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疼痛;应用
引言
耳鼻喉科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包括吸入空气中有毒物质、职业性疾病、长期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及长期张口呼吸等,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耳鼻喉疾病多采取手术方案,其中鼻内窥镜、喉镜等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案。耳鼻喉疾病患者多在呼吸道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呼吸或吞咽等生理行为均可引发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进而在生理应激基础上引发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手术疗效和预后受到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为耳鼻喉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巩固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2016年10月~2018年8月,我们对4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納入标准:经影像学、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研究知情且在自愿原则下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非耳鼻喉科恶性肿瘤);术前伴有重度疼痛患者;合并重大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合并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71(43.2±2.6)岁;耳部疾病13例,喉部疾病9例,鼻部疾病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2(44.1±2.7)岁;耳部疾病15例,喉部疾病11例,鼻部疾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仔细观察引流管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流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麻醉苏醒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2.2观察组
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①综合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历信息、家庭状况,对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护理方案。②环境护理:入院后,首先为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和病房环境,为其介绍相关设备仪器的用途等,以消除其初入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定时打扫病房卫生,定期室内消毒、更换和清洗床品、病号服等。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维持在50%左右。条件合适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晚间室内可使用夜灯,避免过亮的灯光影响患者睡眠,晚间巡视时动作轻柔,避免吵醒患者。根据患者的喜好在室内放置鲜花或绿植,使患者心情愉悦。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疾病进行分类,针对患者文化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观看视频、网络社交平台科普文章推送等;主要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危害、治疗方法、手术流程、围术期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疼痛是无法避免的手术应激反应,提前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诱因、可能发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消除患者的疑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紧张、恐惧感。与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传递乐观积极面对疾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可通过听轻缓音乐、看欢乐视频、阅读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⑤手术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剃除耳毛、漱口,备齐手术所需药物及设备等。告知患者术前应禁食至少6h,排空膀胱,摘除患者携带的义齿。术后定时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若发生出血、呼吸困难或呕吐等症状,需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对症处理。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渗血、出血、渗液等情况。鼻部手术患者术后应行抗生素或滴鼻剂药物,口腔手术患者术后应多饮水和漱口,耳部手术患者术后应避免术侧卧位休息等。⑥疼痛护理:术前应主动告知患者术后麻醉药效逐渐消退后其疼痛程度可能会加重,属于正常现象。若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其可承受范围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话题、回忆美好事件或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提升患者疼痛阈值。部分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或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氯诺昔康、扶他林、诺福丁等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必要时应用镇痛泵。⑦术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和手术方式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整体上遵循清淡、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原则。鼻部疾病患者术后进流质饮食,逐渐恢复后行半流质饮食及常规饮食。手术不经口腔入路患者,术后初期进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直接恢复正常饮食。咽喉手术患者术后观察3h,无异常情况可直接进食半流质饮食或松软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术后24、48、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最低0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耳鼻喉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国家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和气候均发生了不良改变,各种耳鼻喉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疾病。部分较严重的耳鼻喉疾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部位多分布在患者鼻腔、耳道和呼吸道内,上述部位有密集的神经和丰富的血管,术后在患者进行呼吸或吞咽等常规动作时可对其耳鼻喉分布的平滑肌进行生理性牵拉,进而对其周围神经产生刺激,引发疼痛感受。同时,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直接对患者的机体组织造成创伤,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多种应激反应,进而引发患者术后疼痛。麻醉作为一种应激干扰,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引发患者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导致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进儿茶酚胺分泌,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
结语
由此可见,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轻耳鼻喉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小媛.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3):180-181.
[2]邹琳,黄茂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探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52-53.
[3]何英榕.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99-100.
[4]李丽.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8):88-90.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疼痛;应用
引言
耳鼻喉科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包括吸入空气中有毒物质、职业性疾病、长期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及长期张口呼吸等,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耳鼻喉疾病多采取手术方案,其中鼻内窥镜、喉镜等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案。耳鼻喉疾病患者多在呼吸道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呼吸或吞咽等生理行为均可引发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进而在生理应激基础上引发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手术疗效和预后受到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为耳鼻喉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巩固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2016年10月~2018年8月,我们对4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納入标准:经影像学、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研究知情且在自愿原则下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非耳鼻喉科恶性肿瘤);术前伴有重度疼痛患者;合并重大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合并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71(43.2±2.6)岁;耳部疾病13例,喉部疾病9例,鼻部疾病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2(44.1±2.7)岁;耳部疾病15例,喉部疾病11例,鼻部疾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仔细观察引流管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流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麻醉苏醒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2.2观察组
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①综合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历信息、家庭状况,对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护理方案。②环境护理:入院后,首先为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和病房环境,为其介绍相关设备仪器的用途等,以消除其初入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定时打扫病房卫生,定期室内消毒、更换和清洗床品、病号服等。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维持在50%左右。条件合适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晚间室内可使用夜灯,避免过亮的灯光影响患者睡眠,晚间巡视时动作轻柔,避免吵醒患者。根据患者的喜好在室内放置鲜花或绿植,使患者心情愉悦。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疾病进行分类,针对患者文化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观看视频、网络社交平台科普文章推送等;主要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危害、治疗方法、手术流程、围术期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疼痛是无法避免的手术应激反应,提前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诱因、可能发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消除患者的疑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紧张、恐惧感。与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传递乐观积极面对疾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可通过听轻缓音乐、看欢乐视频、阅读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⑤手术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剃除耳毛、漱口,备齐手术所需药物及设备等。告知患者术前应禁食至少6h,排空膀胱,摘除患者携带的义齿。术后定时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若发生出血、呼吸困难或呕吐等症状,需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对症处理。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渗血、出血、渗液等情况。鼻部手术患者术后应行抗生素或滴鼻剂药物,口腔手术患者术后应多饮水和漱口,耳部手术患者术后应避免术侧卧位休息等。⑥疼痛护理:术前应主动告知患者术后麻醉药效逐渐消退后其疼痛程度可能会加重,属于正常现象。若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其可承受范围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话题、回忆美好事件或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提升患者疼痛阈值。部分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或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氯诺昔康、扶他林、诺福丁等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必要时应用镇痛泵。⑦术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和手术方式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整体上遵循清淡、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原则。鼻部疾病患者术后进流质饮食,逐渐恢复后行半流质饮食及常规饮食。手术不经口腔入路患者,术后初期进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直接恢复正常饮食。咽喉手术患者术后观察3h,无异常情况可直接进食半流质饮食或松软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术后24、48、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最低0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耳鼻喉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国家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和气候均发生了不良改变,各种耳鼻喉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疾病。部分较严重的耳鼻喉疾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部位多分布在患者鼻腔、耳道和呼吸道内,上述部位有密集的神经和丰富的血管,术后在患者进行呼吸或吞咽等常规动作时可对其耳鼻喉分布的平滑肌进行生理性牵拉,进而对其周围神经产生刺激,引发疼痛感受。同时,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直接对患者的机体组织造成创伤,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多种应激反应,进而引发患者术后疼痛。麻醉作为一种应激干扰,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引发患者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导致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进儿茶酚胺分泌,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
结语
由此可见,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轻耳鼻喉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小媛.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3):180-181.
[2]邹琳,黄茂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探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52-53.
[3]何英榕.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99-100.
[4]李丽.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8):88-90.