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研究个案,结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传播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析了该节目成功背后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环节上体现出的创新之处,提出了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媒体 真人秀 创新
2013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我是歌手》,节目每期邀请中国7位最具实力的歌手打擂,节目第一季持续3个月12场比赛的比拼在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掀起了一股明星选秀的浪潮。《我是歌手》明星真人秀的模式和崭新的节目形态,点燃电视观众和网友的收视热情,节目不仅连续两周拿下全国收视第一,而且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上的关注度飙升,三个月时间里节目搜索量高达8000多万,占据各大微博和搜索排行的榜首。
在当前我国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的环境下,一直被视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先锋的湖南卫视将韩国MBC电视台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移植中国,其成功运作是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典型范例。因此,本文试以《我是歌手》为研究个案,结合当下电视真人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全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路径。
一、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的魅力。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出现,更是在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真人秀浪潮,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真人秀浪潮由此席卷全国。
一般而言,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普通人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①从这个定义来论,目前我国电视已进入“泛真人秀”时代,从内容上讲,目前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大致包括游戏与竞技秀、才艺秀、职业秀、生活秀和记录剧五种类型,作为本文研究案例的《我是歌手》是一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
二、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娱乐节目力求新颖,但当前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策划包装,大多是“拿来主义”,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不多。这种“拿来主义”的东西别人一样可以“拿去”。②一个新的节目样态受到追捧,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山寨版”、“克隆版”的遍地开花,很快观众就会因为审美疲劳对这类节目失去兴趣。
《我是歌手》于2013年1月在湖南卫视首播,恰逢《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结束,第二季还未推出之际,《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观众对类似高品质选秀节目意犹未尽,《我是歌手》这档“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迎合观众的需求,获得极大的关注。
其次,随着当前国内电视荧屏大战进入白热化,各大电视台为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重金购买国外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版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电视媒体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更严重的是,盲目引进造成的“路径依赖”也扼杀了国内电视传媒的创造力,使得真正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原创节目资源匮乏。同时,这些模仿或直接拷贝自西方的电视节目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节目饱受国内电视观众质疑和诟病。
第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导致电视观众审美品位的降低。继《我是歌手》之后,两档大型明星跳水节目——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横空出世,这两档明星真人秀节目播出后引发争议不断。人们纷纷批评跳水节目以明星出丑、惊险和娱乐花边来换取高收视率,将体育娱乐化,不仅打破了“娱乐”和“专业”的底线,而且表面娱乐的背后却是对某些观众的“窥私”心理的迎合,造成公众审美品位的降低。
电视娱乐节目蔚然成风的年代,各地电视台真人秀节目为了在竞争中博得更多的目光,一味迎合公众的低级趣味,追求收视率的电视商业逻辑,正如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所预言的那样,“五十年代,电视关心的是文化品位,追求有文化意义的产品并培养公众的文化趣味;可到了九十年代,电视极尽媚俗之能事来迎合公众,从脱口秀到生活纪实片再到各种赤裸裸的节目,最终不过是满足人们的‘偷窥癖’和‘暴露癖’”。③如今出现的明星真人秀跳水节目充分印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
三、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抄袭跟风、盲目引进和过度娱乐化成为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媒体背景下,作为娱乐节目重要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走出困境,并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当下传播环境和受众的媒介接触特点对节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赢得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和受众的认可。
1、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一味地抄袭和模仿只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反感,打造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创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才是节目竞争的致胜法宝。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在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值得其它真人秀节目借鉴。该节目内容定位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每期7位实力唱将的比拼及500名大众评委的现场打分,是对歌手演唱实力的真实考量。同时,节目在录制上力求精湛,国内顶级乐队现场伴奏辅之以高品质音响、灯光,加上38台摄像机对舞台台前幕后的全景化呈现,为电视观众打造了一场音乐的视听盛宴。再次,《我是歌手》摒弃了以往选秀节目以草根为主角,节目的参与者都是已成名的专业歌手,现场的比拼也不再走用故事和眼泪聚人气的“悲情路线”,体现了大众对真实的渴望和回归。
《我是歌手》在节目形式上也体现出新颖性。与传统的前台现场实况报道不同,《我是歌手》采用的是“前台 后台”的全景化报道,开创了我国电视综艺史上的一个新形式——全景式综艺节目。参赛歌手从到达、等候、观看其他人演唱等参加节目录制的全部过程,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细微的反应都通过镜头传达给了电视观众。每期90分钟的节目中关键演唱部分仅占到一半时间,剩下的另一半重点是全程记录歌手到达长沙、赛前彩排、后台反应以及现场观众评审动态的真人秀。以往的选秀节目突出的是选拔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电视媒体对其只是完整真实地呈现,而《我是歌手》通过全景化报道,呈现明星在后台不为人知的一面,以真实的手法记录下选手进场之前到演唱完之后的场景。这种报道方式得到观众的青睐,明星们不再是聚光灯下的完美化身,而是坚持真唱的追梦人,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另外,节目对主持人和评审方式进行了创新,大胆启用参赛歌手之一的胡海泉担任现场主持,专业歌手当节目主持人的轻松幽默也让这档节目大放异彩。《我是歌手》还一改以往专家评审或短信投票方式,首创听审团制度,歌手去留的“生杀大权”掌握在现场500位观众评审手中。拿走音乐节目常见的评委权威,将选择的权利还给现场一千只耳朵,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
【关键词】全媒体 真人秀 创新
2013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我是歌手》,节目每期邀请中国7位最具实力的歌手打擂,节目第一季持续3个月12场比赛的比拼在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掀起了一股明星选秀的浪潮。《我是歌手》明星真人秀的模式和崭新的节目形态,点燃电视观众和网友的收视热情,节目不仅连续两周拿下全国收视第一,而且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上的关注度飙升,三个月时间里节目搜索量高达8000多万,占据各大微博和搜索排行的榜首。
在当前我国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的环境下,一直被视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先锋的湖南卫视将韩国MBC电视台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移植中国,其成功运作是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典型范例。因此,本文试以《我是歌手》为研究个案,结合当下电视真人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全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路径。
一、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的魅力。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出现,更是在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真人秀浪潮,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真人秀浪潮由此席卷全国。
一般而言,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普通人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①从这个定义来论,目前我国电视已进入“泛真人秀”时代,从内容上讲,目前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大致包括游戏与竞技秀、才艺秀、职业秀、生活秀和记录剧五种类型,作为本文研究案例的《我是歌手》是一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
二、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娱乐节目力求新颖,但当前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策划包装,大多是“拿来主义”,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不多。这种“拿来主义”的东西别人一样可以“拿去”。②一个新的节目样态受到追捧,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山寨版”、“克隆版”的遍地开花,很快观众就会因为审美疲劳对这类节目失去兴趣。
《我是歌手》于2013年1月在湖南卫视首播,恰逢《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结束,第二季还未推出之际,《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观众对类似高品质选秀节目意犹未尽,《我是歌手》这档“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迎合观众的需求,获得极大的关注。
其次,随着当前国内电视荧屏大战进入白热化,各大电视台为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重金购买国外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版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电视媒体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更严重的是,盲目引进造成的“路径依赖”也扼杀了国内电视传媒的创造力,使得真正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原创节目资源匮乏。同时,这些模仿或直接拷贝自西方的电视节目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节目饱受国内电视观众质疑和诟病。
第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导致电视观众审美品位的降低。继《我是歌手》之后,两档大型明星跳水节目——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横空出世,这两档明星真人秀节目播出后引发争议不断。人们纷纷批评跳水节目以明星出丑、惊险和娱乐花边来换取高收视率,将体育娱乐化,不仅打破了“娱乐”和“专业”的底线,而且表面娱乐的背后却是对某些观众的“窥私”心理的迎合,造成公众审美品位的降低。
电视娱乐节目蔚然成风的年代,各地电视台真人秀节目为了在竞争中博得更多的目光,一味迎合公众的低级趣味,追求收视率的电视商业逻辑,正如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所预言的那样,“五十年代,电视关心的是文化品位,追求有文化意义的产品并培养公众的文化趣味;可到了九十年代,电视极尽媚俗之能事来迎合公众,从脱口秀到生活纪实片再到各种赤裸裸的节目,最终不过是满足人们的‘偷窥癖’和‘暴露癖’”。③如今出现的明星真人秀跳水节目充分印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
三、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抄袭跟风、盲目引进和过度娱乐化成为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媒体背景下,作为娱乐节目重要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走出困境,并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当下传播环境和受众的媒介接触特点对节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赢得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和受众的认可。
1、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一味地抄袭和模仿只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反感,打造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创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才是节目竞争的致胜法宝。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在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值得其它真人秀节目借鉴。该节目内容定位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每期7位实力唱将的比拼及500名大众评委的现场打分,是对歌手演唱实力的真实考量。同时,节目在录制上力求精湛,国内顶级乐队现场伴奏辅之以高品质音响、灯光,加上38台摄像机对舞台台前幕后的全景化呈现,为电视观众打造了一场音乐的视听盛宴。再次,《我是歌手》摒弃了以往选秀节目以草根为主角,节目的参与者都是已成名的专业歌手,现场的比拼也不再走用故事和眼泪聚人气的“悲情路线”,体现了大众对真实的渴望和回归。
《我是歌手》在节目形式上也体现出新颖性。与传统的前台现场实况报道不同,《我是歌手》采用的是“前台 后台”的全景化报道,开创了我国电视综艺史上的一个新形式——全景式综艺节目。参赛歌手从到达、等候、观看其他人演唱等参加节目录制的全部过程,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细微的反应都通过镜头传达给了电视观众。每期90分钟的节目中关键演唱部分仅占到一半时间,剩下的另一半重点是全程记录歌手到达长沙、赛前彩排、后台反应以及现场观众评审动态的真人秀。以往的选秀节目突出的是选拔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电视媒体对其只是完整真实地呈现,而《我是歌手》通过全景化报道,呈现明星在后台不为人知的一面,以真实的手法记录下选手进场之前到演唱完之后的场景。这种报道方式得到观众的青睐,明星们不再是聚光灯下的完美化身,而是坚持真唱的追梦人,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另外,节目对主持人和评审方式进行了创新,大胆启用参赛歌手之一的胡海泉担任现场主持,专业歌手当节目主持人的轻松幽默也让这档节目大放异彩。《我是歌手》还一改以往专家评审或短信投票方式,首创听审团制度,歌手去留的“生杀大权”掌握在现场500位观众评审手中。拿走音乐节目常见的评委权威,将选择的权利还给现场一千只耳朵,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