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文学寓言中的德育思想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运用文学寓言的形式来阐述哲理,是《庄子》一书的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中有诸多简短精悍的寓言,这些寓言不仅展示了《庄子》一书高度的文学美感,而且还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德育思想光芒,犹如: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心志专注不分,聚焦一事一物、修身不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不怨天不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关键词:《庄子》 文学寓言 德育思想
  一.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
  理想因其远大而称之为理想,它是照亮一个人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没有崇高理想的指引,一个人就可能迷失方向或者变得意志消沉。《庄子·逍遥游》中开篇就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1]。鹏不仅身躯大,而且还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由此,鲲鹏之志在庄子所描绘的意境中就被比喻成一种“背负青天”的远大志向。腾跃不过数仞之高的鸟雀则永远无法理解和企及鲲鹏的志向。这就是小志向和大志向之间的差别,就好像朝生暮死的虫子不了解每月有晦朔两天一样,好比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有春秋之分一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对井蛙不可以谈论大海,这是因为井蛙受制于自己生活空间限制不知道大海的存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谈论冰,这是因为夏天的虫子受到自己生长时间限制不知道冬天有冰产生。
  即便两个人同时掌握一种正确方法或技能,倘若用之于服务对象相异,所产出的社会作用也会有巨大不同。《庄子·逍遥游》中讲述一个宋人有一种防止手龟裂的药,但是世世代代仅用作于漂洗丝絮营生。后来这种药方被另外一个人以一百金买去,用于吴国士兵在冬天与越国士兵水战。吴国士兵因有这种药保护手不受龟裂,战斗力更强,因而大败越国军队[3]。《庄子·外物》篇讲了另外一个相似的寓言故事。任国一公子制作了巨大的渔线,并以五十头牛作为钓饵投入东海,每天坐在会稽山上钓鱼。任国公子这样一等就是一年,终于有一天等到一条大鱼上钩。任国公子将鱼剖开晾干,浙江以东和苍梧山以北的民众都得以饱食这条大鱼。任国公子用这种钓鱼之法所钓到的大鱼,是那些每天同样是钓鱼,但只知在小沟渠里守望小鱼的人们所无法达到的。[4]因此,心怀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坚守,为之去倾注时间、热情和智慧,是最终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二.心志专注不分,聚焦一事一物
  做成一项事业、练就一项技能,需要勤于练习。若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则需要将心注入,先做到专注而后才能达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心志不分、聚精会神和不为外物所干扰十分重要。《庄子·达生》中讲述一个持竿粘蝉的老者,他能精准地捕获蝉,做到毫无闪失。当问及老者为何能有如此高超技艺,老者说他此前常练习在杆上叠放丸子,五六个月里面能做到叠放两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然后再练习叠放三个丸子、五个丸子。通过这种练习,老者执杆时身体平稳得就像枯枝一样,于是每次捕蝉就像拾取一样不费气力。与此同时,老者心中只专注捕蝉这件事,不会因其他事物而改变,“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
  《庄子·知北游》中谈到一个捶钩工匠,虽然已年八十岁,但是捶钩工作过程中却毫无差错。当问及他的捶钩之法,他解释说他自二十岁就喜好捶钩,对其他事物就好像视而不见,对于钩以外的事物,他连看都不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6]。年轻时的兴趣和志向是事业的发源地,从所专注的兴趣中找到乐趣,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外物所动,才能最终练就令人叹为观止的真功夫。
  要做到专注,则需要祛除掉内心的骄矜、躁动和斗气,进而回归自性完备。《庄子·达生》中以物喻事讲到一则斗鸡的寓言。纪渻子为齐王驯养斗鸡,已过十天,但鸡仍然骄意十足,“方虚憍而恃气”,不适合去参斗;再过十天,依然盛气凌外,“犹疾视而盛气”,不适合参斗;又过了十天,能不为外所动,“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其德全也”,这时才可参斗。结果是它的对手在见到这只鸡的神貌后,甚至都不敢迎战,见到它就拼命避开,“异鸡无敢应战,反走矣”[7]。由此可见,只有向内求,修炼自己心身,使得自己不断完备,才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变得强大。君子成就一番事业,都是向内求,而不汲汲于向外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真正的君子注重反身内省,以崇德和修德为先,君子之德犹如风一样,小人之德像草一样,风吹过草,草就随着风向倒,“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9]
  三.修身不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
  一个人修养自己的德行,是为了使得自己自性完备,并不是为了向外人炫耀,更不是以凸显自己高风亮节而贬低他人不足。一个人读书获得知识,是为了使得自己智慧圆满,心怀天下和苍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聪明而指责他人愚笨。《庄子·达生》中讲述了一则扁子和孙休之间的寓言。孙休这个人平时在乡里也重视修身,遇有危难也表现勇敢,但是却事事不顺、怀才不遇,甚至被鄉里排斥摒弃和被州部驱逐。苦闷无助的孙休由此变得怨天尤人,就去向扁子求解其中的原因。扁子告诉孙休,古之圣人有所作为但不自恃己能、助长万物但不自为主宰,“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接着,扁子直指孙休的过错:“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10],意思是说现在孙休你有意纹饰才智以揭露他人愚笨,修养自身来显露他人污秽,自逞明亮的样子就好像捧着日月在头上而行走。在老庄学派看来,真正有修为的人,心怀宽仁之心,行为不自异于众人,“行不涯异”[11];做了好事善事也不故意留下痕迹,就像飞鸟一样飞过天空而不留下足迹,“鸟行无彰”[12];怀抱天地之心,混同万物,与民前行,“和光同尘”[13]。老庄学派的这些观点和儒学所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有所共通,也和《文言传》所讲“宽以居之,仁以行之”[16]异曲同工。
  一个人修身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本真自性又与时偕行,做到庄子语境下的“内不化而外化”[17]。“内不化”的意思是保持自己心灵纯净,不为外物所奴役而失去本性。人由天地化生,天地授予人以孔窍,如眼、耳、鼻、口等,以便使之日夜不停地流通气息,有的人却以嗜欲堵塞自己的天然孔窍,“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顾塞其窦”[18]。人的孔窍一旦被外物嗜欲堵塞,心就会变得笨拙。“外化”是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同游,与时偕行。人一旦拘泥于成见,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庄子·田子方》讲述了东郭顺子的君子之风,“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19],意思是说东郭顺子这个人纯真质朴,外貌犹如常人一般而心却如天虚静,顺应万物又保持本真,心境清正又能包容万物。当东郭顺子遇到无道的事物时,他只是端正自身而静静感悟,而他人邪恶之心也随之自然消散。   一个人修身崇德,关键要落实到每日的实际行动中。《庄子·让王》讲述子贡乘坐大马轩车去看望居于陋巷的子思。子贡看到子思生活简陋,便问:“先生何病”?子思回答说:“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20]听到这话后,子贡觉得非常羞愧,子思只是贫,而不是病。子思一直秉持着君子之德,并践行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贫”不是一件可恥之事,“君子忧道不忧贫”[21]。但是君子言过其行却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2]。
  四.不怨天不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庄子·山木》中讲述一则虚船触舟的寓言。有船在河中行驶过程中,被一艘没有人的空舟触碰。因为前来触碰的舟是空舟,即便是心胸狭窄的人也不会生气。但是倘若舟上有人,则会一呼再呼,三呼不应就会恶声相骂。同是舟碰船,空舟碰船则不怒,有人之舟碰船则发怒。因此,庄子告诫人们要避免此类烦恼,就应该“虚己以游世”[23]。庄子的这种精神,和孔子所讲“不怨天,不尤人”[24]意思相近。
  《庄子·山木》中讲述了一则有关假国人林回放弃价值千金的玉璧,而背负婴儿逃走的寓言。有人问林回为什么这样做?林回说他与玉璧不过是利的结合,而与婴儿却是天性相连,“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以天性相连,在灾难来临时则会相互容纳,以利益结合,在灾祸逼近时则会相互抛弃,“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由此,君子之间相交也应该“以天属”,即以天性相连,淡泊而又亲切,而小人之间相交则虽甘甜而但易断,“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5]
  参考文献
  [1]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2.
  [2]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
  [3]参考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2.
  [4]参考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58-459.
  [5]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209.
  [6]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76.
  [7]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08.
  [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2.
  [9]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0.
  [10]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13.
  [11]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
  [12]参考“鸟行而无彰”,见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85.
  [13]参考“和其光,同其尘”,见陈鼔应注译: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0.
  [1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96.
  [1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
  [16]刘大钧、林忠军译注:周易经传白话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17.
  [17]参考“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见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78.
  [18]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66.
  [19]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38.
  [20]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92
  [2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6.
  [2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15.
  [23]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21.
  [2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14.
  [25]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27.
  (作者介绍:邱兵,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一九九五年版的《郧西县志》以近五百字的篇幅概述了王世虎及其弟王世从攻打冷水乡公所的经过。一九八九年出版的革命回忆录《胜利丰牌》,郧阳地委副书记阎怀智在《六郎剿匪建政纪实》一文中三处提到王氏兄弟在守住既得的政权、消灭反动残余战斗中的事迹。一九八六年版的郧西文史资料第二辑,用了一百多字的篇幅概述了王世虎发起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暴动。六十年代,王世虎闹革命的事迹编入小学教材。  这些本应是王氏兄弟耀眼的红色
期刊
从大历史走来  心魔潜入宇宙大爆炸的原点  不幸被爆炸的宇宙核子炸裂  掉落还没有太阳的太空疆域  偷窥四十六亿年前的宇宙情史  一颗恒星以超新星爆炸样式殉情  那隐形的手巧妙地挤压气体和尘埃  将弥漫四处的星尘逐渐坍缩成团  诞生太阳的热情及其兄弟姐妹的友谊  谁知地球的前身和行星西娅勾肩搭背  西娅裂变的大部分融入地球偷欢  小部分妖媚自恋变身为月亮新娘  于是太阳系上演昼夜和四季的大戏  没
期刊
内容摘要:安徒生是一位用儿童纯真的话语来探索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伟大的作家。他的故事在魔幻与现实中穿越,带着自传式的人生经历,不仅是给儿童构思的,更是在描写成年人的世界。他的故事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明作者寄托于宗教救赎的信仰。他的故事结局大都是悲剧式的死亡,更加激发读者去反思,一个个平凡和卑微的生命应该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去追求真善美,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安徒生 宗教 生命意义  在
期刊
内容摘要:多年来,湖南平江杜甫墓祠的旅游开发存在种种困境,影响力有限,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涵建设落后,当地政府应该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努力改善杜甫墓祠的交通状况,多做宣传广告,整合各地资源,丰富产品形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文化自信。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杜甫墓祠 文化旅游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人称“诗圣”。他晚年流寓湖湘,写下了《登岳阳楼》等传世名作,
期刊
内容摘要:词汇语法理论顺应数据大时代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语言研究,帮助人们探索语言的本质。本文采用BNC语料库对目标词项进行检索,并用MI值对副词词组hand in hand的搭配进行检测。研究发现:hand in hand惯常与“行动类”动词和“社会类”名词搭配,得到最终结构:“‘行动类’动词+hand in hand+(with)”表示“共同行进”之意。此研究证实了词汇-语法理论的实操性,有助
期刊
颜婷婷,湖北省襄阳四中语文教师。其教育随笔集《教育从“心”开始》于二零二零年八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此书在结构编排与措辞行文间,亦别有一番风味。  从横组合段的角度来看,她选取《教育从“心”开始》为书名,依据情思脉络徐徐铺陈,依次从“匠心”“爱心”“恒心”“野心”“师心”这五个部分展开阐述,以一“心”字贯穿始终。中心詞“心”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视角,以新华社纪录片《英雄之城》为例,探讨其中对于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的方法和认知构建。从隐喻和转喻的认识出发,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和片中的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模态 隐喻和转喻 认知构建 武汉城市形象  一.引言  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集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于一体的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在中国城市外宣工作中占据重要的篇章。
期刊
收到新出刊的2020年第10期《长江文艺》,我首先读了晓苏的非虚构作品《去一个叫龙坪的地方》,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按捺不住打电话向晓苏表示赞赏,并随手写下这篇短文以表欣喜。  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的收官之年,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极大地顺应了民心,也震撼了世界。晓苏这篇作品就是写扶贫的,它通过作者去到保康龙坪这个地方一天的所见所闻,叙述了县里一位扶贫干部的辛苦与劳累,并真切地感受到这位肩负
期刊
著名散文家李华章,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具有经典意味的散文作品。文学评论家涂怀章评价他的散文“平实之中含有深意,且用笔精细,语言清冽如泉水。”不久前,《李华章文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不仅为读者展示了李华章散文创作的整体风貌,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李华章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李华章文集》分为三卷,可以说是李华章散文之精华。第一卷“湘西之梦”主要描写李华章故乡湘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期刊
电影和小说,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一个靠声光电作用于观众,一个靠字词句作用于读者。但艺术都是相通的,电影和小说也不例外,二者之间有着许多一致性和关联性。因此,它们可以结合,可以沟通,可以交融。如果换一个比喻的说法,那就是电影可以和小说联姻。事实上,关于电影和小说联姻的成动范例,我们早就屡见不鲜了。比如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被英国导演戴德利改成同名电影,曾一度风靡全球。又比如,我国导演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