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和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起效更快;治疗组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因降低C-反应蛋白的炎症反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三者进行同步检测,通过观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的关系.结果 pH<7.30者37例,死亡9例(24%),与7.30~7.50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359),其中pH<7.20者13例,死亡7例(53.8%),7.20
目的 探讨AO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头颈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9例肱骨头颈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AO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平均11.5个月,优良率为88.9%.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头颈部骨折内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减少关节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目的比较痴呆老年人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对42例痴呆老年人应用NINCDS诊断标准,以及Hachinski、Rosen、Loeb和Gandolfo 3种缺血指数量表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术加直肠粘膜下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伴直肠粘膜脱垂的效果.方法于痔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痔处行外剥内扎术,同时在直肠下端5~7 cm粘膜下注射1∶1消痔灵注射液,使松弛的粘膜与肌层之间形成无菌性炎症.结果术后环状混合痔脱出症状消失,同时直肠粘膜内脱垂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结论环状混合痔脱出与直肠粘膜内脱垂往往同时存在,处理痔的同时一并处理内脱垂的直肠粘膜引起的便秘症状,可
目的 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8月以来,在G型臂机监控下采用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3例.14例为单椎体伤椎,7例为2个椎体伤椎,2例为3个椎体伤椎,共治疗34个椎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3~16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0例当天离床,12例第2天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中药汤剂对患者血尿阴转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68例随机分成2组,中药治疗组68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第4
1 病历摘要  女,14岁.因交通伤致腹部闭合伤,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B超及CT检查示胰腺损伤、胰腺周围积液.期间因间断高热,体温达39~40 ℃,抗生素治疗20 d无好转,于1995年3月24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示胰腺囊肿,胰周可见15 cm×13 cm液性暗区;CT示胰腺囊肿;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入院后仍间断高热,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1995年4月
目的 比较核素扫描、肌酐清除率及彩色多普勒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健康体检者、16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24 h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核素扫描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FRDTPA)等检查,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峰时肾血流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肾血流分布状况;分析GFRDTPA、CCR、RI和峰时肾血流量间的关系.结果 CCR和GFRDTPA在GFR≥90
为探讨黄芪生脉有效部位(HQSM)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HQSM组(210 mg/kg、150 mg/kg、105 mg/kg)、阳性对照组(黄芪生脉饮、地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9月至2005年4月,以新桂社区已确诊并建立档案的88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服药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血压测量,对各相关因素进行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率为21.43%.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亲友病史、高血压常识、血压升高程度、药物不良反应、药费贵.结论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