘像’
饺子在中国是一种国民级美食。尤其是在北方,每逢佳节,饺子更是许多人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家人一起包饺子,也是一件幸福感满满的事情。那么,饺子是在何时出现的?它们又承载着人们的哪些美好的愿望呢?饺子的前世今生  饺子,在东周时称为“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北齐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里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偃月形的馄饨,其实就是饺子。  有意思的是,“
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青藏高原是第一个阶梯,从西域延伸到关中的丝绸之路处于第二个阶梯上。关中平原周围的险关要隘使得八百里泰川成为四塞之地,其中,位于关中腹地最东端的函谷雄关,日夜俯视着处于第三个阶梯上的中原大地,成为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天堑。●天开函谷壮关中  从关中长安至中原洛阳的东西大道,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孔道。它西起今天陕西西安,经灞桥、临潼、新丰、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过河南阌乡、陕
/俄狄浦斯向诸神谴责孩子们/ 加格纳罗·贝尼涅  俄狄浦斯在知晓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后,选择远离故土。他在漫无目的的漂泊途中失手杀死了一位骄横的老者,但他不知道此人便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俄狄浦斯因为解除了忒拜城的灾难,被人们拥立为国王。按照摄政王克瑞翁的许诺:“帮助忒拜城解除斯芬克斯危机的人,将会迎娶拉伊俄斯的遗孀约卡斯塔,成为新的国王。”俄狄浦斯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命运的捉弄。  俄狄浦斯与约
彩陶猪盆屋 汉 10×21.5×20.1cm  猪年,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广告短片火了。这只简笔画般的英国卡通小猪“刷屏”中国的大江南北,跨越性别、地域和老幼,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猪真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叫人一声“猪”,既有可能是责骂,也有可能是双方关系亲近,正在打情骂俏;说一句“笨猪”,虽然很有可能是轻蔑之语,但也极有可能是在玩笑嬉闹。既能被用来表达亲昵,也能被用来表示对邋遢脏污或迟钝愚笨者
阳光照耀着森林,几个小伙伴聚在托尼家玩捉迷藏。大家商量决定:只能藏在托尼家里或者院子里,因为森林太大了,谁要是藏在里面,恐怕找上几天也找不着。  捉迷藏开始了,多多站在院子门口,面对大树、眼睛蒙着布条,大声地数着:“十、九、八……”伙伴们急忙四处找地方躲藏。  乐奇正寻思着藏在哪儿好,忽然看见豆豆往垃圾桶那儿去了,他连忙跑上前拉住豆豆。  “不能藏在垃圾桶周圍!”乐奇小声地说,“垃圾桶可臭了,会把
蚯蚓妈妈想让小蚯蚓学很多本领。比如像毛毛虫一样变成蝴蝶飞上天;像小蝌蚪一样褪去尾巴水中游……蚯蚓爸爸很不高兴,对小蚯蚓说:“蚯蚓就是蚯蚓,不要学别人的样子。”小蚯蚓听了爸爸的话,安静地在土里學习怎样松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本领。
雕漆工艺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制作工艺复杂、品质精良和雕漆品种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在漆工艺品种中独领风骚。雕漆制品是故宫现藏漆器制品中数量最大、品质最高的漆器制品。    雕漆,是使用天然漆树上分泌出的一种液体,经加工提炼调制成多种色漆,髹涂于各种器物胎骨上,再雕制成色彩斑斓的各种漆器。      据明代隆庆年间安徽新安平沙漆工黄成《髹饰录》“雕镂第十”剔红条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