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历来以酣畅淋漓的曲词和窦娥这一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为人激赏。“比窦娥还冤”也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着深似大海的冤屈之情。但是,静下心来想,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就是因为她并未下毒药死“公公”,却被张驴儿告上官府,做了不清不白的冤死鬼吗?如果真是这样,窦娥实在算不得太冤,因为在那个黑白颠倒、官府昏庸的时代,像窦娥这样的“冤魂”绝不罕见,只不过在关汉卿的巨椽之下,她成了艺术的典型,具有了更强烈的震撼力。那么,窦娥冤在何处?我想,这倒要从她的“反抗精神”谈起。
窦娥身上的反抗精神是毋庸质疑的,她从反抗张驴儿的淫威开始,直至反抗官府的黑暗、天地的不公,显示出一个弱女子的刚烈性情。特别是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窦娥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毫不留情的诅咒,对封建统治秩序给予了全面的否定。但是,这最后的诅咒和否定只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一点感性的认识,而并非理性的思考。窦娥的确在作着顽强的反抗,但她为什么反抗,她在反抗什么,是什么支撑着她的反抗?让我们一一作个简要的分析。
一、反抗张驴儿和婆婆
对张驴儿的逼婚,窦娥誓死不从,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人格的尊严,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一事件中,窦娥对婆婆的态度却有些出人意料。窦娥是个百依百顺的贤孝媳妇,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她宁愿承担下药害死张驴儿父亲的罪名,但当婆婆对张驴儿父子的逼婚百般无奈、态度暧昧时,窦娥却对婆婆进行了不留情面地指责和嘲笑:
【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这指责是何等的义正词严,这嘲笑又是何等的理直气壮!显然,对窦娥这个弱女子来说,她的背后是有强大的精神后盾的,这后盾不就是封建社会“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洁观、道德观吗?其实,丈夫死后,年轻的窦娥早已别无他求,只想守着婆婆安然度过余生。但这“别无他求”中是有许多痛苦和无奈的,正像她自己所说:“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但她无法解释自己的命运,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只能按照封建伦理道德所要求她的那样去度完自己的余生——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有“修来世”的人生信念在胸,有“贞洁观”的道德武器在手,柔弱的窦娥怎能不大胆反抗,又怎能不理直气壮?可见,窦娥反抗的并不是封建礼教,恰恰相反,她的反抗是为了更好地恪守这礼教所要求她的一切!
二、反抗官府
窦娥对官府的反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官府的毒打逼供毫不屈服,即便已是“肉都飞,血淋漓”,仍坚持“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另一方面是被冤判死刑后,她发出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痛斥之声。但很显然,这最后的“清醒”是她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感性甚至本能的呼喊。事实上,在此之前,她对官府,对这个封建统治机器,对封建秩序的维护者是坚信不疑的,所以,当张驴儿问她是“官了”还是“私了”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情愿与你见官来!”这种“不假思索”,既是对自己清白的信任,更是对封建官府可以还自己一个清白的信任,她自信贞孝两全,也坚信封建法律的永恒、正义,她绝没有想到,自己所信任的是一个“清浊不辨”的官府,她把命运交付的是一个“告状来的要金银”的官吏!
三、反抗天地鬼神
【滚绣球】中“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唱词被认为是窦娥反抗精神的最高体现,因为她“不仅诅咒了封建官府,连日月鬼神、天地都否定了”。可是,如果真的这样,她临死前又何以向天发下“三桩誓愿”,将证实自己清白的希望寄托在天、地身上,甚至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事实上,不仅窦娥,“天”早已成为我们民族心理结构中最具调节功能的机制之一。从《诗经》中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到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从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说,“天”在我们民族心理中是真理、正义、公道的化身,窦娥临刑前的悲怆呼喊,与其说是痛斥、否定天地,不如说是希望感天动地,而剧结尾处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也在印证着这出剧的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不能否认,窦娥是一个勇于反抗的刚烈女子,而且,在那个长夜漫漫的时代,她以生命划出的灿烂火光直到今天也依然耀眼而灼热。但是,她所反抗着的,却并不是封建秩序和封建道德。因为要守贞洁,所以她理直气壮地反抗婆婆和张驴儿(当然,作为地痞无赖的张驴儿也绝无可爱之处),因为相信封建官府,所以她将生命轻易交付,因为相信天地的公正,所以她临死发誓,要见“湛湛青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明白了窦娥的冤情所在,一个虔诚地恪守着那个社会一贯标榜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思想行为从未越过雷池半步的弱女子,一个善良、忠孝又刚正不阿的苦命人,一个对生活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小人物,却被她所信任的社会扼杀了,这才是“冤”,是“天地奇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与《西厢记》中的相国小姐崔莺莺相比,窦娥的思想行为上更多的是对封建统治的依附,对封建伦理的恪守。她的悲剧命运告诉人们,一个人倘若没有对其所信仰的对象的深刻思考,甚至怀疑,他所具有的信仰就会不堪一击。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窦娥身上的反抗精神是毋庸质疑的,她从反抗张驴儿的淫威开始,直至反抗官府的黑暗、天地的不公,显示出一个弱女子的刚烈性情。特别是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窦娥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毫不留情的诅咒,对封建统治秩序给予了全面的否定。但是,这最后的诅咒和否定只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一点感性的认识,而并非理性的思考。窦娥的确在作着顽强的反抗,但她为什么反抗,她在反抗什么,是什么支撑着她的反抗?让我们一一作个简要的分析。
一、反抗张驴儿和婆婆
对张驴儿的逼婚,窦娥誓死不从,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人格的尊严,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一事件中,窦娥对婆婆的态度却有些出人意料。窦娥是个百依百顺的贤孝媳妇,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她宁愿承担下药害死张驴儿父亲的罪名,但当婆婆对张驴儿父子的逼婚百般无奈、态度暧昧时,窦娥却对婆婆进行了不留情面地指责和嘲笑:
【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这指责是何等的义正词严,这嘲笑又是何等的理直气壮!显然,对窦娥这个弱女子来说,她的背后是有强大的精神后盾的,这后盾不就是封建社会“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洁观、道德观吗?其实,丈夫死后,年轻的窦娥早已别无他求,只想守着婆婆安然度过余生。但这“别无他求”中是有许多痛苦和无奈的,正像她自己所说:“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但她无法解释自己的命运,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只能按照封建伦理道德所要求她的那样去度完自己的余生——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有“修来世”的人生信念在胸,有“贞洁观”的道德武器在手,柔弱的窦娥怎能不大胆反抗,又怎能不理直气壮?可见,窦娥反抗的并不是封建礼教,恰恰相反,她的反抗是为了更好地恪守这礼教所要求她的一切!
二、反抗官府
窦娥对官府的反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官府的毒打逼供毫不屈服,即便已是“肉都飞,血淋漓”,仍坚持“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另一方面是被冤判死刑后,她发出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痛斥之声。但很显然,这最后的“清醒”是她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感性甚至本能的呼喊。事实上,在此之前,她对官府,对这个封建统治机器,对封建秩序的维护者是坚信不疑的,所以,当张驴儿问她是“官了”还是“私了”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情愿与你见官来!”这种“不假思索”,既是对自己清白的信任,更是对封建官府可以还自己一个清白的信任,她自信贞孝两全,也坚信封建法律的永恒、正义,她绝没有想到,自己所信任的是一个“清浊不辨”的官府,她把命运交付的是一个“告状来的要金银”的官吏!
三、反抗天地鬼神
【滚绣球】中“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唱词被认为是窦娥反抗精神的最高体现,因为她“不仅诅咒了封建官府,连日月鬼神、天地都否定了”。可是,如果真的这样,她临死前又何以向天发下“三桩誓愿”,将证实自己清白的希望寄托在天、地身上,甚至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事实上,不仅窦娥,“天”早已成为我们民族心理结构中最具调节功能的机制之一。从《诗经》中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到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从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说,“天”在我们民族心理中是真理、正义、公道的化身,窦娥临刑前的悲怆呼喊,与其说是痛斥、否定天地,不如说是希望感天动地,而剧结尾处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也在印证着这出剧的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不能否认,窦娥是一个勇于反抗的刚烈女子,而且,在那个长夜漫漫的时代,她以生命划出的灿烂火光直到今天也依然耀眼而灼热。但是,她所反抗着的,却并不是封建秩序和封建道德。因为要守贞洁,所以她理直气壮地反抗婆婆和张驴儿(当然,作为地痞无赖的张驴儿也绝无可爱之处),因为相信封建官府,所以她将生命轻易交付,因为相信天地的公正,所以她临死发誓,要见“湛湛青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明白了窦娥的冤情所在,一个虔诚地恪守着那个社会一贯标榜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思想行为从未越过雷池半步的弱女子,一个善良、忠孝又刚正不阿的苦命人,一个对生活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小人物,却被她所信任的社会扼杀了,这才是“冤”,是“天地奇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与《西厢记》中的相国小姐崔莺莺相比,窦娥的思想行为上更多的是对封建统治的依附,对封建伦理的恪守。她的悲剧命运告诉人们,一个人倘若没有对其所信仰的对象的深刻思考,甚至怀疑,他所具有的信仰就会不堪一击。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