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心理学家这样说:如果要一个人走过一根放在地面上象碗口那样粗的原木可能毫不费事,但若是将原木提高两米搭成桥的样子让人走,那么多数人走不到一半就“坠落”了。类似的“心理因素左右结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俯拾皆是。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但这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道理恐怕都能理解。位置的变化,角度的不同,往往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和结果。
喜欢收藏的朋友都明白,收藏最忌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态。功利之心太切,心理期待值就高,受强烈的“捡漏”愿望的驱使,往往会把收藏物的瑕疵看得“小”了,甚至以假当真。反之,如心理平和,以欣赏、休闲的心态去面对收藏品,则会细细品赏,即使是以假乱真的赝品、次品也难逃法眼。可见,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它有时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心理因素有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就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活于不同家庭和社会氛围,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学生。面对群体,教师理应一视同仁;面对个体,教师则应“因材施教”。关爱个体有时能影响群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关心个体有时会带动群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常规教学活动中并不鲜见。而对个体处理不好,或处理方法不得当,也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多位或多数学生辍学,或整体学习情绪的低落。
成人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学习的信心不足,这既有对自己学习基础的信心不足,也有对自己如何处理好工学矛盾的信心不足。个别学生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对于前者,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要细细地了解该位学生原先的基础。如原先就读于哪类学校,毕业于哪所学校,学习状况如何,与接受高等教育所学专业的专业程度有多大差异,知识缺口有哪些等。在远程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义务,当然也有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补习措施的责任。学习是一个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会冒出知识的缺陷,教师就有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弥补缺陷,顺畅进行专业学习的相关应对措施。对于后者,则需交心、谈心,把工作做细,帮助他们找回参加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切实在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缓解工学矛盾和家庭困难。
由于高中段办学的多样化,多年来进入专科学习的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再是清一色的普通高中文化基础,有中专的,也有职业学校和技校的,同是文化课,但差异很大。由于专科学习来自于各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形式和专业,而学生因工作需要,所选的本科专业往往与原学专科专业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不论是专科教学还是本科教学,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前文化基础的调研,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事实上,从笔者做过的调查来看,只有少数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除了抱怨学生素质远不如前以外,还是依照传统的“轨道”向前惯性地滑动。于是,师生之间不是更融洽了,而是更疏远了。
确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做法各异,但中心只一个,即“搬走”学生的心理障碍,“唤醒”学生的心理信心,“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首先应是心理距离。应该承认,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优良传统。学生尊敬教师,除了他的人品、学识以外,还因为有教师的关怀。高中课文中有一篇《论语·子路、曾 、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孔子与弟子的师生对话。课文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和其几个弟子的互动过程,十分精彩。在对话中孔子不仅了解了弟子们的不同才干和志向,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最后发言的曾皙表示“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正是孔子的虚怀若谷,一下子消除了曾皙的顾虑,使其畅所欲言。如教师以真诚、坦荡相对,学生则再也不会有“不吾知也”的抱怨了。
原木抬高了两米,说明标准的提高,要求走过原木的人的心理素质和行走技巧也相应提高。但只要心静神定,把“悬”着的“心”放安稳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进入一个新境界。如历经磨练的杂技演员在细长高悬的钢丝上,险招叠出,进退自如;训练有素的体操运动员在宽仅0.1米的平衡木上翻滚腾挪,如履平地。学习和训练本是“同胞兄弟”,有相依相通之缘。只要克服畏难情绪,讲求科学,讲求方法,辅之以勤学苦练,原木的提高也不会成其为行进的心理恐惧,当然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桥”!
喜欢收藏的朋友都明白,收藏最忌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态。功利之心太切,心理期待值就高,受强烈的“捡漏”愿望的驱使,往往会把收藏物的瑕疵看得“小”了,甚至以假当真。反之,如心理平和,以欣赏、休闲的心态去面对收藏品,则会细细品赏,即使是以假乱真的赝品、次品也难逃法眼。可见,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它有时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心理因素有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就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活于不同家庭和社会氛围,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学生。面对群体,教师理应一视同仁;面对个体,教师则应“因材施教”。关爱个体有时能影响群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关心个体有时会带动群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常规教学活动中并不鲜见。而对个体处理不好,或处理方法不得当,也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多位或多数学生辍学,或整体学习情绪的低落。
成人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学习的信心不足,这既有对自己学习基础的信心不足,也有对自己如何处理好工学矛盾的信心不足。个别学生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对于前者,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要细细地了解该位学生原先的基础。如原先就读于哪类学校,毕业于哪所学校,学习状况如何,与接受高等教育所学专业的专业程度有多大差异,知识缺口有哪些等。在远程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义务,当然也有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补习措施的责任。学习是一个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会冒出知识的缺陷,教师就有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弥补缺陷,顺畅进行专业学习的相关应对措施。对于后者,则需交心、谈心,把工作做细,帮助他们找回参加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切实在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缓解工学矛盾和家庭困难。
由于高中段办学的多样化,多年来进入专科学习的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再是清一色的普通高中文化基础,有中专的,也有职业学校和技校的,同是文化课,但差异很大。由于专科学习来自于各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形式和专业,而学生因工作需要,所选的本科专业往往与原学专科专业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不论是专科教学还是本科教学,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前文化基础的调研,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事实上,从笔者做过的调查来看,只有少数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除了抱怨学生素质远不如前以外,还是依照传统的“轨道”向前惯性地滑动。于是,师生之间不是更融洽了,而是更疏远了。
确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做法各异,但中心只一个,即“搬走”学生的心理障碍,“唤醒”学生的心理信心,“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首先应是心理距离。应该承认,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优良传统。学生尊敬教师,除了他的人品、学识以外,还因为有教师的关怀。高中课文中有一篇《论语·子路、曾 、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孔子与弟子的师生对话。课文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和其几个弟子的互动过程,十分精彩。在对话中孔子不仅了解了弟子们的不同才干和志向,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最后发言的曾皙表示“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正是孔子的虚怀若谷,一下子消除了曾皙的顾虑,使其畅所欲言。如教师以真诚、坦荡相对,学生则再也不会有“不吾知也”的抱怨了。
原木抬高了两米,说明标准的提高,要求走过原木的人的心理素质和行走技巧也相应提高。但只要心静神定,把“悬”着的“心”放安稳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进入一个新境界。如历经磨练的杂技演员在细长高悬的钢丝上,险招叠出,进退自如;训练有素的体操运动员在宽仅0.1米的平衡木上翻滚腾挪,如履平地。学习和训练本是“同胞兄弟”,有相依相通之缘。只要克服畏难情绪,讲求科学,讲求方法,辅之以勤学苦练,原木的提高也不会成其为行进的心理恐惧,当然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