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多了一堵墙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柱子被土匪抓走后,在土匪窝里人不人鬼不鬼地混了两年,终于死里逃生,跑了回来。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老人家。
   寒风呼呼,夜色沉沉,柱子还是熟练地摸进了家。一进院子,看到窗口映出的灯光,柱子心里一下子暖烘烘的——灯在,娘就在,家就在。先前,只要他晚上不回家,家里的煤油燈就一直亮着。
   “娘,娘。”柱子低声叫着,他怕声音大了吓着老娘。
   柱子的话音一落,“哗啦”声,门开了,娘披着衣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那一刻,柱子心里一热,娘是不是每晚都睡得很晚,一直等着他回来?
   柱子赶紧上前搀扶着娘。进到屋里,柱子才发现娘光着脚,不用说,听到他的叫声,娘连鞋也顾不上穿就去开门。柱子忙让娘拱进被窝。细细打量娘,柱子看到娘额头上的皱纹密了,好似刀子刻出来的;老人家头上的白发也添了不少,像是落了一层雪。柱子心里一阵心疼和愧疚。
   娘用手摩挲着柱子的手,胳膊,脸庞。手到哪里,眼光也罩到哪里。
   柱子强忍着,没让眼眶里的泪落下来,脸上挤出笑,说:“娘,放心吧,胳膊腿一件不少。”
   娘嗔了柱子一眼,说:“柱子,吃饭没?娘给你做去。”说着,娘就要下床。
   柱子拦住了娘。他一抬头,忽然发现屋子小了许多,再一打量,这才看到屋子里多了一堵墙!他惊讶地问道:“娘,这是——”
   娘说:“这是人家康掌柜给砌的。”
   “啊!”柱子一惊。
   康掌柜是康百万!柱子家的邻居叫康群山,跟康百万是本家。几年前,康群山修院墙时,仗着康家是村里的大户,强占了柱子家一尺多的地方。柱子不满,告到官府。县太爷考虑康家不是一般人家,不敢轻易了断。康百万听说后,没有给康群山讲大道理,给他讲了当朝“六尺巷”的故事。
   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都是名门望族,未敢草率决断。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在康百万的教育下,康群山主动拆除了院墙,提出以后不再修筑,还说远亲不如近邻,今后两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康百万,还有康群山的做法,感动了地方官员和百姓,纷纷称赞康家的善举。
   当时,柱子也以为康百万真是正人君子,没想到阴险着呢,“放长线钓大鱼”,趁他不在家,欺负到老娘头上,把院墙垒到了屋子当中来!
   想到这里,柱子暗暗用力,猛地一伸手,一拳打在墙上!只听,“轰隆”一声,那墙倒了。
   “柱子!你干啥?”娘回过神来,急忙质问柱子。
   柱子这时也发现,这堵不堪一击的墙不是一般的土墙,“砖”不是泥土烧制的砖。
   看到他满眼惊愕,娘知道柱子误会了,说:“柱子,这不是一般的墙,这叫豆墙。”
   “豆墙?”
   娘说:“这是康百万发明的独特的存粮方法。为了储存豆子,康百万把豆子碾成豆瓣,再砌成砖块形状,攒多了就垒成墙,外面粉刷,称为‘豆墙’,能保存多年不腐。康家就有不少这样的墙……这‘豆墙’在灾荒年代不仅救了我们村里人,还救济了很多逃荒过来的人。类似咱家一样的家庭,康百万派人都给砌了‘豆墙’,让咱们遇到灾荒就拆‘墙’吃……大伙儿都叫这墙为‘保命墙’。”
   没过多天,柱子就到康百万家当了名伙计。
其他文献
古罗马斗兽场  公元前100年,我与狮子约定的那场  生死决斗,由于我的迟到  一个犹太奴隶替我出征,他怀着对  生命的深重敬意,竭尽全力  直到 最后一滴血  在全场五万欢呼和尖叫声中  渗入脚下的泥土,直到  狮子饥饿的胃完全接纳了他的灵与肉,直到  帝王将相们心满意足的离去  今天,蓝天白云,我姗姗来迟  除了年迈的石头还依稀记得当年的腥风血雨  岁月早已把人兽,人人  决斗,置于脑后  帝
期刊
小暑,听见生命灌浆的声音  此刻,我必须停下来  在故乡,我要淋一场临崖飞泻的瀑布  卸掉一身的重,把自己还原成风调雨顺的词  不让根须与根须因缺水而相互纠缠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命运  然而,我们可以像葵花一样朝向阳光  有远离浮躁拒绝腐朽的权力  在膨胀的私欲面前,学会放下  青纱帐的寂静,被  女人背篓里婴儿急促的哭声打破  青石上,她搂起羞红的衣襟  将乳头送进嗷嗷待哺的小嘴巴  她长长的睫
期刊
北方之春,让我焦急(外一首) 刘一冰  一场雨加上风  在我的心上细细的一过  就有暖暖的东西露出来  风,在绿色里无需多言  就像你的眼神扫过来  小花就从绿色里探出灿烂  这就让整个冬天占去的荒芜  节节败退  春风漫过我的生活  我的世界全线反击  摒弃苍白,我绿色的梦  正一点一点像阳光浇灌  唤出鸟鸣唱歌放置羊群舞蹈  我站在消瘦的河岸  高声朗诵春天的诗句  河流有情,一定能滤去虚  
期刊
芦苇岸,1989年迄今在众多刊物发表过作品若干,主要作品有《光阴密码》《冷,或曰道德经》、长诗《空白带》和大型组诗《湖光》等。出版有诗集《芦苇岸诗选》《坐在自己面前》《带我去远方》多部、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两部。  顺从  一个浪是绝唱吗  绝唱之外,是深渊般的一排浪  有浪的海,即天堂  大海总以相反的姿态  顺从于本质的一面,生生不息的海  在运作,在完成  沉潜的事
期刊
薛涛是扎根东北大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回归大地。他用一颗滚烫的心虔诚地匍匐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挖掘着东北丰富新鲜的创作资源,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成人以及他们的成长。东北土地独特的坚韧与硬气,在薛涛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带有浓厚、粗犷的原始美,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坚毅阳刚的性格,他们的生命力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在这种坚硬外壳的下面,
期刊
1  年关,这个十字路口的祭祀品堆成了金山银山。从傍晚起,烟灰燎绕,火光冲天。这里的人,一伙抢着挣钱,一伙忙着给死人“烧钱”。  “嗖”,一块雪疙瘩砸中下梢的一个地摊儿,立着的一列黄纸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招惹一个地倒下去。不知是震动,还是受了感染,几条口袋里的金砖元宝轻飘飘扑出来,风一吹,哗啦啦滚向路中间。一辆车驶过,棱角分明的金砖元宝被捻成一个个小饼,贴在地面上呼搭,良子的脸黑了,刚刚卖了几捆黄纸
期刊
真实的幸福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一个人,在孩子们中间  充当领袖,抛物线一样的  在两端奔忙  從不放弃片刻的爱惜  在孩子们的呼唤中  不分主次 再苦再忙  也要坚守住一条线上的两个终点  事无巨细的生活  像驾驶中的汽车  手中的方向盘容不得分神  也容不得我刻意地放下刹车的制动器  我的幸福不是一件衬衫  清洗后保持干净的颜色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我奉上了最后一束稻谷  等待夕日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
期刊
在河洛地区,民间一直有“皮狐子”的传说。“皮狐子”就是《聊斋志异》中所说的狐狸仙儿,即修炼成精的狐狸。   传说狐狸仙儿最是锦上添花,嫌贫爱富,谁家越贫穷,越去偷谁家;谁家越富有,就越往谁家送钱财。据说康百万家的财富多,就是“皮狐子”趁夜黑人静去偷别人家的银子,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康家。到康应魁这一代,更是传得邪乎。说是有一年,康应魁在扩建庄园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坛“金元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皮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