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及家国情怀五个维度的内容,史料实证是一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提出几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22-02
  引    言
  史料实证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收集和辨析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1]。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结合历史教学实际,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历史教学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应当不断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料实证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应用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史料实证教育,促进自身史学观点的革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史料论证问题。同時,教师需要深入教材,选择合适的史料内容,并保证其真实性、典型性及权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2]。
  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史料内容。材料一:秦王统一六国之后,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冒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二: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采纳群臣关于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教师借助这些史料内容的分析和论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二、丰富历史史料内容,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知识充满求知欲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类型的历史材料,丰富史料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例如,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与这个阶段历史相关的电视剧、电影、诗歌及小说非常多,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更多的史料内容,借助视频、多媒体等方式开展直观教学,在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再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北方吹来十月的风》,结合歌词、音乐及视频内容“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中国诞生共产党,燎原星火满地红”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又如,在教学抗日战胜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抗日歌曲、电影及武器装备等多种资源,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进行论证,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有效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解读史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有效活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读史料内容,历史教师应设计多样化课堂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设计有层次性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使学生缺乏探索兴趣,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介绍“中国航海日”的相关内容,借助2005年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邮票,引导学生思考15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及麦哲伦开辟新航线知识内容进行探索和整理,深入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
  再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地理大发现纪念碑”的内容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问题内容寻找相关的史料资料,并且深入解读了史料内容,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了史料实证素养。
  四、引导学生自主采集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自主收集史料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史料收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学生在自主收集史料时,可以灵活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对史料进行辨别和论证,从而加强历史思维能力锻炼,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如1949到1956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历史书籍等,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人口、平均收入、人均粮食和钢铁等,同时了解当时我国工业、农业发展的现象。学生结合教材中“大跃进”的相关内容,采集相关的史料内容,如当时报纸虚假农业产量、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等,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对相关史料的真实性进行辨别,筛选出有价值的历史史料内容,解决课堂学习中的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史料收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目标。史料实证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推动了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不断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多样化历史史料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分析意识;有效设计课堂问题,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史料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培养学生史料收集能力,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54.
  梁永.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9-70.
  作者简介:李伟广(1981.9—),男,山东泰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研与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 ”背景下的声乐教育呈现出了新模式,如慕课、声乐教学APP、微信交流群、直播等,这些新兴的声乐教学模式正在逐渐丰富着声乐学习者及声乐爱好者的学习与生活。我们看到“互联网+ ”背景下的声乐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传统声乐教学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新模式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声乐教学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PGⅠ)和胃泌素(Gastrin)在恶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恶性贫
当前,我国的金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业经营的界限逐步被突破,金融混业现象初见端倪,由此提出了要对现行金融监管模式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革的要求.文章提出了要在充分考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和汉语部分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本文通过对比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安场话中的儿化韵及儿化基本韵母,用共时比较的方法,展现安场话在语言发展中的儿化
住在瑞典哥德堡的24岁的埃里克·约翰森(Erik Johannson)用计算机修改他原先的照片,创造出这些令人难以置信、觉得空间错乱的扭曲艺术照。这些作品包括将道路弯曲化、扭曲人
期刊
本文通过对明朝末期时局的“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艺术历程、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新思维和艺术绘画理论进行记载和归纳,从而来研究龚贤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This articl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字表现形式的、蕴含丰富感情色彩的、能够描绘心情和净化灵魂的、具有神奇魔力的艺术,将音乐运用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切实感受,进而有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的关键作用。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将音乐加入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其辅导效果,丰富教学方式。文章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
汉语“把”字句一直都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不管是从历时角度研究其产生、发展、演变,还是从共时角度研究其语法意义、构成条件等.同样,“把”字句的否定式也是汉语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