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应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生命”领域有关植物部分。适用于现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通过对葡萄、草莓生长的持续研究,有助于学生整合“新的生命”领域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这个新学校、网络这个新课堂。
活动目标
1.科普教育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体验劳动的辛劳和快乐,感受生物生长的过程,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能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分享研究信息、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尊重与热爱、团结与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通过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发社区农副业的种植结构小改革。
活动方案所寻求的科普资源
许多农村学校周围有一批蔬菜果品特色村:“草莓村”、“葡萄村”、“丝瓜村”、“药芹村”、“番茄村”、“莴苣村”、“无花果村”、“无籽西瓜村”、“香葱村”、“菜秧苗村”等。我们在社区和学生家长中广泛物色人才,聘请镇农科站站长、葡萄、芦荟、草莓种植能手等专业人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学校与校外科普基地结对,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实践,定期请科技专家到校上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可以校园种植基地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学生喜爱的“学农爱农”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大课题引出的小课题
由《开发利用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展“学校种植”系列内容研究:
社区种植:科技种植知识、种植品种、种植范围,“我村的科技种植”,走进大棚、周围的“大棚、中棚、地膜”,社区科技种植现状小调查,寻访种植能手,农业示范园的考察、调查,动手实践。
学校种植:种植基地的管理、劳动、观察记录,“我是科技小记者”,聆听种植协会科技辅导员的介绍。争做科技种植小能人。
家庭种植:“我家种植中的科技含量”,“我的科技实验”、科技种植实验日记、“我为家中的生活出点科技点子”。
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特产水果——葡萄、草莓的巨大魅力。
葡萄与草莓的魅力孰大孰小?为什么种草莓的多种葡萄的少?引发“葡萄村”与“草莓村”孩子的一场争论。
第二阶段:“葡萄村”与“草莓村”各显身手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围绕葡萄和草莓的“种类”、“营养”、“经济价值”、“科学栽培技术”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调查研究:
上网搜索;走进图书馆,翻阅各种报刊;走进葡萄园和草莓大棚,向自己的家长、村人、种植专业户请教。
在学生们自主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老师要穿梭于各活动小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制作资料卡,学会写读书笔记;电教老师带领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教学生选取、下载各种资料:数学老师帮助学生统计各类数据,绘制表格。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项目后,将学生统计的数据与老师调查统计的数据比对。例如:一亩地葡萄、草莓的经济收入大约是多少?两种作物昕花费的劳力、投入各是多少?等等。同时重点请葡萄村、草莓村的两个种植大户,讲一讲各自的优势与缺点。
第三阶段:让“葡萄村”与“草莓村”异彩纷呈
调查活动结束后,让“葡萄村”与“草莓村”的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展开辩论会。
研究“葡萄的种类”的学生展示各种品种的葡萄实物,讲解种类,请大家品尝。
“草莓村”的学生带来各种草莓照片,进行介绍。(相关内容可以根据时间随时调整。)
研究“葡萄的营养”的学生展示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多方证明葡萄营养价值之高,还独具医疗保健之功效。
“草莓村”的学生将各种资料汇总成表格形式,列举草莓所含营养素及其含量,使人一目了然。
研究“葡萄的科学栽培技术”的学生讲解葡萄种植过程的有关技术,做修剪枝条的现场操作,当小小农艺师。
“草莓村”的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请来了草莓种植大户作讲座,或播放他们采访种植大户的录音,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第四阶段:互动引发的再思考
既然葡萄和草莓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巨大,为什么除了葡萄村和草莓村之外,没有更多的人来种植呢?大家如何从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角度来为我们的家乡父老出出金点子呢?
学生讨论,再去调查全镇愿意种植葡萄或草莓的农户数。给分管农业的镇长伯伯写一封信,请政府动员人们多种葡萄、草莓这些经济作物,为自己增加收入,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
上街发放倡议书,在倡议书上,汇总大家的调查数据,绘制葡萄、草莓、水稻、小麦这些农作物的经济投入、经济收益对比表。通过鲜明的数据差异,引导人们科学地选择种植葡萄、草莓。
请“葡萄村”与“草莓村”的种植能手到镇成人教育中心作科学栽培技术讲座,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家长来作讲座。
通过这种种活动引发社区农副业结构小改革。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生命”领域有关植物部分。适用于现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通过对葡萄、草莓生长的持续研究,有助于学生整合“新的生命”领域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这个新学校、网络这个新课堂。
活动目标
1.科普教育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体验劳动的辛劳和快乐,感受生物生长的过程,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能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分享研究信息、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尊重与热爱、团结与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通过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发社区农副业的种植结构小改革。
活动方案所寻求的科普资源
许多农村学校周围有一批蔬菜果品特色村:“草莓村”、“葡萄村”、“丝瓜村”、“药芹村”、“番茄村”、“莴苣村”、“无花果村”、“无籽西瓜村”、“香葱村”、“菜秧苗村”等。我们在社区和学生家长中广泛物色人才,聘请镇农科站站长、葡萄、芦荟、草莓种植能手等专业人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学校与校外科普基地结对,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实践,定期请科技专家到校上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可以校园种植基地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学生喜爱的“学农爱农”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大课题引出的小课题
由《开发利用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展“学校种植”系列内容研究:
社区种植:科技种植知识、种植品种、种植范围,“我村的科技种植”,走进大棚、周围的“大棚、中棚、地膜”,社区科技种植现状小调查,寻访种植能手,农业示范园的考察、调查,动手实践。
学校种植:种植基地的管理、劳动、观察记录,“我是科技小记者”,聆听种植协会科技辅导员的介绍。争做科技种植小能人。
家庭种植:“我家种植中的科技含量”,“我的科技实验”、科技种植实验日记、“我为家中的生活出点科技点子”。
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特产水果——葡萄、草莓的巨大魅力。
葡萄与草莓的魅力孰大孰小?为什么种草莓的多种葡萄的少?引发“葡萄村”与“草莓村”孩子的一场争论。
第二阶段:“葡萄村”与“草莓村”各显身手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围绕葡萄和草莓的“种类”、“营养”、“经济价值”、“科学栽培技术”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调查研究:
上网搜索;走进图书馆,翻阅各种报刊;走进葡萄园和草莓大棚,向自己的家长、村人、种植专业户请教。
在学生们自主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老师要穿梭于各活动小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制作资料卡,学会写读书笔记;电教老师带领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教学生选取、下载各种资料:数学老师帮助学生统计各类数据,绘制表格。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项目后,将学生统计的数据与老师调查统计的数据比对。例如:一亩地葡萄、草莓的经济收入大约是多少?两种作物昕花费的劳力、投入各是多少?等等。同时重点请葡萄村、草莓村的两个种植大户,讲一讲各自的优势与缺点。
第三阶段:让“葡萄村”与“草莓村”异彩纷呈
调查活动结束后,让“葡萄村”与“草莓村”的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展开辩论会。
研究“葡萄的种类”的学生展示各种品种的葡萄实物,讲解种类,请大家品尝。
“草莓村”的学生带来各种草莓照片,进行介绍。(相关内容可以根据时间随时调整。)
研究“葡萄的营养”的学生展示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多方证明葡萄营养价值之高,还独具医疗保健之功效。
“草莓村”的学生将各种资料汇总成表格形式,列举草莓所含营养素及其含量,使人一目了然。
研究“葡萄的科学栽培技术”的学生讲解葡萄种植过程的有关技术,做修剪枝条的现场操作,当小小农艺师。
“草莓村”的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请来了草莓种植大户作讲座,或播放他们采访种植大户的录音,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第四阶段:互动引发的再思考
既然葡萄和草莓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巨大,为什么除了葡萄村和草莓村之外,没有更多的人来种植呢?大家如何从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角度来为我们的家乡父老出出金点子呢?
学生讨论,再去调查全镇愿意种植葡萄或草莓的农户数。给分管农业的镇长伯伯写一封信,请政府动员人们多种葡萄、草莓这些经济作物,为自己增加收入,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
上街发放倡议书,在倡议书上,汇总大家的调查数据,绘制葡萄、草莓、水稻、小麦这些农作物的经济投入、经济收益对比表。通过鲜明的数据差异,引导人们科学地选择种植葡萄、草莓。
请“葡萄村”与“草莓村”的种植能手到镇成人教育中心作科学栽培技术讲座,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家长来作讲座。
通过这种种活动引发社区农副业结构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