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逐渐发展成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改革效果八个方面,介绍了一种基于职业教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期对其他院校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众多高职院校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职业特色越来越鲜明。与高职专业教学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同时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至今还在沿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为反映社会发展对公共英语的新要求,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陆续开始自下而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继承学科英语教学理论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改革效果。以下将以深职院始于2007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改革效果八个方面,介绍该校在基于职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改革内容
1.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既是一门技能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公共英语课以英语教学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以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因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性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在继续巩固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重点实现两个具体目标:其一,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即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二,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课程设置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反映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也要反映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同时,公共英语还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担当三个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二是为专业学习和形成就业、创业和转岗能力服务;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毕业生,需要在上述课程体系中增加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甚至小语种类的课程,以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鉴于职业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不宜做统一要求,可采用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必修,与英语相关度高的专业可指定一定数量外语类课程让学生选修,另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类、素质类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如图1所示)。
图 1 课程设置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要协调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跨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师讲解和课外学生自学的关系,以及中外教师之间的配合,最终建立一种“课内中外教师协作授课+ 课外学生自主学习+ 适当辅导”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大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训练学习策略和布置课外作业,小班听说课主要是听说训练和检查课外作业(如图2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比较好地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逐渐增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从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公共英语的工学结合,即课堂教学中与工作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双语教学或把外语课堂搬到实训室,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外语强化训练和集中指导。
图2 教学模式
4.教学评估
从过去的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估为主,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细化形成性评估的标准,通过形成性评估,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讲,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为形成性评估,反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载体为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包括多媒体大班课中的出勤、作业,小班教学中的发言,课外活动等。期末考试为终结性评估,反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考试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在条件成熟时,逐渐融入真实性评估的要素,直至过渡到完全的真实性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和与职业的关联(见表1)。
表1教学评估
考试类型 比重 性质 内容 侧重
平时成绩 60% 形成性 学习档案 努力程度
期末考试 40% 终结性 听、说、读、写、译 学习效果
5.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应贯穿公共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公共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如何引导、激励、监督学生;另一方面,如何服务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重点是落实学分制,真正做到“宽进严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同时要优化管理手段,尽可能多地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内容:首先,要积极推进学分制。公共英语占全部学分的10%左右,其中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为必修课,没有这两部分的学分不能毕业。考试总评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重修费。达到具体教学目标的学生,则可以提前获取学分。其次,教师在满足教学文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必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详细的记载和及时的引导,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最后,学校有关措施要做相应调整,如联合督导室制订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评教标准,以有效促进教学、最大限度减轻教师行政负担为原则。
6.教学环境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引导外,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将使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定期化,在此基础上举办英语报刊、英语培优班;建立英语自学中心,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条件,并改善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保证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能有两个学期的外教口语课,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条件成熟时积极走出国门,举办短期国外访学、实习等实践活动。在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配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
7.教学材料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传统的学科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改革之初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并联合国内在相关专业实力突出的本科和高职院校陆续开发出版了改革所需的教材——基于“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理念的《新职业英语》。该系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语言技能的策略性应用为主,而不是以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只是在需要时辅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在内容的排序上,不以语言学科的知识体系按语音、词汇、段落、篇章、文化的顺序排列,而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融合到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中去。新的教材强调语言技能的实践性,学完后能够听说读写,学以能用,在此过程中可能不太关注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只是适度够用即可。在内容上则强调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仅仅是生活英语或学术英语,而是在工作岗位上用得上的英语,能够学以致用。
8.改革效果
改革近4年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但没有下降还有大幅提高,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高于广东省10几个百分点。目前的课程设置已能基本反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的关联性大大提高。任课教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接受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思想,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因职业外语教学改革起步早、理论新、效果好,引起了众多兄弟院校及有关机构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社会影响。从2009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有10余批兄弟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专程来校考察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学院曾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类教指委等机构的邀请,先后在成都、深圳、厦门、长沙、太原、北京等地做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报告10余次,累计听众达数千人,《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曾对改革做过专题报道。
二、结束语
姜大源教授在总结世界职业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理论整合的路径、手段和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马树超教授和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在联名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因此,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行政的角度,职业性都代表着近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必须摆脱本科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顺应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4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证明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该校所建立的全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希望能对其他希望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的院校有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J].2009,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
[8]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8
[9]马树超.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众多高职院校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职业特色越来越鲜明。与高职专业教学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同时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至今还在沿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为反映社会发展对公共英语的新要求,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陆续开始自下而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继承学科英语教学理论的同时,逐渐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改革效果。以下将以深职院始于2007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改革效果八个方面,介绍该校在基于职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改革内容
1.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既是一门技能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公共英语课以英语教学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以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因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性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在继续巩固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重点实现两个具体目标:其一,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听说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能用,即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涉外交流、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其二,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课程设置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反映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也要反映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同时,公共英语还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担当三个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二是为专业学习和形成就业、创业和转岗能力服务;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毕业生,需要在上述课程体系中增加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甚至小语种类的课程,以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鉴于职业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不宜做统一要求,可采用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必修,与英语相关度高的专业可指定一定数量外语类课程让学生选修,另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类、素质类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如图1所示)。
图 1 课程设置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要协调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跨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师讲解和课外学生自学的关系,以及中外教师之间的配合,最终建立一种“课内中外教师协作授课+ 课外学生自主学习+ 适当辅导”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大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解课文语言点和文化点、训练学习策略和布置课外作业,小班听说课主要是听说训练和检查课外作业(如图2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比较好地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逐渐增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从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公共英语的工学结合,即课堂教学中与工作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双语教学或把外语课堂搬到实训室,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外语强化训练和集中指导。
图2 教学模式
4.教学评估
从过去的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估为主,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细化形成性评估的标准,通过形成性评估,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讲,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为形成性评估,反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载体为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包括多媒体大班课中的出勤、作业,小班教学中的发言,课外活动等。期末考试为终结性评估,反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考试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在条件成熟时,逐渐融入真实性评估的要素,直至过渡到完全的真实性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和与职业的关联(见表1)。
表1教学评估
考试类型 比重 性质 内容 侧重
平时成绩 60% 形成性 学习档案 努力程度
期末考试 40% 终结性 听、说、读、写、译 学习效果
5.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应贯穿公共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公共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如何引导、激励、监督学生;另一方面,如何服务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重点是落实学分制,真正做到“宽进严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同时要优化管理手段,尽可能多地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内容:首先,要积极推进学分制。公共英语占全部学分的10%左右,其中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为必修课,没有这两部分的学分不能毕业。考试总评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重修费。达到具体教学目标的学生,则可以提前获取学分。其次,教师在满足教学文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必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详细的记载和及时的引导,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最后,学校有关措施要做相应调整,如联合督导室制订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评教标准,以有效促进教学、最大限度减轻教师行政负担为原则。
6.教学环境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引导外,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将使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定期化,在此基础上举办英语报刊、英语培优班;建立英语自学中心,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条件,并改善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保证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能有两个学期的外教口语课,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条件成熟时积极走出国门,举办短期国外访学、实习等实践活动。在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配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
7.教学材料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传统的学科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改革之初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并联合国内在相关专业实力突出的本科和高职院校陆续开发出版了改革所需的教材——基于“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理念的《新职业英语》。该系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语言技能的策略性应用为主,而不是以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只是在需要时辅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在内容的排序上,不以语言学科的知识体系按语音、词汇、段落、篇章、文化的顺序排列,而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融合到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中去。新的教材强调语言技能的实践性,学完后能够听说读写,学以能用,在此过程中可能不太关注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只是适度够用即可。在内容上则强调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仅仅是生活英语或学术英语,而是在工作岗位上用得上的英语,能够学以致用。
8.改革效果
改革近4年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但没有下降还有大幅提高,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高于广东省10几个百分点。目前的课程设置已能基本反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的关联性大大提高。任课教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接受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思想,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因职业外语教学改革起步早、理论新、效果好,引起了众多兄弟院校及有关机构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社会影响。从2009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有10余批兄弟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专程来校考察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学院曾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类教指委等机构的邀请,先后在成都、深圳、厦门、长沙、太原、北京等地做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报告10余次,累计听众达数千人,《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曾对改革做过专题报道。
二、结束语
姜大源教授在总结世界职业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理论整合的路径、手段和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马树超教授和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在联名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因此,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行政的角度,职业性都代表着近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必须摆脱本科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顺应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4年的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证明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该校所建立的全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希望能对其他希望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的院校有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J].2009,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
[8]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8
[9]马树超.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