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采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立杆见影,如果提到冠脉支架的全国集采,相信投资者都会想到乐普医疗(300003.SZ),曾经1.3万元的冠脉支架集采后降价至700元。
事实上,在集采之前资本市场已有所反应。乐普医疗的股价从2020年7月下旬开始由46.96元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3月10日,收盘价为28.39元,跌幅达39.5%,股价回到其在2019年底的水平。
不过,近期乐普医疗频频公布利好消息,1月29日,乐普医疗公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8亿-6.01亿元,同比增长30%-60%。
2月26日,乐普医疗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0.57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3亿元,同比增长9.73%。
公司的业绩预告发出两个信号,一是公司的业绩还在保持正向增长,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对公司的影响较弱;二是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公司整体已经有了应对集采的长短期规划。
对此,投资者不禁疑惑,集中带量采购难道对公司业绩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吗?还是乐普医疗有何增长良策?
据公司声明,去年四季度的冠脉支架集采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据其财报,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18亿元,扣非净亏损1.08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金属支架大幅降价,经销商第四季度采购数量下降,且公司主动退货或进行价格调整,形成大额损失计提。
看来集采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指标,但是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期就非常良性,同比增长30%-60%,似乎又回到了乐普过去的高光时刻。但是考虑到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6亿元,同比下降9.79%,本身基数较低。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这样来看,两年复合增长率为8.3%-20%,看来公司2021年一季度业绩的确处于上升态势。
不过乐普医疗在1月底就发布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这一操作着实令人迷惑。因此,2月3日,乐普医疗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2020年四季度发生的支架销量大减和退货现象,以及说明202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从乐普医疗的回复中,投资者也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集采对于医疗企业的影响。
首先,乐普的产品中集采中标的产品是药品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器械钴基支架三种,两种药品的中标合约量分别为1616万盒、4227万盒,而统计2020全年的实际发货数量为2011万盒、16691万盒,中标产品的实际集采发货数量都高于国家合约集采量,看来虽然单价下降,但量的提升幅度还是超过预想。因此,药品集采中标对营收的影响不大。
而公司另外两个非中标的产品,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这两种降血压药的营收在2020年都增长明显,缬沙坦的营收从2019年的3896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1.35亿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营收从798万元上升到1998万元。营收上涨主要来源于公司营收团队在零售机构的推广,且两种药属于常见药,本身的市场空间也较大,产品属性适合在零售药店或线上进行销售。公司同类降压药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带来营收也从1亿元上升到1.88亿元。看来,在判断集采对药品企业的影响上,如产品未纳入集采或者未中标,则要看市场空间、市场认可程度以及公司的营销能力。
占乐普医疗近乎半壁江山的药品实质受集采影响不大,但是支架产品则不然。支架的销售渠道不同于药品,只能ToB,没有零售渠道。公司的支架产品共三种:Partner、Nano和钴基合金(纳入集采),钴基合金支架以645元/支中标,集采合约年采购量14万左右,集采周期两年,从2021年1月开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中标产品,因此三种支架之间的销售互相影响,未中标产品的销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价格下降是必然的。因此,据乐普估计,2021上半年三款产品总销售额仅为原来销售额的20%左右。
面对集采带来的或强或弱,或正或负效应,公司如何积极应对是企业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
整体来看,常态化的集采是大势所趋,医疗和医药机构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且在新产品开发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客观来看,冠脉支架产品为何受到集采极大影响呢?主要因为冠脉支架的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了,国产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超过75%,其中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和赛诺医疗四家头部企业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还保持虚高的价格是一定不可持续的,行业也会不断洗牌,因此集采中相关企业才纷纷大幅降价。
乐普医疗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提到,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产品或者说没有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在医疗机构就失去定价权,未来不管市场多大,没有定价权,企业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而在医疗器械行业,想获得定价权,就要不断创新。2018-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4.72亿元、6.3亿元、4.66亿元,据公司回复函,2020年总体研发投入达到8个多亿,且主要投入到医疗器械上。乐普医疗的研发费用仅次于迈瑞医疗。
因此,虽然支架产品营收受限,但是公司2020年业绩仍有微增,主要是近两年获批的创新技术产品,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和切割球囊的营业收入显著增长,部分弥补存量业务的下降。公司目前开发中的冠脉腔内血管检测技术、主动脉瓣膜TAVR、二尖瓣的修复、冷冻球囊、肾动脉消融、声波球囊、全自动起搏器等产品也都在推进。同时,公司的“超声刀”产品预计于2021年注册成功。
创新带来的是不断迎击风浪的能力,从利润率角度来看,公司2019、2020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2.23%、22.11%和69.74%、31.48%。受到2020年初药品集采的影響,毛利率下降可以理解,不过下降并不明显,看来创新产品在毛利率方面有所助益,值得关注的是销售净利率的大幅提升,最可能的原因是集采砍去中间环节,企业的销售费用有所下降的缘故。
同时,产品的消费品化或非集采化,也是公司一大主要战略。鉴于公司的药品在零售市场的营销比重已经超过医疗机构,因此公司也在推进广泛心血管疾病用药的零售端销售,积极推进瑞舒伐他汀、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GLP-1等慢性病用药消费品化。产品通过零售端销售,也能有效弥补集采效应。公司对于集采的基本策略是价格合理的产品参与集采,价格不合理的产品就在互联网和零售端营销。
乐普医疗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外延并购,通过不断地外延并购才使得公司迅速搭建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四大产品矩阵,形成心血管疾病全产业链平台。从集采的效应来看,乐普多条腿走路还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多元化发展,使得公司在集采大潮中得以风险对冲,不过强政策影响下,再进行扩张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创新带来的内生性增长将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主要增长点。
事实上,在集采之前资本市场已有所反应。乐普医疗的股价从2020年7月下旬开始由46.96元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3月10日,收盘价为28.39元,跌幅达39.5%,股价回到其在2019年底的水平。
不过,近期乐普医疗频频公布利好消息,1月29日,乐普医疗公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8亿-6.01亿元,同比增长30%-60%。
2月26日,乐普医疗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0.57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3亿元,同比增长9.73%。
公司的业绩预告发出两个信号,一是公司的业绩还在保持正向增长,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对公司的影响较弱;二是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公司整体已经有了应对集采的长短期规划。
对此,投资者不禁疑惑,集中带量采购难道对公司业绩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吗?还是乐普医疗有何增长良策?
集采强效应or弱效应?
据公司声明,去年四季度的冠脉支架集采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据其财报,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18亿元,扣非净亏损1.08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金属支架大幅降价,经销商第四季度采购数量下降,且公司主动退货或进行价格调整,形成大额损失计提。
看来集采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指标,但是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期就非常良性,同比增长30%-60%,似乎又回到了乐普过去的高光时刻。但是考虑到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6亿元,同比下降9.79%,本身基数较低。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这样来看,两年复合增长率为8.3%-20%,看来公司2021年一季度业绩的确处于上升态势。
不过乐普医疗在1月底就发布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这一操作着实令人迷惑。因此,2月3日,乐普医疗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2020年四季度发生的支架销量大减和退货现象,以及说明202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从乐普医疗的回复中,投资者也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集采对于医疗企业的影响。
首先,乐普的产品中集采中标的产品是药品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器械钴基支架三种,两种药品的中标合约量分别为1616万盒、4227万盒,而统计2020全年的实际发货数量为2011万盒、16691万盒,中标产品的实际集采发货数量都高于国家合约集采量,看来虽然单价下降,但量的提升幅度还是超过预想。因此,药品集采中标对营收的影响不大。
而公司另外两个非中标的产品,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这两种降血压药的营收在2020年都增长明显,缬沙坦的营收从2019年的3896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1.35亿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营收从798万元上升到1998万元。营收上涨主要来源于公司营收团队在零售机构的推广,且两种药属于常见药,本身的市场空间也较大,产品属性适合在零售药店或线上进行销售。公司同类降压药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带来营收也从1亿元上升到1.88亿元。看来,在判断集采对药品企业的影响上,如产品未纳入集采或者未中标,则要看市场空间、市场认可程度以及公司的营销能力。
占乐普医疗近乎半壁江山的药品实质受集采影响不大,但是支架产品则不然。支架的销售渠道不同于药品,只能ToB,没有零售渠道。公司的支架产品共三种:Partner、Nano和钴基合金(纳入集采),钴基合金支架以645元/支中标,集采合约年采购量14万左右,集采周期两年,从2021年1月开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中标产品,因此三种支架之间的销售互相影响,未中标产品的销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价格下降是必然的。因此,据乐普估计,2021上半年三款产品总销售额仅为原来销售额的20%左右。
面对集采带来的或强或弱,或正或负效应,公司如何积极应对是企业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
应对集采的长短期战略
整体来看,常态化的集采是大势所趋,医疗和医药机构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且在新产品开发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客观来看,冠脉支架产品为何受到集采极大影响呢?主要因为冠脉支架的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了,国产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超过75%,其中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和赛诺医疗四家头部企业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还保持虚高的价格是一定不可持续的,行业也会不断洗牌,因此集采中相关企业才纷纷大幅降价。
乐普医疗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提到,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产品或者说没有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在医疗机构就失去定价权,未来不管市场多大,没有定价权,企业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而在医疗器械行业,想获得定价权,就要不断创新。2018-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4.72亿元、6.3亿元、4.66亿元,据公司回复函,2020年总体研发投入达到8个多亿,且主要投入到医疗器械上。乐普医疗的研发费用仅次于迈瑞医疗。
因此,虽然支架产品营收受限,但是公司2020年业绩仍有微增,主要是近两年获批的创新技术产品,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和切割球囊的营业收入显著增长,部分弥补存量业务的下降。公司目前开发中的冠脉腔内血管检测技术、主动脉瓣膜TAVR、二尖瓣的修复、冷冻球囊、肾动脉消融、声波球囊、全自动起搏器等产品也都在推进。同时,公司的“超声刀”产品预计于2021年注册成功。
创新带来的是不断迎击风浪的能力,从利润率角度来看,公司2019、2020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2.23%、22.11%和69.74%、31.48%。受到2020年初药品集采的影響,毛利率下降可以理解,不过下降并不明显,看来创新产品在毛利率方面有所助益,值得关注的是销售净利率的大幅提升,最可能的原因是集采砍去中间环节,企业的销售费用有所下降的缘故。
同时,产品的消费品化或非集采化,也是公司一大主要战略。鉴于公司的药品在零售市场的营销比重已经超过医疗机构,因此公司也在推进广泛心血管疾病用药的零售端销售,积极推进瑞舒伐他汀、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GLP-1等慢性病用药消费品化。产品通过零售端销售,也能有效弥补集采效应。公司对于集采的基本策略是价格合理的产品参与集采,价格不合理的产品就在互联网和零售端营销。
乐普医疗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外延并购,通过不断地外延并购才使得公司迅速搭建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四大产品矩阵,形成心血管疾病全产业链平台。从集采的效应来看,乐普多条腿走路还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多元化发展,使得公司在集采大潮中得以风险对冲,不过强政策影响下,再进行扩张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创新带来的内生性增长将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主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