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哲学的重构 ——陈波与苏珊 哈克的对话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波(以下简称"陈"):哈克教授,我们是老朋友了.我知道,早前您以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方面的工作而知名,特别是著名的《逻辑哲学》.近几十年,您在几乎所有哲学领域都做出贡献——《证据与探究》《一位热情的稳健派的宣言:不时髦的论文集》《捍卫科学——在理性的范围内》《让哲学发挥作用》以及新近的《证据的重要性》——它们涉及认识论、形而上学、科学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女权主义、文学哲学以及学术伦理等众多领域.
其他文献
韩非既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终结者.他的法治理论属于实用型的政治哲学.在韩非哲学中.第一块基石是"以理解道"的道理关系论,系统论述理的具体性、历史性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
学术宽容是对学术思想、学术行为的包容、容忍,它是有边界、有限度的.学术宽容建立在真理的多维性、或然性以及人的有限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学术宽容能够点燃智慧之光,展现学术
根据人类的主体存在形式,我们把正义划分为类正义、群体正义与个体正义。类正义是以人之类集合为正义承担主体,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评价中枢的正义。类正义涉及正确处理两类
一个有效的理论必有其有限的边界,把握以人为本的边界限度是科学地应用之的前提。以人为本理解泛化进而使用的滥化现象应当引起警惕。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人民
在伦理语境中对博弈境遇的关注,并非现代博弈论出现之后才有的新进展。在诠释人类行为及其合作秩序获得的伦理学努力中,理论家们在寻求道德与自利之间和解的同时,又始终面对
文化领域正在发生的"活态文化转向"全面凸显出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也为后者提供了方法论参照.活态文化观念强调生态整体观,它要求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对社会学、
长期以来,中国伦理学界是依照"伦理就是道德"的认知范式理解和把握伦理学的对象的,这实则是一种误解.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两个相互联系又存在重要区别的基本概念.伦理属于"思
文章在分析Web2.0环境下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重构了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并结合Web2.0技术研究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及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
康德试图调和两种明显不一致的人性图景:一是人类作为自然系统之一部分的"机械论"图景;二是人类作为自由、自觉和理性的行为者的传统形上学图景.康德认为,由于这两种图景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