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三步法”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诵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通过“自读,读准读顺;细读,描绘意境;精读,品析意蕴”诗歌教学“三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自读;细读;精读
  诗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中学生要学习和吟诵的诗歌,都是好诗,都是经典之作。古典诗词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诵读古典诗词能点燃创造之火,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启迪学生的灵感,增强原创力。
  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如今新课改的形势下,朗读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诗歌教学尤其如此,需将其贯穿教学始终。但是,朗读诗歌也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诗歌教学“三步法”方面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第一步:自读,读准读顺
  有人说,朗读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义。朗读既能让我们体味到人文积淀的博大厚重,又能使我们感受现当代文化的异彩纷呈,把握时代变革跳动的脉搏,从而滋养性情、陶冶灵魂、激励精彩人生、重铸民族精神。
  拿到一首陌生的诗歌,首先,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一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结合课下注音或是查字典辨别。其次,读出停顿和节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古诗文一般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有时候也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的。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学生一般对四四句、绝句、律诗的停顿掌握得较好,但对于难度稍大的古体诗和歌行体,则有难度。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着读一读,找找每句诗的停顿,觉得找准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老师对停顿有争议的地方给出建议。学生再自由朗读,直到读通顺读流畅为止。
  第二步:细读,描绘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进行合理想象,可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意境,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过程中,在读准字音节奏之后,笔者让学生划出诗中的意象。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流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等意象。接着,配乐声情并茂诵读这些意象,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尤其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反复读——在天涯,天涯,涯,涯……,努力使静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融为一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步入诗的意境。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学习之外,但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的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会隽永。”的确如此,教师要抓住精要之点,指出一两句足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探究意境,关注诗人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第三步:精读,品析意蕴
  精读诗歌,可以使学生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同时,去探寻文字语言意蕴的过程。
  1. 品味诗眼。诗眼好比一个突破口,找到了,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字眼来感悟古诗的神韵呢?在教学《行路难》一文时,笔者抓住一个“难”字,让学生寻找诗中与“难”字有关的字词,以此张本,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理解了诗歌,使得古诗教学增加了探究的内容,师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更有深度了。
  2. 品味数量词。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笔者着重让学品析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尤其是数量词,“七八个星”“两三点雨”耳目一新,读来神清气爽,对仗工整,“天外”和“山前”给人造成距离感。可谓匠心独运。
  3. 品味色彩词。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这首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碧一黄,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4. 品味动词。“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千秋佳句,品读时,抓住“破”和“弄”两个字,用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艳的花朵上,像是给娇艳的花朵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和“弄”将月、云、花等景物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可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诗歌天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和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太阳是一张笑脸,  早早起床照亮天。  光芒四射送温暖,  天天快樂笑开颜。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自发表60多年来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宏观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何做”“为谁做”“怎么做”的问题,集中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目的和方针;另一方面,微观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因此,《正处》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这样说道:“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的,教育就需要这样的守望者,需要他们安静、持久、虔诚地守望。  “六一”刚过,我应邀去观看石碁镇中心小学举办的“喜迎甲子·筑梦校园”60周年校庆暨华兰侨心艺术团第九届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首先由石碁镇领导致辞,祝贺石碁镇中心小学桃李满天下,并表示石碁镇中心小学
摘 要: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的协同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大学生实际。湖南科技大学通过“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及一系列教育活动,用正面典型人物教育学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效仿,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将“芳菲之歌”拓展成一个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四自”精神教育为核心、以女生典型示范为主导、以女生素质教育为补充的思想政治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针对学生党员的角色特点,实施高校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长效工作模式,对于拓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深度,激发大学生主动性,促进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龙头、建立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规范化管理机制、构筑高效帮扶体系、建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培育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是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推进大学生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大学“纲要”课改革在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课堂专题教学为中心,网络教学为必要补充,实践教学为品牌特色的新模式。这种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特别是把实践教学“做得实”的举措,能够为“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  关键词:三位一体;
摘 要:言语是最便捷、最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山歌是壮族人民的一种“说话”方式,“歌圩文化”以歌育人、以文化人、以活动吸引人。“歌圩文化”作为壮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壮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当代境遇的客观需要,实践经验的现实需求。需要准确把握壮族农村的基本特点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话语转换原则,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队伍的结合,促进载体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建构起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然而,当中国和平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在全球化语境中积累认同时,却经常处于一种有理说不出的“被遮蔽”状态。要想为和平发展意识形态进行“祛蔽”,就必须意识到中国和平发展正遭遇着“西方三论”内嵌的三个意识形态陷阱,即“文明冲突论”下的意识形态对抗;“普世价值论”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历史终结论”中的话语霸权。只有识别出“西方三论”的意识形态用心才能为
一道耐人尋味的中考压轴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和科学研究的努力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森林同志长期专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不断地依据时代的发展努力进行创新性研究。其新近出版的专著《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思考》,可以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