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电力行业属垄断性行业,如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电力商品的特殊性,提出了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电力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三级营销体系;需求侧管理
作者简介:石琳(1980-),女,陕西西安人,北京市电力公司石景山供电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4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3- 0057-02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进行了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目标是打破传统电力行业垄断运营的模式,厂网分开,开放电网,实现竞争,进而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使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主体为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商业化运营、走向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大趋势,其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因此,面对市场机制转变,国有电力企业必须强化竞争意识,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一、电力商品的特点
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而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性
电力商品不具备固有的形态,无法给消费者直观的感受。
2.不可存储性
电能的生产、输送、使用是在瞬间完成的,无法进行存储,而且电力商品还必须满足客户随机变化的需求,因此必须以销定产,在生产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预测。
3.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决定了电力商品的质量
衡量电能质量的标准是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包括电压和频率在额定的范围,这些都需要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而普通商品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
以电能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交换内容的电力市场,基本特征为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传统观念认为供电企业是生产型的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就够了。而从以上对电力商品和电力市场的分析来看,供电企业的实质是服务型企业,其销售的是服务而不仅仅是商品。
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电力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电力设施是提供电力商品、搞好电力市场营销的基础。由于历史上电力体制、技术水平、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原因,使得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电力需求发展,大量输电线路老化,传输能力不足;部分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二次设备超过使用年限运行,可靠性差,故障频发;从运行环境上讲,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线下隐患日益增多等。这些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会对电力商品的顺利供应造成障碍,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
2.各供电公司市场意识淡薄,服务观念不强
由于电力企业的垄断性、区域性和专营性,特别是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下生存,市场意识较淡薄,很多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市场经济模式不熟悉,对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特性不甚了解,工作上往往采取传统运营模式。笔者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事及一线工作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观念中,公司仍未从“电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电网经营者”的角色上来,认为只要有电,就不愁卖不出去。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经营工作压力,无疑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
3.营销体系不健全
从公司企业的组织机构看,营销尚处于非主要地位,企业经营没有形成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的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没有成为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轴心。配电网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未能建立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三级经营核算体系。从营销队伍看,缺乏具有营销技巧、业务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地电力营销人员。
三、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公司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加强市场化进程,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市场意识,重视优质服务工作
在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在全体职工中牢牢建立市场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摆脱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客户是企业衣食父母的观念,要求员工进行“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全心全意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赢得广大电力客户的认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优质服务应重视细节。首先,作为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客户受理员及抄表、抢修人员,应从站姿、坐姿、服务语言、服务行为等细节入手,着重对其加强礼仪规范培训和业务学习。可采用“可视化”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拍摄各种业务的规范服务视频短片,短片中严格按照规范用语和规范姿势办理业务,要求员工对照视频短片纠正自己服务时的言行举止,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做到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的问候、恰当的帮助用心服务客户,以细节赢得客户满意。
其次,供电服务的标准化仍需完善。要做到使员工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每一个服务细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答复常见的咨询问题时统一口径。用标准化的服务树立专业、可靠的行业形象。
2.加强市场分析预测
市场分析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内容,负荷预测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通过认真分析与预测,才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更加主动开拓市场。负荷预测数据和电量预测数据是购电计划的基础。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合理安排购电计划与发电厂各机组发电计划。
电力市场的分析预测在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和布局,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供电公司只有加强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以此为依据进行电网建设,才能提高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进行市场细分,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特长选择目标市场,实行目标市场营销。例如可将市场划分为农业生产用电市场、工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用电市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等。由于电力行业是公共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普遍服务的公益性,不能自由选择某一子市场,放弃另外一部分顾客。然而,客户需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普通消费者要求保证电力供应、电压稳定、交费便捷、服务态度好;而某些高科技产业则对电压、周波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还有一些产业用户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加电力供应,尽快办理报装、扩容服务和完成供电工程等。因此,以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内容和需求形态来细分,企业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科学制定客户分类标准,细分客户市场,针对政府、金融、商业、居民等不同类别的用电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注重电网工作与客户侧工作的协调配合,借鉴奥运及国庆60周年保电经验,加强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定期对客户内部设备进行检查,降低配网事故;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全方位提升优质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子市场,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如分时电价。深入分析客户的用电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加强与可替代能源竞争策略的研究,开拓和培育优良的用电市场。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稳定大工业用电,开拓居民用电市场。清理转供电,减少供电中间环节,减轻用户负担,促进电能消费。
4.加强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社会、电力公司及用户都受益。对社会而言,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减少电力消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的增长。对电力用户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商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对发电商而言,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及发电煤耗,减少电力建设投资。总之,实施需求侧管理不论是对政府、电力企业或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需求侧管理目前还只停留在度夏期间的调峰错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侧管理远不止这些。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方式的指导,应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效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减少供电企业自身的生产压力,降低对于备用容量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增加企业效益。
5.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加上新建电厂的投入运行,未来几年,电力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开拓电力市场将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电能是绿色环保能源,要利用这些优势与其他能源争夺市场份额,扩大电力在能源领域的占有率,为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可开拓其他能源替代中的用电市场。目前,在供电辖区内还有部分如铸造、钢带压延等行业仍使用煤炉淬火加工、小锅炉供热,宾馆使用燃煤锅炉供应热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居民家庭使用燃气热水比例仍较大,这些都是潜在的用电市场。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宣传电力是清洁、高效、快捷能源,引导用户使用安全、经济、可靠的电能。
6.建立健全三级营销体系
目前,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建制调整后,已建立了营销体系,但营销网络组织机构只建立了两级,即电力公司级和供电公司级,各供电公司尚未进一步划分营销核算区域。因此,应加快三级营销体系机制的建立,通过该体系实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企业能否顺利完成其经营指标,市场营销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效率,以及各级部门的管理水平。因此,抓好生产和各项管理环节,以营销为核心,适应电力市场改革需求,才能使公司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力市场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三级营销体系;需求侧管理
作者简介:石琳(1980-),女,陕西西安人,北京市电力公司石景山供电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4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3- 0057-02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进行了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目标是打破传统电力行业垄断运营的模式,厂网分开,开放电网,实现竞争,进而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使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主体为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商业化运营、走向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大趋势,其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因此,面对市场机制转变,国有电力企业必须强化竞争意识,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一、电力商品的特点
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而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性
电力商品不具备固有的形态,无法给消费者直观的感受。
2.不可存储性
电能的生产、输送、使用是在瞬间完成的,无法进行存储,而且电力商品还必须满足客户随机变化的需求,因此必须以销定产,在生产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预测。
3.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决定了电力商品的质量
衡量电能质量的标准是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包括电压和频率在额定的范围,这些都需要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而普通商品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
以电能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交换内容的电力市场,基本特征为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传统观念认为供电企业是生产型的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就够了。而从以上对电力商品和电力市场的分析来看,供电企业的实质是服务型企业,其销售的是服务而不仅仅是商品。
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电力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电力设施是提供电力商品、搞好电力市场营销的基础。由于历史上电力体制、技术水平、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原因,使得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电力需求发展,大量输电线路老化,传输能力不足;部分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二次设备超过使用年限运行,可靠性差,故障频发;从运行环境上讲,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线下隐患日益增多等。这些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会对电力商品的顺利供应造成障碍,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
2.各供电公司市场意识淡薄,服务观念不强
由于电力企业的垄断性、区域性和专营性,特别是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下生存,市场意识较淡薄,很多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市场经济模式不熟悉,对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特性不甚了解,工作上往往采取传统运营模式。笔者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事及一线工作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观念中,公司仍未从“电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电网经营者”的角色上来,认为只要有电,就不愁卖不出去。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经营工作压力,无疑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
3.营销体系不健全
从公司企业的组织机构看,营销尚处于非主要地位,企业经营没有形成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的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没有成为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轴心。配电网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未能建立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三级经营核算体系。从营销队伍看,缺乏具有营销技巧、业务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地电力营销人员。
三、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公司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加强市场化进程,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市场意识,重视优质服务工作
在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在全体职工中牢牢建立市场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摆脱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客户是企业衣食父母的观念,要求员工进行“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全心全意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赢得广大电力客户的认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优质服务应重视细节。首先,作为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客户受理员及抄表、抢修人员,应从站姿、坐姿、服务语言、服务行为等细节入手,着重对其加强礼仪规范培训和业务学习。可采用“可视化”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拍摄各种业务的规范服务视频短片,短片中严格按照规范用语和规范姿势办理业务,要求员工对照视频短片纠正自己服务时的言行举止,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做到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的问候、恰当的帮助用心服务客户,以细节赢得客户满意。
其次,供电服务的标准化仍需完善。要做到使员工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每一个服务细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答复常见的咨询问题时统一口径。用标准化的服务树立专业、可靠的行业形象。
2.加强市场分析预测
市场分析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内容,负荷预测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通过认真分析与预测,才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更加主动开拓市场。负荷预测数据和电量预测数据是购电计划的基础。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合理安排购电计划与发电厂各机组发电计划。
电力市场的分析预测在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和布局,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供电公司只有加强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以此为依据进行电网建设,才能提高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进行市场细分,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特长选择目标市场,实行目标市场营销。例如可将市场划分为农业生产用电市场、工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用电市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等。由于电力行业是公共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普遍服务的公益性,不能自由选择某一子市场,放弃另外一部分顾客。然而,客户需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普通消费者要求保证电力供应、电压稳定、交费便捷、服务态度好;而某些高科技产业则对电压、周波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还有一些产业用户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加电力供应,尽快办理报装、扩容服务和完成供电工程等。因此,以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内容和需求形态来细分,企业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科学制定客户分类标准,细分客户市场,针对政府、金融、商业、居民等不同类别的用电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注重电网工作与客户侧工作的协调配合,借鉴奥运及国庆60周年保电经验,加强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定期对客户内部设备进行检查,降低配网事故;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全方位提升优质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子市场,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如分时电价。深入分析客户的用电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加强与可替代能源竞争策略的研究,开拓和培育优良的用电市场。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稳定大工业用电,开拓居民用电市场。清理转供电,减少供电中间环节,减轻用户负担,促进电能消费。
4.加强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社会、电力公司及用户都受益。对社会而言,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减少电力消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的增长。对电力用户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商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对发电商而言,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及发电煤耗,减少电力建设投资。总之,实施需求侧管理不论是对政府、电力企业或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需求侧管理目前还只停留在度夏期间的调峰错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侧管理远不止这些。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方式的指导,应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效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减少供电企业自身的生产压力,降低对于备用容量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增加企业效益。
5.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加上新建电厂的投入运行,未来几年,电力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开拓电力市场将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电能是绿色环保能源,要利用这些优势与其他能源争夺市场份额,扩大电力在能源领域的占有率,为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可开拓其他能源替代中的用电市场。目前,在供电辖区内还有部分如铸造、钢带压延等行业仍使用煤炉淬火加工、小锅炉供热,宾馆使用燃煤锅炉供应热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居民家庭使用燃气热水比例仍较大,这些都是潜在的用电市场。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宣传电力是清洁、高效、快捷能源,引导用户使用安全、经济、可靠的电能。
6.建立健全三级营销体系
目前,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建制调整后,已建立了营销体系,但营销网络组织机构只建立了两级,即电力公司级和供电公司级,各供电公司尚未进一步划分营销核算区域。因此,应加快三级营销体系机制的建立,通过该体系实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企业能否顺利完成其经营指标,市场营销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效率,以及各级部门的管理水平。因此,抓好生产和各项管理环节,以营销为核心,适应电力市场改革需求,才能使公司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力市场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