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的教学难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两句入手分析“明诗意”教学的难点,从词中体现的“景美”和“人美”,以及“喜”与“醉”的理解入手分析“悟诗情”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 明诗意 悟诗情 教学难点
  唐诗宋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学成就,它们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笔者总结,凡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都具有以下特点:1.必定是著名诗人、词人所写的脍炙人口的名诗、名词。2.句子简单且易于理解,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力。《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词,全词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的课堂教学,笔者分四部分进行:一是知作者。二是读诗文。三是明诗意。四是悟诗情。一般而言,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放在“明诗意”和“悟诗情”上。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其中一个教学难点——“醉里”一词的理解,一般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用吴地方言讲话的一对翁媪醉了。诗中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他们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二是指词人自己醉了。词人略含醉意漫步而行,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两种理解都可以说得通。可谓是各家有各家的见解。本来诗词就是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理解,对某首诗或词的理解会在不断地品读中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对“最喜小儿无赖”的理解就是一个难点。
  1.“最喜”的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这句可以理解为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的顽皮可爱,“最喜”是最令人喜爱或者最喜欢的意思,有“喜”才会有“最喜”,那么作者“喜”在哪里呢?深入分析诗句时,发现“最喜小儿无赖”的上一句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词人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作者“喜”的是大儿的勤劳能干。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作者又“喜”二儿子的心灵手巧。由“最喜”入手,可以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和特点。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却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分析,才能了解词中描绘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无赖”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中的“无赖”一词是理解的重点,学生初读词句时会想到“耍无赖”、“无赖之徒”等词语,进而会想到这个小儿真的是一个刁钻、撒泼、令人讨厌的孩子吗?教师在分析词句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无赖”的词条有:①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②奸刁、撒泼的坏人。③没有依傍。④可爱;可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发现“无赖”指小儿的顽皮、可爱,并无贬义。那么三儿子怎么顽皮、可爱呢?从“溪头卧剥莲蓬”可以了解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形象跃然纸上。
  3.“无赖”和“亡赖”的不同
  在教学中,学生会发现语文书上出现的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他们在其他诗词书上看到的则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为了溯本求源,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清平乐·村居》的最后一句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实际上,这里的“亡”为通假字,“亡”通“无”。通假字是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在初中课本教学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古文,自然会接触很多通假字。但是,通假字这一古诗文现象对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小学教材的编著者因材施教,把“亡”字改成了“无”字,这一改变使得小学生容易理解词的含义。
  古诗词教学既注重知识学习,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清平乐·村居》的课堂教学在“悟诗情”环节也有两大难点。
  4.“景美”和“人美”相融合
  《清平乐·村居》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辛弃疾在词的开头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美景。全词紧紧围绕“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一个“溪”字。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清平乐·村居》整首词不但“景美”,人更美。词人向我们展现了四幅画面:相媚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真实地反映出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整首词“景美”和“人美”相融合,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5.“醉”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把一家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细细品读会发现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如果把这句理解为词人辛弃疾的“醉”,那么词人怎么会喝醉呢?课上需要教师引入词人生平及写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辛弃疾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即使到了晚年,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依然不变。这首小词是他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辛弃疾身为“战将”却“无所事事”,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当词人晚年闲居乡村,每每想到还在金人铁蹄之下的国土和百姓,只能借酒消愁,这个“醉”字藏着词人的悲与愁。教师在课堂上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读到的不仅是词的字面意思,而且看到文字背后形象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喜”与“醉”的理解自然深刻、透彻。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厚重了。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清平乐·村居》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得出的教学难点。古诗词教学还要重视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运用学法,感悟古诗词理与情,形成自读自悟古诗词的能力。
其他文献
采用激波极曲线方法计算了水压爆破冲击波在两种物质交界是面上的正规反射解,并运用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方法讨论了简支梁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其冲击破坏判据。
4 到了新区,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对共产党、八路军不了解。报纸的宣传非常注意这一点,经常介绍八路军和解放区,找人写,自己也动笔。发过社论,编辑过一些历史资料,例如:《中国共
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必然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必然也有犯错误的自由,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相对于传统授课式教学,自由阅读课是指每星期一节的,课上可以不受教师教学预设的影响,可以不按教学进程的安排,仅由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需求,寻找阅读材料,解读分析并理解材料的自由阅读课堂。阅读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多媒体,甚或在图书馆。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自由阅读课时,真正把阅读的
该文采用新近发展的AUSM+上风格式数值模拟了半球绕流激波碰撞干扰的流动,揭示了该流动在定常条件下的非定常本质,并分析了弓形微波后超音速”喷流”的流动结构及其非定常效应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进行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质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教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积极引导 乐于探究 放手质疑 小组学习  新课程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课堂的提问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提示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老
该文利用二阶线化理论对当地流活塞理论作了修正,利用激波脱体的临界折角确定翼型上声速线位置,并用插值法估计脱体激波到声速线之间局部亚音速区的当地气流参数,声速线后的当地
随着微信应用的蓬勃发展,国内对相关微信市场的开发人才呈指数增长态势.因此对PHP相关开发人才的招聘需求缺口也很大.本文借此背景来讨论随着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变化,相关课程
会议
人们常说,新闻报道是明日黄花,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人们忘却。此话也对,也不对。对大多数新闻说来是如此。但有不少新闻报道,过了多少年,人们也会感受到其影响,其价值。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