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增溶了二氯二茂钛的P123胶束为模板,采用一步法得到了钛掺杂介孔材料Ti-SBA-15.FTIR、XRD、BET等测试结果显示Ti-SBA-15仍保持规整的孔道结构特征,样品经焙烧后茂环分解留下钛负载于介孔表面.对样品吸附CO2的测定结果表明,钛的负载有利于CO2的吸附,在N2气氛下焙烧的样品对CO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其中Ti-SBA-15(550-0.5-N2)对CO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增溶了二氯二茂钛的P123胶束为模板,采用一步法得到了钛掺杂介孔材料Ti-SBA-15.FTIR、XRD、BET等测试结果显示Ti-SBA-15仍保持规整的孔道结构特征,样品经焙烧后茂环分解留下钛负载于介孔表面.对样品吸附CO2的测定结果表明,钛的负载有利于CO2的吸附,在N2气氛下焙烧的样品对CO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其中Ti-SBA-15(550-0.5-N2)对CO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mmolg1,钛在介孔材料中的存在形态对CO2吸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MODIS数据反演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采用AMSR-E微波遥感土壤湿度数据,驱动GLO-PEM模型估算青藏高原净初级生产力.克服了由于降水插值和辐射插值给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估计的PAR与观测值比较,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分别为9和19.68W m2,R2分别为0.89和0
发展了一个由辐射传输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动力过程耦合的能量平衡模式,分析了当绿洲和荒漠尺度不同时的区域气候态及气候态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背景条件相同时,只有大于一定尺度的绿洲得以维持;在另一方面,当绿洲尺度给定时,在绿洲相对湿度较小时,绿洲得以维持.这些简单的理论结果可为更复杂的数值模拟模式提供参考,为防治荒漠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antua等人提出和计算的太平洋振荡指数,着重研究了此突变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关键区域降水和水汽辐合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东亚水分循环和亚洲-西太平洋环流
随着大气或海洋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物理过程以参数化形式并入到模式中,这一方面使得模式能更加准确的描述大气或海洋的运动,但另一方面也在模式中引入了"开关"形式的非光滑过程,提高了模式的非线性性,最终导致基于传统伴随方法(ADJ)的变分资料同化(VDA)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本文利用遗传算法(GA)的非光滑寻优能力,采用自适应的选择和变异算子以及混合交叉算子,并结合精英保留策略,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求解
基于补偿原理,结合湿地环境和植被生长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对湿地垂向水分损失通量进行区分监测,并可同时测量多种湿地植被状态蒸散量和水面蒸发量数据的蒸散补偿观测系统(CETOS).2004~2009年,应用该系统对比研究了扎龙湿地和白洋淀湿地芦苇群落的蒸散耗水规律,其中在白洋淀湿地对比测量了三种具有不同叶面积指数的芦苇群落蒸散速率.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扎龙湿地芦苇生长季蒸散总量为739~886mm,而
近年来,一系列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切与日俱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类活动"很可能"(概率95%以上)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国
多孔配位框架材料(porous coordination frameworks,PCFs)是一类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可设计性、结构可调控性、比表面高和孔容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CO2捕集与分离材料.本文综述了PCF材料CO2捕集与分离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功能导向的材料设计与合成策略:即"多尺度模拟设计-实验制备-性能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案.最
介绍了应用非平衡热力学研究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CO2)动力学的思路,分析了其成功应用需解决三大关键科学难题,即可靠的热力学模型,界面传递速率描述以及准确的通量数据.其中,准确通量数据的获得需要可靠的实验动力学数据和离子液体捕集CO2过程传递面积的有效考察.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该三大关键科学问题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分析后续开展的工作,并对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非平衡热力学研究提出展望.
研究了一乙醇胺及其衍生物的非环状醇胺的分子结构与其吸收捕集CO2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了在313.15K和393.15K两个温度下,CO2分压从1kPa到700kPa条件下,CO在不同醇胺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分析研究了羟基与烷基间的链长、取代烷基位置、氨基上烷基链数目及烷基羟基链数目、羟基位置和两个羟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子结构的醇胺水溶液对CO2的吸收能力有明显差别.根据CO2的捕集分离
采用变阱宽方阱链流体(SWCF-VR)状态方程关联了CO2在几种常规物理吸收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得到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建立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与温度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采用一个二元交互作用参数,SWCF-VR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CO2在常规流体中的溶解度,尤其能满意再现甲醇低温洗工艺中CO2-甲醇的相行为.利用建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与温度的关联式,可将SWCF-VR状态方程拓展应用于预测二元系统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